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抹藥物要看成分
炎炎夏日,寶寶難免會被蚊蟲「盯上」,很多家長會在蚊子叮咬處塗抹花露水,風油精,或者一些驅蚊劑,甚至是塗抹泰國的青草膏,這樣到底對不對呢?
據稱,某花露水的完整成分是保密且受保護的。跟某地的白藥一樣,搞得神神秘秘的。但花露水已知的主要成分包括,冰片,薄荷醇,人工麝香,金銀花,蛇膽和人工牛黃等。
臺灣兒科醫學會2015年曾發文警告,「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有些嬰幼兒過量使用會引起呼吸停止等嚴重不良反應。內服或者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時,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藥量較多,比較容易引起危險。」
哪些是薄荷醇類似物質呢?自然界的薄荷屬植物大多含有薄荷醇,包括樟腦、桉樹醇、尤加利樹的精油、 側柏酮、綠花白千層、野生百裡香、松油醇、萜品、檸檬醛、松節油與松針等。少量的薄荷醇可以導致淺表的刺激,大量的薄荷醇可以導致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
此外,曾有過蠶豆症患者使用後出現溶血性貧血的報告,兒童特別需要注意這種不良反應。
因此,宜昌婦幼兒科主任「祁叔叔」建議,兩歲以下的兒童禁止使用含有這類物質的吸入劑、擦劑和滴鼻劑。孕期、哺乳期也不建議使用。
要注意,我們小時候常常用來抹蚊蟲叮咬的風油精也一樣含有薄荷醇,所以最好也不要給孕婦、哺乳媽媽和孩子用。
不僅如此,花露水還含有酒精成分。曾有過塗抹花露水後被點燃的新聞報導。也有不少網友親測花露水可以點燃,可見其酒精含量不低。酒精非常容易透過皮膚被吸收,大面積塗抹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出於安全考慮,建議不要給蚊蟲叮咬的地方塗抹花露水。
蚊蟲叮咬後如何處理
1. 用肥皂、洗手液清洗乾淨。
2.如果是別的小蟲叮咬,有刺嵌入皮膚的話,把刺拔出來。
3.可以冷敷止癢、止疼、緩解不適。
4.可以抹點止疼、止癢的乳霜或藥膏,比如含有苯海拉明,或者氫化可的松,或者爐甘石成分的藥膏。(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5.被蚊子叮咬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很小,不過越小的寶寶可能反應越大,如果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全身蕁麻疹等,按嚴重過敏反應的急救處理,儘快就醫。如對孩子的症狀感到不放心,也應儘快就醫。
如何避免蚊蟲叮咬
即使不能做到「零叮咬」,但以下方法至少可以減少被叮的次數:
1.叮囑孩子不要去蚊蟲多的地方:比如垃圾桶、死水池塘、花圃或果園。
2.當孩子要去蚊蟲多的地方的時候,給他們穿輕薄的長袖長褲、長襪、避免穿涼鞋,寬簷帽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在嬰兒車上安置蚊帳。
3.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香皂、香水、髮膠,這些東西都會招惹蚊蟲。
4. 隨時檢修家中的門窗。
5.如果你居住的環境周圍有蜱蟲,在孩子從戶外玩耍回家之後記得檢查他們身上有沒有這些蟲子。
6. (1)日常使用驅蚊液時要仔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初次使用時,可先小劑量塗抹在局部皮膚上,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如果有,立刻用溫和的肥皂盒清水洗淨,必要時求醫(就醫時帶上使用過的驅蚊劑以便醫生診斷)。
(2)不要讓小孩自己塗抹驅蚊劑。給孩子用驅蚊劑的時候,尤其不能將驅蚊劑噴在孩子臉上,最好大人先把驅蚊劑塗抹在自己手上,然後再抹給孩子。要注意避免塗抹在孩子的眼睛和嘴巴周圍,也不要抹在他們手上,以免揉眼睛或吸吮手指時驅蚊劑進入眼睛或嘴巴。避免把驅蚊劑塗抹在傷口或敏感的皮膚,換句話說,驅蚊劑不要用在已經被叮了的包上。
(3)我們選擇驅蚊劑時走珠式塗抹劑比噴霧式驅蚊劑更為合適,如果使用噴霧式驅蚊劑,切記在開闊的空間噴灑,避免孩子吸入引起呼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