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硬碟裡找尋資料。看到一個文件夾:《中國教師報》個人年度專欄。那兩年——2009年和2010年,每周一篇,連續兩年在這樣一家專業報紙上發表的教育隨筆,雖然談不上多麼有深度,但卻是自己非常認真的思考。十年後回望,也看到了成長的痕跡!
隨手貼一篇,與大家交流。文章題目有修改。
被學生罵髒話後,也可以不生氣的
沈麗新
(2021年1月16日,蘇州,言茶。很清雅的茶室,金雞湖邊。)
(一)
長假過後,每個班堆積要批的作業平均四疊。責任當然在我。節前請假一天陪孩子就醫,另外一天雖然去上課,但上完課後即陪孩子去醫院打點滴,沒有時間批作業。
埋頭,狂批作業。
一疊疊作業本批改、發給孩子們訂正,全部完成以後我再收拾進書櫥,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微笑,換一個班,繼續革命。這3個班,都是剛接了一個月的四年級班級。
(二)
南(化名)手裡持三本作業本的訂正作業給我批。
仔細一看,每一本的訂正作業均有錯誤。細細指出:「句子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句子最後要有標點符號。」「一樣事物前用了his就不要再用a了。」他點頭,重新去訂正,然後再來排隊批改。
批改訂正作業的隊伍好長,每個孩子手裡都有兩本、三本作業本。
輪到南,再看。每一本上依然有錯,再細細教導。
他不發一言,轉身就走,轉身時候丟下一句髒話!——非常非常自然地脫口而出。
(三)
一個四年級孩子,一個面對老師如此心平氣和地糾正作業的錯誤的孩子,居然如此自然地脫口而出一句髒話?
教師可以開口用髒話辱罵孩子麼?不要說髒話,語氣稍微重一點,孩子及家長就不答應。他們有著太多護身符,他們自己也知道。而教師,如此脆弱不堪,可以輕易被打擊被傷害!你真能跟孩子計較麼?即使你火冒三丈去批評、歇斯底裡去找家長,也無非再把那句髒話複述一遍又一遍。——我沒有那樣的勇氣。
不願意把孩子這樣的話,看成是對教師的辱罵。——很慶幸自己的過濾能力至為強大。但凡是喜歡我的言語,吸納,用來溫暖自己;正當批評我的言語,聽取,用來敦促自己;若是無端辱罵我的言語,過濾,努力消化掉。
(四)
當然不會置之不理,對南。
拉住南的手——他正準備轉身離去,我微笑:「南,老師知道你很煩躁,一遍遍訂正作業。可是你看看,這麼多同學在排隊要批訂正作業,老師沒有煩躁;你作業錯了一遍又一遍,老師也沒有煩躁。所以,請你也別煩躁,去好好訂正作業。還有——」我停頓了一下,「你剛才說了髒話,多不應該。」
他尷尬極了,什麼也不說。——而他的「自覺尷尬」其實是他真實的內心反應。包含已經知道錯了,包含為自己犯這個錯誤而不好意思。——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嗎?達成教育目的,不一定需要苦口婆心,不一定需要聲色俱厲。有時候,也可以是淡淡的三言兩語,同樣可以觸動孩子的心靈。
我也不再說什麼了,放他回座位上去,繼續批改我的作業。
(五)
等他再次排隊來給我批改作業的時候,觀察下他的神色,心平氣和著呢。
也就不說什麼,只是把他訂正好的作業本收起來:「好了,你的作業訂正得很及時。語文數學作業也都完成了吧?快出去玩吧——」
被學生用髒話辱罵的時候,也可以不生氣的。這其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師的專業修養。可以別把「用髒話罵老師」看得太嚴重,它更可能是孩子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的表現。這樣去想,這樣去看,這樣去溫和地提醒「說髒話多不應該」,其實都是教師的自我調節。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對學生的示範——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對待別人的言語冒犯。
文明始終要用文明的形式去教導。一個在學生面前動輒大發雷霆、大呼小叫的教師,如何培養學生養成真正文明的為人處世的方式?
——2009年10月28日,《中國教師報》「教師論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