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萬丹妮)今天下午,人民網「最具潛質新聞人大賽」研究論文獎總決賽暨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典禮在清華校園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了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特等獎5000元;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2000元;三等獎1000元)。今年,共有65篇論文獲獎,分別是:
特等獎(2篇)
1、短視頻社交媒體性別表達差異——以美拍為例
作者:刁泓琳、景嘉伊、孫夢璠、李瓊、中平惠、曾繁塵(清華大學)
2、澎湃新聞——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的案例研究
作者:範洪巖、石磊(武漢大學)
一等獎(18篇)
1、知識分子與微博空間公共性——基於校車安全事件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盧櫻丹 (清華大學)
2、分裂的鏡像——基於紙媒微信公眾平臺的文本分析
作者:方 惠、古俊生、孫小婷(中國人民大學)
3、人民網風險報導優劣分析——以霧霾報導為例
作者:王慶(華中科技大學)
4、從「儀式」到「狂歡」:社會化媒體對「媒介事件」的重構——以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微博討論為例
作者:李陽 (武漢大學)
5、網絡接力行動中的社會結構與信息傳播分析
作者:上官儀(廈門大學)
6、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報紙官方微博的傳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報導薄熙來案為例
作者:譚卓(北京大學)
7、電視節目的新媒體產業鏈升級研究——以《中國好聲音》第三季攜手騰訊伊利為例
作者:馮美娜(北京大學)
8、數據新聞:數據可視化在健康報導的應用與實踐
作者:趙璞(清華大學)
9、新聞網站報導的媒介框架差異分析——基於人民網等四家新聞網站的「8.3魯甸地震事故」再現對比研究
作者:李煜申、邢天意(復旦大學)
10、新版媒體微博時代如何建立強關係——人民日報與新聞晨報官方微博整合營銷傳播比較
作者:韓梅映雪(復旦大學)
11、國家利益、國際關係與對外報導框架建構——以中美俄三國關於「5·22新疆恐怖襲擊事件」的報導為例
作者:曹琬晨、陳思慧、陳沛然(武漢大學)
12、速度、廣度、深度——2014年人民日報社全國兩會融合報導研究
作者:朱垚穎、柏小林、張嘯、李菡、雷雨濃(北京大學)
13、網絡身份認同抗拒性的建構與消解——以「屌絲」為例
作者:李陽(武漢大學)
14、受眾跨屏行為與媒介策略優化研究
作者:徐厚暢(復旦大學)
15、「維基經濟學」在新聞領域的應用
作者:張星辰 吳偉峰(北京大學)
16、人民網《全紀錄》欄目信息交互圖分析
作者:陽愛姣(中國傳媒大學)
17、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作者:葉文宇(武漢大學)
18、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報導的創新
作者:郝赫(中國傳媒大學)
二等獎(19篇)
1、社會化媒體在風險溝通中的角色:以轉基因議題為例
作者:王宇琦(清華大學)
2、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內容交易的經濟邏輯研究——兼論對當下版權制度的思考
作者:韓鑫(南京大學)
3、微信公眾平臺使用對比研究——基於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京報微信公眾平臺的對比
作者:呂婉婷 陳怡含(中國人民大學)
4、參與文化視角下中國都市報與受眾互動的思考與建議——以南方都市報為例
作者:成升(武漢大學)
5、新聞網站首頁設計對比分析——以人民網和網易為例
作者:童渝 (復旦大學)
6、世界傳媒集團的併購策略分析——以時代華納為例
作者:郭穎(華中科技大學)
7、基於人民日報客戶端的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研究和發展策略探析
作者:奇樂(北京大學)
8、制度風險的媒介傳播:獨生子女政策變革的議題建構、話語修辭與權力再生產
作者:黃欽(武漢大學)
9、兩岸數字公共領域與文化認同研究
作者:李淼(廈門大學)
10、網絡論壇互動中用戶民粹主義言論的呈現——對強國論壇「深入討論」版塊的內容分析
作者:王斌(武漢大學)
11、雙向新聞語言的失衡與調節——人民網法人微博優劣勢與發展策略探析
作者:葛明寧(復旦大學)
12、黨媒創新傳播形態之報紙二維碼新聞實踐——以人民日報二維碼新聞為例
作者:曹恩惠(南京大學)
13、基於高校官方網站的高校形象研究
作者:王丹檸(廈門大學)
14、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廣告傳播變革
作者:羅志超(廈門大學)
15、傳統媒體微信平臺的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作者:史丹珺(南京大學)
16、主流媒體緣何頻遭輿論逆流?——網絡輿情分析:央視報導東莞色情業引眾議
作者:彭雨蒙(武漢大學)
17、從茂名PX事件看媒體議程設置的效果
作者:王義鵬(清華大學)
18、眾裡尋他千「百度」——搜尋引擎行為定向廣告應用分析
作者:王凱(武漢大學)
19、城市「亞白領」的媒介使用:卡茨「使用與滿足(U&G)」理論中的工具理性
作者:寧威(復旦大學)
三等獎(26篇)
1、試論移動網際網路對網民社會資本的影響——以依託微信群的興趣組織「走江湖,任我行」為例
作者:毛逸嶸(復旦大學)
2、人民網與新浪網災難性新聞的主題傾向對比研究——以景谷地震的新聞報導為例
作者:葉慧紅(華中科技大學)
3、新聞網站首頁比較研究——以人民網為參照的綜合比較
作者:英璐薇(清華大學)
4、網絡建議型政治參與的功能、局限與發展——以人民網的E政廣場為例
作者:曾凡斌(中國人民大學)
5、從《The Daily》停刊看數字媒體時代新聞產品的發展
作者:胡馨木(北京大學)
6、新媒體環境下媒介話語權的失控與平衡:「央視曝光東莞色情業」折射出的社會轉型
作者:邱偉怡(清華大學)
7、新聞網站與社會化媒體醫療糾紛報導的框架分析——以人民網、微博對「走廊醫生」事件的報導為例
作者:呂婷(清華大學)
8、突發事件中微博意見領袖篩選指標體系研究
作者:臧嘉誠(南京大學)
9、符號學視角下的人民網官員形象呈現淺析
作者:王榮(中國傳媒大學)
10、從人民日報微博看官民互動場的文本建構
作者:郝赫(中國傳媒大學)
11、淺析MOOC作為新媒體產品對線上教育的推動
作者:丁穎(中國傳媒大學)
12、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官方微博的應急反應特徵研究——以蘭州局部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為例
作者:張子晗(中國傳媒大學)
13、論媒介儀式的意義整合與傳播局限——以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為例
作者:劉曉慧(武漢大學)
14、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欄目互動主題與效果調查及優化建議——以全國9個樣本省區市留言內容樣本為例
作者:馬碧瀅(中國傳媒大學)
15、微博與微信在突發事件中傳播機制特點比較研究——基於「馬航事件」的對比分析
作者:夏名明(武漢大學)
16、從「知乎日報」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化媒體應用的特點
作者:楊望(武漢大學)
17、2014年人民網兩會專題報導互動性研究
作者:王樂、李麗波(中國傳媒大學)
18、社交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強度對用戶使用行為的影響——基於北京市大學本科生的調查
作者:張涵影、楊艾琳、姜雯桐、李桐(清華大學)
19、網民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現狀——以2014年兩會期間的新浪政務微博為例
作者:楊慧珺 (北京大學)
20、個性推薦、眾包生產與跨界融合:大數據對新聞業態的重塑
作者:李慧娟(中國人民大學)
21、新媒體語境下視覺文化的隱喻——以Instagram等圖片分享應用為例
作者:彭雨蒙(武漢大學)
22、微博環境下公民參與公共決策分析 ——以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為例
作者:鄭會燕(武漢大學)
23、中國主流媒體法人微信對比分析——以人民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中國之聲為例
作者:謝玉潔(華中科技大學)
24、從《與死神的約會》看融合新聞時代的敘事之道
作者:韓士皓(中國人民大學)
25、媒體官方微博在恐怖主義事件報導中的角色分析——以@人民日報昆明「3·01」事件報導為例
作者:王蕾(武漢大學)
26、高考話題中網絡輿論的傳播機制和演變特點研究——以「英語退出高考」話題為例
作者:時再林(武漢大學)
數據統計:獲獎論文中,武漢大學17篇,清華大學9篇,中國傳媒大學8篇,北京大學7篇,復旦大學7篇,中國人民大學5篇,廈門大學4篇,南京大學4篇,華中科技大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