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不希望孩子被近視困擾,大家也可能聽說過「遠視儲備可以預防近視」的說法。那麼什麼是「遠視儲備」,它和近視又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個問題。
首先需要了解一個正常的生理概念——正視化。
01
嬰兒天生是「遠視」
嬰兒剛剛出生時是名副其實的「遠視」眼。
剛出生嬰兒眼睛平均屈光度為200度遠視(實際中不同嬰兒遠視範圍很廣,但是大部分新生兒集中在200度遠視左右),注意這度數指的是遠視而不是近視。
然後在嬰兒18個月的時候,個體之間巨大的區別就基本消失了,大家都差不多穩定在125度遠視,這一過程叫做正視化(Emmetropization)。
我們知道遠視會導致可見的圖像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可以認為一開始嬰兒眼睛的成像模式也是如此。而正視化是眼睛生長發育的一個過程,最終眼睛成為正視眼,也就是輕微遠視(遠視範圍大多數在125度以內)或者近視度數為0度。
(註:為便於理解,此示意圖僅為演示正視化的過程,嬰兒尚沒有完全完成正視化,因此仍存留一定的遠視 )
可以想像,如果按照古代狩獵和畜牧的生活方式,人類眼睛的度數就穩定在125度遠視左右,直到病死餓死或者被老虎吃了。
但是現代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人類眼睛度數也隨之而變化。兒童近視,就是其中一個讓父母感到頭痛的問題。
02
兒童近視是如何發展的呢?
現代人類的生活方式往往涉及到大量的閱讀、學習和近距離用眼(看書、電子屏幕等),並且這些活動一般都在室內進行。
而兒童發生這種生活方式的明顯轉變大多是從上小學開始,也就是6-7歲以後。從這個年齡開始,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的眼睛開始往「近視化」方向發展。
比如,孩子如果本來有100度遠視,那麼「近視化」的發展就意味著遠視度數開始降低。當遠視度數降低為0的時候,再發展就會成為近視。
總的來說,兒童從出生到出現近視,眼睛經歷著「遠視-正視-近視」的發展。
03
什麼是遠視儲備?
我們絕大多數人生下來都不是近視眼,並且在幼兒時期還有低度數的遠視,這就是所謂的「遠視儲備」。
正常情況下,6歲兒童還會有平均75-125度的遠視。統計發現,6歲時候的眼睛屈光度如果是75度遠視,那麼將來近視的風險大為降低;相反,如果低於75度遠視的話,則近視風險升高 。
04
向遠處多望可以增加遠視儲備嗎?
家長可能想提高兒童的「遠視儲備」預防近視。但遺憾的是,遠視儲備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與剛出生時眼睛度數有關。
當然,在「正視化」以後(也就是2-3歲後),遠視度數可能會受環境影響,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大量近距離用眼。
「遠視儲備」就像給每個人的一個存摺,裡面有一筆錢,錢就代表「遠視儲備」的量。但這個數字因人而異,我們也沒辦法給裡面加存款,隨著時間,錢還會慢慢消耗。等消耗完了,餘額則為0,如果還繼續消耗,就變成負值,也就是近視。
因此,「遠視儲備」一般不能增加,更不能通過向遠處望來增加,家長能做的是減少「遠視儲備」的消耗速度。
05
降低近視風險,如何安排孩子學習或活動?
老讀者可能知道,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或每天堅持使用眼寶可以一定程度預防近視。但要說明的是,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的關鍵在於接受戶外陽光的照射,而並不是活動本身。
如果孩子不喜歡運動,可以將各種活動安排在戶外。比如說可以在外面吃東西、聊天、唱歌、玩耍、發呆,甚至可以在外邊看書和學習。
當然孩子生長發育還是需要一定的運動量,鼓勵孩子運動之餘,也要根據孩子喜好安排戶外活動。在晚上、傍晚或者比較暗的陰雨天氣進行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的效果不太好,因此儘量安排在明亮的時間段。
在室內光線遠遠比戶外差,室內活動與預防近視關係不大。但是,如果天氣寒冷或者颳風,很難去戶外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陽臺、陽光房,或者在靠近有陽光透進來的窗戶旁安排室內活動,白天打開所有窗簾,這樣做也能夠改善孩子活動區域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