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不靚
說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有太多太多的名字我們不能忽視,從被譽為港樂「開山鼻祖」的許冠傑開始,人才輩出,金曲常換,港樂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對於70後、80後來說,港樂就是他們的青春。
然而提及港樂,有一個被稱為「公主」的人物也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她就是陳慧嫻。比起當年同時期的葉倩文、王菲來說,她可能是我們最不熟悉的一個,但其實,她在香港樂壇的地位,並不比上述提到的幾位女歌手更低,甚至被稱為「嫻公主」,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雖然可能對陳慧嫻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但是你一定聽過一首歌:《千千闕歌》。毫不誇張的說,在內地粉絲看來,這首歌幾乎可以代表了港樂的黃金時代,它可以算作是在大陸流傳最廣的粵語歌,也是很多人聽的第一首粵語歌。
而這首歌,就足以奠定陳慧嫻在香港樂壇的地位。其實,稍微對港樂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千千闕歌》跟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同曲不同名。雖然當時這兩首歌同樣是改編自日本歌手的一首曲子,並且《夕陽之歌》比《千千闕歌》的發行要早,但是後者依舊蓋過了前者的風頭。
當時梅豔芳已是樂壇「天后級別」的人物,尤其是在告別演唱會上一句「斜陽無憾,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唱得人們悲從心頭生,那種悵然若失和道別末世的滄桑與感慨,讓人們為之感慨。可是後來者居上,《千千闕歌》一經發行,便受聽眾的喜愛,歌曲中對離別的不舍也讓人更容易產生共鳴。
這就是著名的「千夕之爭」,在當時,能憑藉實力在音樂上同梅豔芳一爭高低,足見陳慧嫻的人氣和實力。雖然當年陳慧嫻與金曲獎失之交臂,可是《千》卻依舊是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相比之下,《夕》則被它的光芒所掩蓋。
可是即使面對這樣的盛名,陳慧嫻卻選擇暫別娛樂圈,去國外留學進修。而《千千闕歌》正是在陳慧嫻將要離別之前,好友林振強送她的一份禮物。當年對於她留學的原因議論紛紛,有人說因為受不了當時娛樂圈的黑幕,有人說是她淡泊名利急流勇退。
但是不管什麼原因,只是這一深造,等陳慧嫻回來的時候,香港樂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生力量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聽眾們早就轉而去關注那些年輕的後輩了。
可是此時,陳慧嫻得到了一個人的幫助,他就是張學友。張學友和陳慧嫻的友情非常深厚,陳慧嫻也曾經公開表示:他非常generous,我非常lady,我們很合拍。
當年陳慧嫻大火的時候,張學友還是一個無名小輩,在他事業陷入低谷的時候,陳慧嫻藉助自己的名氣和力量推了張學友一把,用兩人合唱的方式來「提拔」張學友。
而當陳慧嫻深造歸來,面對著娛樂圈的激烈競爭和人心不再,張學友也以同樣地方式來回報陳慧嫻當年的「提攜之恩」,除了合作歌曲之外,甚至後來幾次作為她演唱會的嘉賓,支持她的事業,實力演繹「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有了「歌神」的幫助後,陳慧嫻的事業有很大起色,可以說,是他們之間的友情讓他們彼此成全,互相扶持。雖然友情方面有這樣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但是愛情方面陳慧嫻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她先後有過三次戀情,次次無疾而終,面對男友的薄情,她則顯得十分珍惜感情。今年已經53歲的她,依然是單身的狀態。雖然結婚不一定就代表幸福,但是對於「公主」幾次三番遇人不淑、如今只得孤零零,粉絲還是表示心疼,很希望有個能夠懂她、珍惜她的人出現。
不過從陳慧嫻的社交帳號來看,她一個人生活的也相當愜意自在,時常曬出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照片,可以看出,她保養得很好。雖然沒有愛情,但是她的朋友可不少,而且她自己也表示,她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自己一個人也挺好的。
近幾年,陳慧嫻重新開起了演唱會,這可讓粉絲們激動壞了。尤其是最近一次的巡迴演唱會還開到了大陸,網友們都表示:我的「公主」終於要來啦!
不過這次在北京的演唱會好像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據媒體報導,之前早已經決定和售票的陳慧嫻北京演唱會,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如期召開,已經在辦理退票。對於這個「插曲」,陳慧嫻本人表示很遺憾,粉絲們也很傷心。
陳慧嫻一路坎坷走來,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狀態依舊很好,這與她淡然的心態是分不開的。雖然這次北京演唱會沒能開成,但是以後機會還很多,我們可以一起期待!關於陳慧嫻,你聽過她的哪些歌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