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很多常見病都能被大家識別出來。比如,右下腹疼痛,一般都是闌尾炎。因此,對於闌尾炎,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一般都不會當作大事。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右下腹疼痛可能不是闌尾炎!
得了疾病,我們主觀意願都希望它是小病。但是遵從客觀事實是必要的,醫學永遠存在概率和未知,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永遠不給你肯定答案的原因。明明很像很像闌尾炎,甚至有的人已經知道自己有慢性闌尾炎病史,醫生卻一定要做這個檢查、做那個檢查,哪個能不火?
作為醫生,我是堅決支持醫生開檢查的。縱然醫療界有極少數的醫生可能存在開方提成等行為,但從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角度,這是很有必要的。對一個疾病的最終診斷,不僅需要初步診斷,更需要鑑別診斷。也就是說,沒有鑑別診斷的診斷是不成立的,是經不住考驗的。比如,一個人肝臟上長了一個東西。作為醫生不能直接作出肝腫瘤的診斷,因為要想到是否有肝血管瘤或者肝囊腫的可能性,這就是鑑別診斷。而在鑑別過程中,就必不可少的需要一些輔助檢查來幫助醫生來判斷。
請注意,這裡用到了「判斷」一詞。如果說醫生診病絕大多數靠判斷,你是不是會感到驚訝?沒錯,絕大多數就是判斷。醫生通過他對現有醫學的進展的了解、自己的經驗以及相關的檢查結果來進行判斷,因此才會有那麼多治療方法、甚至誤診的情況出現。
對於右下腹痛,不只是普通大眾會判斷可能是闌尾炎,醫生也會首先想到闌尾炎。在醫學專業上,右下腹固定壓痛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徵為闌尾炎主要體徵。特別是急性闌尾炎早期自覺腹痛尚未固定時,右下腹就有壓痛存在。而闌尾穿孔合併瀰漫性腹膜炎時,儘管腹部壓痛範圍廣泛,但仍以右下腹最為明顯。有時為了掌握壓痛的準確部位,醫生會多次仔細和有對比的對全腹部進行檢查。
大量數據表明,約有70%的闌尾炎病人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肌緊張,腰大肌試驗陽性,結腸閉孔肌試驗陽性,但還有30%的闌尾炎症狀、體徵不明顯,因此難以診斷。另有10萬分之一的人闌尾在左下腹,為診斷大大增加了難度。為了確診闌尾炎,單純依靠病人的描述以及臨床症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一些相關檢查,如白細胞的計數和分類,尿鏡檢查、大便常規、X線胸腹透視、B超檢查,必要時直腸指檢,腹腔穿刺、婦檢等。
從醫生的角度,發現右下腹疼痛可能會考慮很多可能有同樣症狀的疾病。比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婦產科疾病、輸尿管結石、結腸腫瘤、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右側肺炎、胸膜炎、急性胃腸炎、膽道系統感染性疾病回盲部結核和慢性炎性腸病以及憩室炎等。
醫生診斷疾病的過程,就像一次探案的過程。作為病人,可以為醫生積極提供線索,但不能左右醫生的診斷。假設對診斷有疑問,可以溝通、甚至可以轉院去其他地方醫治。有句話叫做「信則靈」,就是這個道理。醫患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最終戰勝疾病。
參考文獻:
1.丁傑, 夏宇. B超及CT在非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誌, 2010(12):891-893.
2.楊忠凱. 闌尾炎誤診誤治原因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1, 02(2):98-98.
3.朱政和, 張松平, 呂綺微,等. 沒有或延遲出現右下腹痛闌尾炎診治的臨床研究[J]. 新醫學, 2004, 35(0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