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空氣中顆粒物的淨化技術較為成熟,某專業檢測機構對不同型號的空氣淨化產品進行檢測、評價,並在辦公室、居民家庭進行過現場實驗結果表明,在使用了空氣淨化器的辦公室和家庭住宅中,PM2.5質量濃度均可降低。
房屋面積和淨化器的淨化效率不同,所需要的淨化時間不同,一些性能好的淨化器所需的淨化時間較短,如1小時可以使室內PM2.5濃度降低三分之二以上。汙染天氣下關閉居室門窗,空氣淨化器對於降低室內PM2.5濃度有一定的效果。
了解空氣淨化器的淨化原理
空氣淨化器工作原理有多種類型,如過濾、靜電吸附、化學反應和多重類型結合淨化等,過濾指用風機將空氣抽入機器,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能夠對顆粒物、有毒有害氣體及部分細菌等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化學反應指通過各種化學反應技術,如銀離子技術、負離子技術、光觸媒技術等有效淨化室內空氣。多重淨化是指將過濾技術與各種化學反應等技術結合,現有的空氣淨化器多採用多重淨化的技術。
空氣淨化器新國標的新要求
新修訂的空氣淨化器國家標準《空氣淨化器》 ( GB/T 18801-2015)已正式實施,新國標明確了影響空氣淨化器淨化效果的幾項核心指標,即CADR值(潔淨空氣量)、CCM值(累計淨化量)、能效等級和噪音標準,CADR值越高,說明淨化效率越快,CCM值越高,表明空氣淨化器濾芯在壽命內淨化的汙染物越多。
這兩個指標體現了空氣淨化器的淨化能力和淨化持續性,是判斷一臺空氣淨化器好壞的關鍵。
此外,對於適用面積、有害物質釋放要求、小型空氣淨化器評價方法、風道式淨化裝置評價方法等也給出了具體要求。
消費者應如何選擇合適的淨化產品?
任何空氣淨化裝置對汙染物的淨化都是有針對性的,不同原理的空氣淨化技術都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局限性。
選擇空氣淨化裝置時,首先要確定淨化目的,即淨化何種汙染物,如果針對霧霾的主要汙染物PM2.5,要選擇對PM2.5有效的淨化器。
其次,要選擇正規廠家,按照空氣淨化器標準鑑定有效的產品(如參考CADR值、CCM值等),如CARD值為300時,適用居室面積為15-30㎡。
此外,空氣淨化器的實際淨化效果還與房間面積、能效、運行時間等有關,同時還要考慮淨化器產生的噪聲,不對日常休息產生影響。
使用空氣淨化器要留心二次汙染
在封閉的居室內長期開啟空氣淨化器,需要留心其帶來的「二次汙染」。
首先,空氣淨化器的淨化材料有使用壽命,使用一段時間後,其會附著顆粒物或其他微生物,淨化材料飽和,已起不到淨化的效果,反而會使汙染物隨著淨化器的開啟進入室內,因此應根據汙染程度和使用時間及時更換淨化材料;
其次,對於靜電吸附原理的空氣淨化器,存在產生臭氧的風險,而臭氧對呼吸系統會產生強烈刺激和損傷,老人與兒童對臭氧更為敏感,因此需要注意臭氧濃度增加可能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反應;
此外,長期在封閉的室內開啟空氣淨化器,當室內人員較多時,會造成室內缺氧,使室內溼度降低,產生噪音,這些均使人產生不適感,因此需要根據空氣汙染情況和人體自身的感受,調整空氣淨化器的使用時間,必要時及時開窗換氣。
(來源:環境所)
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