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過小寒,這碗暖乎乎的腊味糯米飯少不了!

2021-01-15 觀想堂

小寒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也是2021年的第1個節氣

從小寒到大寒的這段時間

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小寒養生

要注意「冬藏」的原則,多吃溫熱食物

來補充冬天快速流失的能量

達到禦寒的作用

腊味糯米飯

Preserved glutinous rice

食材 | INGREDIENT

主料:糯米、粘米、臘肉、臘腸

輔料:蝦米、香菇、蔥花、香菜末、花生碎、雞蛋

調料:鹽、蠔油、醬油

做法 | RECIPE

1. 提前蒸好糯米飯、粘米飯,肉、臘腸、香菇切粒備用;

2. 用蛋黃把米飯拌均勻;

3. 炒香臘腸、臘肉、蝦米香菇、加少許湯煮沸加醬油、蠔油調味倒出備用;

4. 熱鍋過油、倒入米飯炒散加少許鹽繼續翻炒均勻、加入前面調好的材料繼續翻炒、炒至米飯粒粒散開飄出香味盛出撒上蔥花、香菜末、花生碎即可。

廣東人有小寒吃腊味糯米飯的習慣

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

而腊味則是東莞的特色美食

吃過以後可以迅速補充能量,卸去寒意

首先我們要提前蒸好糯米飯、粘米飯

然後用蛋黃把米飯拌均勻

這樣炒出來的米飯會更香,更有營養

接著把臘肉、臘腸切成顆粒備用

接下來把臘腸、

臘肉、蝦米和香菇炒香

加一點點湯煮沸,加蠔油、醬油

調好味備用

萬事俱備

現在可以炒飯了

米飯要炒散炒均勻

才能加入剛才炒好的臘腸

翻炒至米飯粒粒散開飄出香味

再撒上蔥花、香菜末、花生碎即可

腊味糯米飯除了能禦寒,還有一個好意頭

它寓意著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暖笠笠)

帶我們擁抱又一年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轉發給你的朋友

加關注,一起體驗東方美學生活!

相關焦點

  • 陳皮食譜:小寒,來碗廣式陳皮腊味糯米飯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 小寒正處二九、三九時段,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進補的養生方法。
  • 冬至,來碗老廣必備生炒腊味糯米飯
    與此同時,湯圓、餃子依然是朋友圈的代言擔當,殊不知,在一眾老廣心中,每年冬至,總割捨不掉的還是那碗充滿童年記憶的生炒腊味糯米飯。羊城晚報資料圖糯米還能生炒?相信這是許多廚房小白或非廣府人的共同疑問。確實,在傳統老廣家裡,每到冬至,糯米飯的確是生炒的,但這個老廣「獨門秘技」已在不少家庭失傳了。
  • 新星教育 | 今日小寒,你吃糯米飯了嗎?
    小寒有哪些習俗呢? 因為南北差異,各地小寒習俗有所不同,就拿南京和廣東來說,南京飲食習俗是吃菜飯,廣東則是吃糯米飯。 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香鮮可口。
  • 小寒時節,別忘了吃這碗糯米飯,好吃又好做,順應時節溫暖過冬天
    數九寒天,天氣越來越冷,轉眼間就要到小寒時節了。冬天,很多地方有「三九補一冬」的說法,可以吃一些溫熱的牛羊肉來補身體,這樣才能順應時節溫暖過冬天。小寒時節進補有講究,不要吃太多大補的食物。在廣東的一些地方,小寒時節有吃糯米飯的習俗,把糯米和搭配的食材放進電飯鍋燜熟,飯菜一鍋煮出來,好吃又好做。南方的冬天很冷,我家午餐就愛挑一些簡單的來做,糯米飯就是不錯的選擇。做糯米飯的食材都是日常生活在常見的,色彩繽紛營養充足,孩子超愛吃,每次都能吃2大碗。
  • 廣東人過冬至,飯桌上不能少了「它」,北方人:我們有餃子就夠了
    廣東人過冬至,飯桌上不能少了「它」,北方人:我們有餃子就夠了。從小就聽媽媽說「冬至大過年」,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冬至這一天,大家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大餐,相信很多小夥伴到了下午就看著時間等下班了吧,很多公司在這一天也會提前下班,讓大家回家團圓。
  • 今日小寒,吃三食、做三事、重三防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幹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在這樣的氣候裡,人是很容易生病的,還有一個月左右也就過大年了,沒人想在此時生病,自己遭罪不說,藥錢也要花不少。
  • 【健康生活】今日小寒,天寒人不寒!
    小寒,一個「小」字,似乎將隆冬的寒氣化解了許多,但其實,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俗話說:「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後,所以自古流傳著「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 二十四節氣:小寒,這軟糯香甜的傳統美食不能少,吃一碗順節氣!
    二十四節氣:小寒,這白白糯糯的傳統美食不能少,吃一碗順節氣!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這說明一年當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就要來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小寒也同樣不例外的有自己節氣的傳統美食。在廣東地區,糯米飯就是其中之一,軟糯香甜。
  • 溫州人,賺錢的精氣神,都來自這碗暖胃又暖心的糯米飯
    溫州人愛吃,從早到晚不停筷,在他們的腦海裡,「這頓要吃點兒啥」和「怎麼賺錢」同等重要,每個溫州人,從記事起,應該都少不了一碗故鄉的糯米飯,甚至連美食紀錄片後起之秀《早餐中國》
  • 糯米飯裹油條,又香又好吃,做法簡單,小寒時節用它當早餐太棒了
    早餐吃它可以驅寒,小寒時節更適宜,做法簡單,一看就會!今日小寒,在南方的很多地方有吃糯米飯習俗, 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而糯米還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 羊肉湯、糯米飯……你偏愛哪種小寒節氣美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從名字便可以看出,小寒節氣的一大特點,便是「冷」。它是冬季的的第五個節氣,時間在公曆1月5日-7日之間。一般認為,小寒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來了。
  • 明日小寒節氣,農村俗語「小寒後三吃三不做」,分別指的是什麼?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小寒節氣。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小寒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在北方小寒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小寒後三吃三不做」,那麼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 二十四節氣|小寒-冬雖冷,春不遠
    小寒飲食注重暖腎以固陽氣,溫脾以增衛氣,飲食方面可以常吃糯米、黑米、韭菜、洋蔥、蘑菇、草魚、堅果等。也要減鹹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吃得過鹹對於血壓血脂過多的人來說是大忌。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冬季寒冷,生冷寒涼食物易傷脾胃,儘量少吃。鍋巴、炒瓜子、炒花生、炒黃豆、胡椒、花椒、茴香、丁香、肉桂等辛辣刺激、煎炸燒烤、性熱上火類食物少吃,很容易耗傷胃陰,此時可多吃些蘿蔔、黃豆芽、菠菜、芹菜、白菜、豆腐等食物。
  • 忽吹微雨過 便覺小寒生丨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這樣養生來年更健康!
    不過節氣養生不能忘——今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之小寒。廣東有句民諺說得好:「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意思是說,小寒和大寒節氣由於處在最冷時段,哪怕是看起來並不太強的冷空氣,還是會冷。所以,防寒工作決不可以放鬆。
  • 二十四節氣|小寒養生
    (2) 吃菜飯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 甜八寶飯與腊味飯,是甜與鹹之戰?你會選擇哪一種,還是通通都上吧
    通通給他們備著,吃不完「兜著走」反正他們絕不會放過桌上每一道菜的。其實這也是對食物與料理者的認同與尊重。嘿嘿!八寶飯甜口八寶飯,最適合壓軸上。八寶是指多種食材,非一定要八種,可多可少,完全可按照個人的想法增減。八寶飯重點在於糯米飯要蒸的軟糯又Q彈,後續食材,完全憑心情來辦。
  • 做糯米飯別再蒸了,試試這樣生炒,綿軟更有嚼勁,好吃得停不下來
    大學畢業後,就到了湖南工作生活,後來在公婆家裡,吃到了一種糯米飯,是甜口兒的,加了很多配料,一次能吃兩大碗,每次都是家裡人擔心消化不好給勸下了,因為確實太好吃了。不同於一般做糯米飯的蒸或者燜,這種糯米飯是生炒的,就是生糯米下鍋,通過不斷翻炒讓糯米熟製成糯米飯。
  • 廣東哪裡的腊味最好吃?天冷來份腊味煲仔飯怎麼樣!
    廣東人眼裡 腊味稱得上是一道牽絆著鄉情的嶺南美食 ,流行於粵北一帶的腊味,屬於典型的白臘,幾乎只用鹽醃製而不加醬油和糖。
  • 小寒 | 小寒已近手難舒,終日掩門深閉廬
    小寒正處二九、三九時段,「冷在三九、四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慄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古時,人們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