中國天氣網訊 「未來40天,杭州全是雨雨雨雨雨雨?什麼情況?」近日,朋友圈熱傳的一條消息驚呆了杭州的小夥伴,這靠譜嗎?小編一看,截圖眼熟,原來又雙叒是中國天氣網的40天預報。
為啥是「又」?這不是40天預報第一次備受關注,2016年初,中國天氣網的中長期預報提前半個月報出「廣州下雪」、「南京最低氣溫-14℃」等看起來離譜的天氣,同樣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有人為它提前15天預測出最冷一周而點讚,有人則吐槽它預測的溫度還不夠準確。最終,超級寒潮如約而至,廣州下雪了,江浙滬等地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低溫。
40天裡幾乎都是雨雨雨,可能嗎?
其實,從氣候特點看,6~7月正是杭州雨水最多月份。根據1981至2017年的氣象數據統計,杭州6月19日~7月28日,這40天裡常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8天,也就是說通常這段日子,杭州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泡在雨水裡。其中有6年,杭州這段時間的降水日數超過23天,甚至在1983年,曾經下了25天雨。
不僅是杭州,長江中下遊的其他地區6至7月也是一年中最多雨的時期。從6月中旬開始,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梅雨期,雨水會增強、雨日增多,多雨成為這一時間的常態。
不僅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段時間,全國很多地方都會迎來一段多雨的日子。因為從6月起,隨著夏季風的爆發,雨帶將隨之從華南一代逐漸向北推進,我國將全面進入主汛期。以北京為例,一般6月1日~9月15日是北京的雨季,這三個多月的降雨量約佔全年的85%。可見,身處雨季,當你打開中長期預報,看到近乎滿屏的雨雨雨,也不需「驚慌」。
中長期預報怎麼看,怎麼用?
在中長期預報推出之前,氣象部門通常只發布3~7天的天氣預報。然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3天或者7天的預報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小到一次旅行規劃、戶外婚禮籌備,大到一場賽事選址、慶祝活動籌劃,都需要提前更長時間了解天氣。於是,中國天氣網利用全球數值模式推出了8~15天甚至40天的中長期預報。
所謂模式天氣預報,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好一套龐大的計算天氣預報的程序,輸入當前已知的天氣現象,它就可以計算出未來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狀況。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基礎。
跟所有預報一樣,時間越長,準確率越低。特別是中長期預報,由於沒有預報員的主觀訂正,因而它無法精準地告訴你十天後降溫能達到5℃還是7℃,也無法精準地告訴你這個月有25天還是20天會下雨。那是否意味著,中長期預報就沒有參考價值呢?
其實不然,儘管具有不確定性,但中長期預報已經可以預報出未來一段時間明確的天氣趨勢,可以讓我們提前更長的時間對天氣形勢作出預判,比如是否多雨,是否會出現連續的高溫天氣或是否有寒潮,從而有更長時間做出應對準備,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且,天氣形勢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數值也是隨時變化的,所以中長期預報也會根據變化的數值調整和訂正預報結果,越臨近準確率越高。建議有遠期出行或活動計劃的小夥伴可以隨時間臨近,多關注刷新幾次中長期預報,可以獲取到準確度更高的預報結論。
所以,中長期預報正確的打開姿勢是不可盡信它的具體數值,但不可不信它反映出的天氣趨勢。而如果想了解更加精準的天氣情況,則需要關注中國天氣網發布的3~7天的短期預報及臨近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