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兩人。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麼好的小孩子真是難得,小小年紀就懂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外婆!」
可到奶奶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了。一進門奶奶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麼調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還整天搞惡作劇。」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著,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什麼原因呢?
外婆總誇他,於是,越誇越好,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訓斥他,於是,越罵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壞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師。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從一出生就接觸的父母,從牙牙學語、到處爬來爬去,到開始有自己的思考。期間很多時候,都是模仿父母的行為。
比方說:父母的說話發音(方言還是普通話)、父母的說話語氣、對待長輩的態度、做事情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會無形中讓孩子模仿。這些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有一個女兒,剛剛兩歲多,因為我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到家,女兒就特別粘我。早上一醒來就喊著:爸爸給我講書。在客廳自己玩耍,也要讓你陪著她,喊著讓你坐在她身邊陪著她。如果你拿出手機,女兒直接就說:爸爸別玩手機了(這話我經常給老婆說,因為擔心孩子也會喜歡手機,玩手機),結果她就學到了。還有就是刷牙,看著我們大人刷牙,喊著要自己刷牙,簡單的示範講一下,孩子還學的有模有樣的。類似的例子很多。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在孩子的面前,我們長輩的一言一行。
【一點感悟】: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有叛逆的心理,總是表現出一種與大人反著來的態度。其實,那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尊心,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對事物的判斷(不管對與錯),有了表現欲。我們作為長輩的需要恰當的時機去鼓勵與肯定孩子,那麼孩子也就會慢慢認可我們,與我們交心交朋友,這時候我們的言傳身教,孩子就會聽了。可見,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要適時的誇獎與肯定,不要一味的大罵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