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南苑至廊坊公路東側,是南海子麋鹿苑,我國第一座以散養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南海子有豐美的葦草,泥濘的沼澤,為麋鹿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麋鹿是典型的溼地動物,俗稱「四不像」,本為中國獨有,但1865年被法國大衛神父發現,此後陸續運送到歐洲。我國野生的麋鹿早已滅絕,最後一群散養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獵苑中。1900年八國聯軍瘋狂劫掠,獵苑毀於戰亂,麋鹿從此在中國絕跡。
1985年,英國烏邦寺公園塔維斯託克侯爵將20頭麋鹿送還給中國。國家在北京專門成立了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並闢出近千畝土地,建成麋鹿苑。短短的8年裡,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從20頭繁育為200餘頭,成為僅次於烏邦寺公園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開始恢復了往昔特有的風貌。
明代諸帝在南海子內大興土木,先後修築了舊衙門提督官署、新衙門提督官署以及關帝廟、靈通廟、鎮國觀音寺等建築,並按照二十四節氣修建了「二十四園」,派1000餘名海戶放養和守護麋鹿、黃羊等禽獸。到了清朝,為讓這一珍稀鹿種得以生存,就在南海子內選定一處小海子,作為麋鹿散養區,並配有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保護措施。
到了清朝,南海子佔地210平方公裡,是京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皇家遊獵場所,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到南苑打獵。南海子內泉水、湖沼星羅棋布,河道縱橫。如小龍河、鳳河、涼水河以及一畝泉、大泡子、雙泡子、後泡子、三海子等河、泉、湖。豐富的地下水源,適中的水熱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南海子地區成為京城近郊水草肥美、景色秀麗的旅遊佳地。
如今的麋鹿苑亦是風景優美的大花園,綠草如茵,百花爭豔;鹿鳴雙柳,虎嘯鷹臺。每到春天,晴雲碧樹,別有一番特色。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南囿秋風》詩中有「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臺」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南海子的優美景色。
麋鹿苑還引進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馬鹿、水鹿和狍等鹿科動物,使麋鹿苑逐步成為一個中國鹿科動物的研究地和博物館。麋鹿苑內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呈葫蘆狀,約400畝的湖面,湖岸四周垂柳成蔭,蘆葦搖曳。在這裡,散養的麋鹿或悠閒地躺著,或趟水吃草;幾隻鶴優雅地在麋鹿眼前散步。遊人走過橫跨小河的一條棧道,便可遠遠地觀看那些生靈,毫不影響它們的生活。
【溫馨提示】
電話:69280675
公交:乘地鐵亦莊線舊宮下,穿過南海子公園可至麋鹿苑南門
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