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家中飛進「不速之客」 需警惕「吸血」的蟲子

2020-12-20 亞太時報網

雨過天晴的夏季夜晚,家裡的窗臺上爬了許多不常見的黑色小蟲,有硬殼,還有翅膀!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昆蟲專家: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

市民沈先生晚上在單位值班,發現幾個黑色的小蟲子不斷往窗戶裡鑽。「它們爬得飛快,身子為橢圓形,跟西瓜的籽兒差不多大,有硬殼,有觸角,腿很細。」跟沈先生一樣遇到這種黑蟲的市民黃阿姨說,她用手捏了蟲子之後,手上有股臭味,洗了手還是有味道,大半天都消散不掉。她家裡有小寶寶,很擔心這種蟲子咬人。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記者,他家也曾遭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殷館長說,儘管土蝽對部分植物有害,但小區裡不必因此大面積噴灑藥水。市民如在家發現,可用紙巾包裹住並將其丟棄。由於該蟲有臭腺,遇到刺激時會放出難聞的味道,不要徒手捉它或打死、踩死它。「許多昆蟲有趨光性,晚上開燈時要注意拉窗簾或者關緊紗窗,防止它們從縫隙鑽進來。」

疾控專家:需警惕「吸血」的蟲子

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危害,不過夏季衣服穿得少,暴露的部位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吸血的蟲子——蚊子、跳蚤、蜱等。不久前,一位市民因皮膚上長了一個「疣子」而到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一檢查,發現這個突起的小點竟是個「埋頭吸血」的蜱。後來仔細詢問,該患者回憶,可能在佘山附近遊玩時被叮咬了。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冷培恩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經監測,上海的一些郊區、溼地、公園等的確有蜱出現,一些市民喜歡追求『野趣』,在草地上坐、臥,離開時最好檢查一下皮膚上有沒有多出來『痣』或豆狀腫塊物。」

蜱不是昆蟲,是吸血的有害節肢動物,對人和牲畜都會造成很大危害。吸血過程中,蜱會傳播各類病原體。有研究顯示,在所有蟲媒病中,由蜱傳播的病原體種類最多,其中包括病毒如森林腦炎、出血熱;螺旋體如各型回歸熱、萊姆病等。

冷培恩表示,蜱雖然讓人「聞之色變」,上海地區尚未報導本地感染,但在周邊郊遊時需引起注意,儘量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不要餵食野生或流浪的動物。此外,攜帶寵物外出時,回家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蟲叮咬附著。

皮膚科專家:不同蟲咬處理方法不同

夏季的各類「蟲」,總讓人深受困擾。夏季本來就是蟲咬皮炎的高發季節,而各種各樣的蟲咬引起的症狀各不相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張成鋒醫生告訴記者,這個季節,蟎蟲皮炎最為常見,大多表現為四肢等暴露部位的多發丘疹,成對分布,伴有劇烈瘙癢。此類皮炎只要注意防護,少去花園樹林等蟲多的區域,配合外用爐甘石洗劑即可。如果瘙癢嚴重或者伴有水皰,發燒,則需就診。

除蟎蟲外,臨床上也會遇到因隱翅蟲、蜱蟲而來就診的患者。張醫生指出,這兩種昆蟲引起的症狀與蟎蟲皮炎不同。如果發現蜱蟲時,無論其在人體還是動物體表、游離在物體表面,切記不可用手直接接觸,要用安全的方法藉助鑷子等工具夾取,然後燒死;一旦發現蜱蟲叮咬、鑽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用科學的方法取出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前往醫院處理並消毒。隱翅蟲在上海較少見,但外出旅遊時可能會遇到,外表像螞蟻,會飛。隱翅蟲本身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但它們分泌的毒液可引起皮膚水皰、破潰等,也要及時到醫院做專業處理。(記者 左妍 周晨昕)

相關焦點

  • 不速之客黑殼蟲,是土蝽別怕!但夏季另一種蟲子危害比它大得多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新民晚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疾控專家夏季需警惕「吸血」的蟲子2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危害,不過夏季衣服穿得少,暴露的部位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吸血的蟲子——蚊子、跳蚤、蜱等。
  • 昆蟲、疾控、皮膚科專家教你夏季遠離蟲蟲困擾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昆蟲專家: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市民沈先生晚上在單位值班,發現幾個黑色的小蟲子不斷往窗戶裡鑽。「它們爬得飛快,身子為橢圓形,跟西瓜籽兒差不多大,有硬殼,有觸角,腿很細。」
  • 京滬動車臥鋪現吸血臭蟲 一旦發現要及時滅殺
    京滬動車臥鋪現吸血臭蟲 專家提醒:一旦發現要及時滅殺(圖)臭蟲,一個被人們遺忘了很多年的名字,最近又被頻繁提起,因為這種在我國幾近絕跡的害蟲又「重現江湖」。昨天有消息稱,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已發現臭蟲;有網友稱,在北京至上海的動車臥鋪上竟然出現吸血臭蟲,被咬後奇癢難忍!這些惱人的蟲子從哪裡鑽出來的?被咬後又是什麼表現、該怎麼處理呢?有什麼有效的殺滅方法?
  • 三亞市吸血昆蟲本底調查工作在疾控中心正式啟動
    三亞市吸血昆蟲本底調查工作在疾控中心正式啟動     2020此次座談會是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市有害生物協會、江蘇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參與,邀請解放軍原北部戰區疾控中心劉國平教授、原南部戰區防檢所詹道成所長等病媒專家指導。
  • 網曝京滬高鐵出現吸血臭蟲 北京疾控中心證實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證實此事。暱稱為「散步112」的網友,日前在視頻網站上發布了一條自己拍攝的「吸血臭蟲」的視頻。其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當心了,動車臥鋪上有吸血臭蟲:8月28日晚,北京到上海D313車06車廂13下15下一早起發現床鋪上七八隻吸血臭蟲,被捏死後一個個鮮血淋淋,白天發現身上一串被咬的包,奇癢。」
  • 吸血臭蟲青島一年只有兩三例 比滅蟑螂要容易
    事情發生後,北京市疾控中心方面也證實,網友圖片展示的小蟲確實為臭蟲。中心副主任曾曉芃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與前兩年散發性的情況相比,今年已屬密集,可能是經過三到四年的沉寂以後,臭蟲出現擴散趨勢。  島城疾控:一年只收到兩三例  絕跡多年的吸血臭蟲怎麼會重現江湖,而且還呈現擴散的趨勢?
  • 濟南疾控中心實驗室養蚊子 專家:為了更好消滅蚊子
    目前,濟南市疾控中心已建立起一張「蚊子監測網」,研究濟南蚊子的產卵、活動規律,以期能製造出「迎刃而解」的殺蚊劑,更好地滅殺蚊子。這個「蚊子監測網」是如何工作的?濟南市民日常主要對付哪幾種蚊子?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市民家中發現咬人蟲子懷疑是蜱蟲 專家稱是跳蚤
    張女士在家中發現了一種咬人蟲子,她懷疑是蜱蟲。經專家初步判斷,應是跳蚤 本報記者李暉攝  最近,家住城南三興園小區的張女士飽受蟲子的困擾,這種蟲子咬了人身上紅一片,奇癢無比,用殺蟲劑也殺不死。張女士懷疑這是蜱蟲。「7月10日晚上,睡覺睡到凌晨兩點,我就被蟲子咬醒了,開了燈,發現身上紅了一大片,還有好多小疙瘩,我以為是家裡有蚊子,就拿起噴霧劑噴藥,可睡下後沒多久又被咬醒了。」張女士說,隨後接連幾天,都是在凌晨2點多被咬醒的。
  • 看海南省疾控專家怎麼說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馬珂  7月25日,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  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 目前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 又黑又大蚊子頻現小區 疾控專家:這是搖蚊 不叮人不傳病
    4月14日,瀋陽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蚊子屬於搖蚊,不吸血,不傳播疾病,用普通殺蟲劑即可達到滅蚊效果。市民劉女士反映,近日,在居民樓一樓走廊窗戶上落著很多黑乎乎的蚊子,趕都趕不走。小區居民說,以往春天雖然出現過這種情況,但不明顯,今年黑蚊子似乎格外多,「蚊子個頭大、顏色發黑。」
  • 濟寧疾控專家來闢謠
    濟寧市全媒體闢謠平臺7月2日訊  (記者 高桂菊 通訊員 劉爍) 「看到這種蟲子千萬別打!100%致命!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夏天到了,微信、QQ、貼吧等網絡媒體上關於「隱翅蟲劇毒,提醒市民小心」的文章瘋狂刷屏。同時,還配以皮膚潰爛、膿腫發炎等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市民看後感到恐慌。
  • 持續高溫家裡蚊子變少 市疾控中心:蚊子也會「中暑」
    昨日,記者也市疾控中心病媒科的專家們。他們說,市民感覺這些天蚊子少了,還真和天太熱有關。持續高溫,蚊子無法產卵「最近明顯感覺家裡和廣場上的蚊子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的高溫把它們都曬懵了。」市民羅先生家住濱江社區,傍晚經常帶著孩子去社區的廣場散步。他說,自己和孩子都屬於特別「招蚊子」的體質。
  • 廣州疾控中心:每隻懸賞8元的「奪命」錐蝽不可怕 國內染病率低
    【解說】  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網絡上發布文章,呼籲當地民眾捕捉一種名為錐蝽的蟲子,而且以每隻8元的懸賞金提供獎勵。據稱,這種昆蟲會傳播「新型愛滋病」。一時間,文章引發大量的轉發和關注。  7月10日,記者來到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一步了解情況。
  • 市疾控中心:假的!
    就是這種蟲——毒蟲錐蝽前段時間,廣州疾控中心呼籲市民找錐蝽、捉錐蝽,每隻蟲獎勵8元,同時尋找被這些蟲咬傷的人。 而當這個「懸賞令」一出,就引起了市民的關注,紛紛好奇肇慶會不會也有這種毒蟲?近日,肇慶某市民在家裡抓到了十幾個疑似錐蝽,於是前往市疾控部門鑑定▼該市民的塑料瓶裡有十幾個蟲子,個體比牙籤略大,有六足和雙觸角,大部分還在爬動,從外形看,與媒體報導的錐蝽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