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做第一次產檢好?懷孕後孕婦所做的檢查,叫做產前檢查,這一檢查是確保孕婦和胎兒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有序的發展。那麼確保能獲得這樣的結果,孕婦的產前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什麼是產前檢查?
婦產專家介紹,懷孕期間對孕婦和胎兒所做的臨床檢查,稱為產前檢查。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的身體各系統會出現一系列相適應的變化,若超越生理範圍或孕婦本身患有某種疾病不能適應妊娠的改變,則孕婦和胎兒都可出現病理情況。通過產前檢查,能夠及早發現並防治合併症(孕婦原有疾病如心臟病)和併發症(孕期後發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及時糾正異常胎位和發現胎兒異常,確定分娩方式。
什麼時候做第一次產檢好?
第1次產檢:懷孕12周準媽媽在孕期第12周時正式開始進行第1次產檢。一般醫院會給媽媽們辦理"孕婦健康手冊".日後醫師為每位準媽媽做各項產檢時,也會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並做記錄。
第一次產前檢查項目主要包括:
1.量體重和血壓。
2.進行問診:醫師通常會問準媽媽未懷孕前的體重數,以作為日後準媽媽孕期體重增加的參考依據。整個孕期中理想的體重增加值為10~12.5千克。
3.聽寶寶心跳:醫師運用都卜勒胎心儀來聽寶寶的心跳。
4.驗尿:主要是驗準媽媽的糖尿及蛋白尿兩項數值,以判斷準媽媽本身是否已有糖尿病或耐糖不佳、分泌胰島素的代謝性疾病、腎臟功能健全與否(代謝蛋白質問題)、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各項疾病。
5.身體各部位檢查:醫師會針對準媽媽的甲狀腺、乳房、骨盆腔來做檢查。由於骨盆腔是以內診方式進行檢查,為避免過於刺激子宮,所以,醫師會讓準媽媽平躺在診斷臺上,以手來觸摸準媽媽腹部上方是否有腫塊。若是摸到腫塊,就要懷疑是否為卵巢腫瘤或子宮肌瘤,但大部分以良性腫瘤居多。
6.抽血:準媽媽做抽血檢驗,主要是驗準媽媽的血型、血紅蛋白(檢視準媽媽貧血程度)、肝功、腎功及梅毒、B肝、愛滋病等,好為未來做防範。
7.檢查子宮大小:準媽媽從孕期第6周開始,子宮開始逐漸變大;到了孕期第12周時,子宮底會在恥骨聯合的上方;到孕期第20周時,會跨過骨盆腔到肚臍位。因此,從孕期20周到35周,醫師為準媽媽從恥骨聯合的地方到子宮底所量出的釐米數,可大致等於為胎兒周數。此周數也可作為胎兒正常發育與否的依據,通常會以±3釐米來做一推斷,即小於3釐米,代表胎兒較小;大於3釐米,代表胎兒較大。 產科專家指出,在懷孕期間連貫而且定期的檢查能及時了解孕媽媽身體情況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便於及時發現問題並防止出現分娩的困難,保障母親和胎兒的健康和安全,做到優生優育。所以,在孕期按時接受醫生建議的產檢是非常必要的。
圖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快樂孕媽幫)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