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三歲多的女兒嘟嘟,長相很甜美,但是很少見她開口笑。有次她把小海豚逗逗的咯咯笑,自己捂著嘴笑,放下手,就不再笑了。嘟嘟媽媽說,嘟嘟牙齒有黑點還有一顆爛掉了,到了愛美的年齡,害怕露牙被人笑話。
而且她認為看牙齒對孩子傷害大,會讓孩子覺得痛苦,更何況嘟嘟有黑點、爛掉的牙齒是乳牙,等換了恆牙就會完好無損,孩子自然會擁有自信燦爛的笑容。
誠然,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在笑的時候,可以自信、燦爛。但是生活中有嘟嘟媽媽這種想法的家長應該有很多,認為孩子小的時候牙齒出現問題等乳牙換恆牙了自然就好了。
事實上,乳牙非常重要,乳牙下面有恆壓的牙胚,如果乳牙齲壞了,未來乳牙換恆牙,恆牙的牙胚也會跟著出問題。
由此可見,乳牙和恆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保護孩子的乳牙勢在必行。
牙齒雖然很小,但是卻是人身體裡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1989 年,由衛生部、教委等部委聯合籤署,確定每年的 9 月 20 日為(中國)全國愛牙日,每年的愛牙日都設有主題。今年全國愛牙日主題:「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這則牙膏廣告,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牙齒對我們的重要性。
1.有利於自信心的建立
牙齒對我們來說是一張名片,對於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
大家常說:愛笑的女孩兒運氣不好太差,可如果牙齒不美觀,連笑的自信和勇氣都沒有。
鄰居嘟嘟長相甜美,卻因為牙齒問題,不敢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自信心的建立。
嘟嘟媽媽認為乳牙換恆牙後孩子自然會變得自信,首先,無法肯定恆牙能否一定是完好的,其次,乳牙換恆牙發生在6歲左右,等待換牙的三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最關鍵的時期。
所以我強烈建議她去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若是經過專業牙醫的治療,嘟嘟定會露出自信、燦爛的笑容。
另外,牙齒還可以支撐頜骨,若是牙齒有問題會對孩子的臉型形成影響,使臉型不美觀,進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牙齒有長得歪的,要及時的讓牙醫診斷、評估,在孩子合適的年齡進行牙齒矯正,以防影響孩子的臉型。
2.牙齒是進食的重要工具
牙齒是我們進食的一個重要工具,食物進入我們的口腔之後,首先需要使用切牙把食物切割,然後用尖牙把食物撕裂,再用前磨牙把食物搗碎並進一步細化,最後才能讓我們充分地吸收食物的營養。
寶寶一般從4個月開始長牙,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牙齒的增多,輔食的狀態也會發生變化。
剛露出乳牙的寶寶咀嚼功能還沒完全建立,以液態為主,逐漸向泥狀和半固體過度,隨著寶寶牙齒咀嚼能力的增強,1歲以後就可以吃稍硬的固體食物。
寶寶月齡及對應的進食的食物
3.牙齒具有輔助發音的功能
牙齒具有輔助發音的功能,特別是前門牙,對於兒童準確的發音、清晰的發音、咬字都是極為重要。如果牙齒有缺陷或者處於乳恆牙交替期,容易形成口齒不清的表現。
記得小時候,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處於換牙期,門牙掉了,恆牙還沒長出來,就出現吐詞不清的情形。
牙齒不整齊會影響關節,進而影響說話發音,牙齒疏鬆也會影響發音。
所以,無論是牙齒不整齊還是牙齒疏鬆都應該及時看牙醫,進一步做牙齒矯正。
4.牙齒好,咀嚼能力好,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好
日本一位醫學教授經研究發現,人的頜面部肌肉與大腦之間存在一條「秘密通道」。當我們進行咀嚼的時候,就會牽動面部的肌肉,從而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進而使腦細胞獲得更加充分的氧氣和養分,大腦也便更有活力。不僅如此,咀嚼還可以讓味覺和嗅覺神經處於興奮狀態,這對大腦來說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發育。
當孩子處於智力發育關鍵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質地偏硬的食物,比如:核桃、花生、竹筍、玉米等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大腦的活力,這將對孩子的智力大有裨益。
1.儘早開始給孩子刷牙
嬰兒出生之後,家長應每天用軟紗布沾水去撫擦孩子的牙床,在孩子長第一顆牙齒萌出後,沒有出牙的地方用溼紗布進行擦拭,長牙的地方可用手指套進行清潔。
1歲以後,孩子的門牙基本上要長出來,可以用專業的牙刷或者手指套幫孩子刷牙,家長也可以示範刷牙的動作讓孩子去模仿,此時可不使用牙膏或者使用較少量的牙膏。
兩歲左右牙齒全部都萌完了,這時孩子就可以使用專業的兒童牙膏進行刷牙。
2.切勿奶睡寶寶
寶寶新萌發的新牙,牙頸部的釉質礦化程度是很低的,自潔能力比較差。
若是奶睡寶寶,寶寶的牙齒就泡在乳汁中,牙齒縫間隙裡都是乳汁,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都含有乳糖,乳糖被細菌分解以後,會產生酸性物質,牙齒很大程度的齲壞都是跟這個相關。
寶寶吃奶後,無論是配方奶還是母乳,家長都應該給孩子喝點白開水,以便於稀釋空中殘留的乳汁。
3.杜絕奶瓶齲
有些家長為了哄孩子入睡,吃完奶,不把奶嘴拿下來,讓寶寶喊著奶嘴入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奶瓶齲。
這是因為奶嘴上的糖分會粘在孩子牙齒上,造成口腔細菌,並產生酸性物質,導致齲齒發生。
儘量減少奶嘴哄睡寶寶,如果孩子暫時無法改變含奶瓶睡覺的習慣,奶嘴最好衝洗乾淨,奶瓶中只倒涼白開,儘量杜絕奶瓶齲。
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個孩子都知道愛護牙齒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孩子刷牙時都喜歡和家長玩躲貓貓,甚至有些孩子有刷牙恐懼症。認為刷牙是任務,很無趣、很機械、很生硬,這樣心裡自然會排斥刷牙。若是能把刷牙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不但不會牴觸反而會喜歡上刷牙。
1.選孩子喜歡的牙刷
a.刷毛要軟硬適中
不要太硬,也不能太軟。小孩的牙齦非常柔軟,太硬的話會把牙齦刷出血,孩子會疼痛,繼而排斥刷牙,太軟的話,不能把牙齒的髒東西和軟垢清潔乾淨。
b.牙刷的刷頭不能太大
能覆蓋孩子兩個牙齒的寬度即可。刷把抓起來舒服,我給小海豚買的牙刷就是橢圓形的刷把,這樣孩子能抓的很穩當,能夠使力,抓起來很舒服。
c.牙刷的圖案要能吸引孩子
現在市面上可以買到各種顏色、各種卡通形象的牙刷,看起來特別可愛,選購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和顏色,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選擇孩子喜歡的牙刷,孩子便會對刷牙產生興趣,內心會有種聲音是我喜歡這把牙刷,我願意用這把牙刷去清潔牙齒。
2.讀繪本
引導孩子刷牙的繪本《出發,刷牙小火車》,很有創意的把頭頂牙膏的牙刷比喻成可愛的小火車,把牙齒比作車站,「刷刷刷」的刷牙聲比喻成「嘟嘟嘟」的火車聲,刷牙火車跑得勤,牙齒變得亮晶晶。
通過繪本的形式,讓孩子把每天的刷牙任務變成有趣的火車遊戲,不用說教讓孩子自然地、快樂地接受刷牙,享受刷牙,進而培養孩子良好的刷牙習慣。
3.玩遊戲
a.數字遊戲
比如孩子刷下排牙齒的時候喊比5小的數字,孩子刷上排牙的時候喊比5大的數字,孩子邊刷牙邊玩遊戲,刷牙過程中會認為比較好玩,而且孩子的刷牙時間也有保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愛上刷牙而且還能讓孩子認識到數字。
b.動物遊戲
孩子有喜歡的動物,我們可以給孩子將孩子的每顆牙齒都起一個動物的名字,然後刷牙的時候,讓孩子每個小動物都洗洗澡,這樣在玩中刷牙,逐漸引導孩子喜歡上刷牙。
用遊戲陪孩子刷牙的興趣,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 。
1.換牙的時候不用刻意補鈣
很多家長認為牙齒中最重要的物質是鈣,因此孩子換牙時需要每天補鈣。其實孩子每天可以從食物中攝入一定量的鈣,而且不同月齡攝入的量不同,當體內維持一定水平時,便能滿足需要,太多的鈣沒多大用處。
孩子不同月齡,每日攝入鈣的量
2.攝入酸性食物後勿立即刷牙
喝碳酸飲料的時候,不要立即去刷牙,因為碳酸飲料是呈酸性的,會讓牙齒變的鬆軟、牙釉質變得敏感。因此,攝入酸性食物後,正確的方法是立馬用清水漱口,過5分鐘再去刷牙,以保護牙釉質。
3.寶寶1歲前不要喝果汁
這裡的果汁是鮮榨果汁,因為水果榨汁後糖分濃縮,比單吃水果含糖量高,會引起蛀牙、肥胖等。
牙齒的預防大於治療,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牙齒,從小給孩子樹立保護牙齒的意識,協助孩子養成愛牙、護牙的好習慣。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口健康潔白的牙齒,願每個孩子都能展現出陽光、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