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開學典禮這一天 復旦大學寄語新生:先憂後樂交相勉
「愛國、求真、創新,先憂後樂交相勉;團結、服務、犧牲,師生一德精神貫。」在9月13日復旦大學開學典禮現場,主席臺兩側高掛著紅色條幅,寄託著學校對新生的期許。
當天,無論是校長講話,還是第一堂思政課,所說所談,也繞不開這些關鍵詞。
校長講話:個人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
「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開學典禮上,面對線上線下的14845名復旦新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說道。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
許寧生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
因此,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需要每個人思考。
許寧生指出,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我們必須對世界形勢和發展大勢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讀懂中國,就是要讀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今中國進入全新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期。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們必須對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方向有清醒的把握和堅定自信,同時也要理性看待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增強自己的使命意識。
讀懂未來,就是要讀懂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方向。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科技、健康、能源等種種挑戰,除了需要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樣需要文明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人文精神的關照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維護。
他還對新生提出三點希望,第一要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二要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第三要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
第一堂思政課:在校史中尋找復旦人的「信」
當天下午,校黨委書記焦揚帶來新生入學的第一堂思政課。
復旦大學第一堂思政課
「同學們一到學校,校園就有了生機和活力,老師們也發自內心感到高興。」焦揚為新生們以堅強內心克服困難而點讚。當全場齊聲高喊出「復旦人」三個字時,她告訴大家:「這是大家共同的名字、身份,共同的精神密碼。」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本義是追求光明,以每天都充滿希望的日出,寓含了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宏大理想。」焦揚對同學們說,這就是復旦的創校之「信」。
細數歷史,馬相伯為救國育民而毀家興學,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種下紅色基因,李登輝立下「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焦揚表示,復旦的基因先天就與國家、民族甚至人類命運相關,家國天下的情懷,是復旦學生的精神特質。
「從創校第一天起,復旦就以『作育國士』為目標。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我們的百年夙願、歷史使命,更是必須要實現的國家戰略。」焦揚強調,回首過去,復旦人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風雨兼程、不辱使命,在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大道上,大步邁向世界一流;面向未來,復旦人更要貫徹好總書記回信要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戮力前行、奮勇攀登,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