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會員企業向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教育基金會愛心捐款10萬元

2021-01-15 紅網

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李兵 通訊員 粟紫娟 夏堅)12月18日下午,民建會員企業——湖南廣發隆平高科技園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廣發隆平」)向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教育基金會捐款10萬元,用於芙蓉區「獎學獎教」幫扶困難學生和教師。

捐贈儀式。

芙蓉區人民教育基金會是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社會組織。其宗旨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推動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籌集基金開展獎教勵先、扶貧濟困活動,促進芙蓉區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發展。

儀式上,民建會員、廣發隆平總經理尹嫻婷表示,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芙蓉區政府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為此要更多關心芙蓉區的發展,為芙蓉區的發展添磚加瓦。未來,廣發隆平會增強對教育事業的責任與擔當,為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芙蓉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徐青春表示,廣發隆平的愛心捐助,對於進一步倡導社會各界積極關注和熱情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大力弘揚扶貧濟困、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良好風尚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愛心人士和企業向基金會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
    近日,我校校友靳濤,河南啟辰電梯銷售有限公司等愛心人士和企業向基金會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2月10日,我校2006級校友、中世文影業董事長靳濤向我校基金會捐贈2萬隻醫用PVC防護手套。河南啟辰電梯銷售有限公司向我校基金會捐贈126127元用於支持第一附屬醫院抗擊疫情。公司總經理耿東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河南啟辰電梯銷售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的心。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的同時,公司也積極組織全員為抗擊疫情奉獻愛心,希望能和全國人民一道,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 四川省扶貧基金會攜手愛心企業 捐贈價值1000萬元營養物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3月6日上午,一輛滿載愛心的卡車駛進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扶貧基金會攜手紅原犛牛乳業有限公司向該院捐贈了首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批食藥品、保健品生產企業聯繫四川省扶貧基金會,表示願意為戰鬥在疫情防控前線的醫務人員,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增強免疫力、康復力。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組織相關會員單位、專家教授對紅原犛牛奶粉進行了研討,並向四川省扶貧基金會推薦使用其作為捐贈物資,送給一線醫務工作者及患者。
  • 貴州大學、省人民醫院、省思源公益協會及省民建會員企業聯合赴...
    8月22日,貴州大學、省人民醫院、省思源公益協會及省民建會員企業聯合赴黔西谷裡開展「平安黔西溫暖谷裡」愛心捐贈和義診活動。貴州大學副校長、貴州人民武裝學院院長張大林,貴州省思源公益協會會長左金祥,黔西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曾科,黔西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黔西工委主委林琴,黔西縣政府副縣長朱紹順,黔西縣政協副主席汪倫碧及省民建會員企業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500萬元!潼南教育發展基金會收到最大單筆捐款
    籤約儀式11月22日,益海嘉裡(重慶)糧油有限公司向潼南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500萬元,用於建設潼南區寶龍益海學校學生公寓。這是潼南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款。區教委主任劉昌榮向愛心企業授牌潼南區教育發展基金會自2018年9月成立以來,先後募集資金3500餘萬元,建起了潼南教育發展自身的「蓄水池」,聚八方之財,育潼南英才。
  • 仲利國際租賃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143萬抗擊疫情
    仲利國際租賃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總額約為143萬元(不含仲津10萬元),其中公司捐款為90萬元,分別為仲利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捐款80萬元,子公司仲利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捐款10萬元,員工自發樂捐一日薪約53萬元。
  • 華邦大慈教育基金向兩當縣愛心教育基金捐贈1000萬元
    12月12日,華邦控股集團成立20周年慶典暨華邦大慈教育基金成立儀式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李鉞鋒,甘肅省政協主席歐陽堅,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慈善總會會長、甘肅省慈善總會華邦大慈教育基金管委會主任朱志良,省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肖慶平,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學軍,隴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梁英,華邦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蘇如春,兩當縣委書記郭省軍,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武冰出席儀式
  • 愛心企業和單位捐款捐物
    (排名不分先後)   ●廣東省總工會捐款50萬元  ●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捐款150萬元  ●廣東省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  ●廣百集團捐款100萬元  ●如新集團捐款500萬元(以及價值500萬元的災區應急物資包括NU SKIN如新潔手晶露和675000份蜜兒餐等)
  • 深圳市紅荔慈善基金會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捐贈100萬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羅贇)4月28日,深圳市紅荔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曾雲樞,執行理事長鄧紹光,常務副理事長、寧江文化促進會會長黃鏡芳、秘書處傅洪志、李斌等一行來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慰問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白衣戰士,捐贈慰問金100萬元。
  • 河南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 向確山縣捐贈100萬元農資
    駐馬店網訊(記者 董騰飛 通訊員 鄭衡)3月13日,河南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河南省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6年累計向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捐款130萬元 他以孝愛之心譜寫人間大愛
    於是,同年張詠向基金會捐贈了一臺價值20多萬元的車,給基金會的救助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救助之路走得更加安全、順暢、快速。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張詠始終相信好的德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他號召員工一日一元捐,微光聚成火,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路。家住合川區陽城街道的小霽渝出生在一個命運坎坷的家庭。
  • 四川省教育基金會防疫募捐 匯聚愛心 齊心戰疫
    發布公告,募集資金  2月2日,在四川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四川省教育基金會向社會發出募捐公告,接收來自各界的捐贈資金和物資,支持四川省教育系統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社會各屆愛心企業和個人迅速響應,向基金會捐資捐物。本著高效安全的原則,在這個特殊時期,基金會迅速與捐贈方協商好捐贈資金的使用範圍,並籤訂捐贈協議。
  • 長沙市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推進龍山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長沙市芙蓉區對口幫扶靛房鎮以來,一直將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為了讓靛房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投資800多萬元,建立學校綜合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並將長郡芙蓉中學和五一中路小學作為靛房九年制學校的結對幫扶學校,促進兩地學校在教學理念、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溝通和交流。
  • 致為防控疫情捐款的婦聯幹部、婦女同胞、 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
    致為防控疫情捐款的婦聯幹部、婦女同胞、 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感謝信 2020-04-10 2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長沙市臺辦主任袁義和調研芙蓉區臺資企業
    湖南長沙市臺辦主任袁義和調研芙蓉區臺資企業 2014年07月28日 10: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28日長沙消息 日前,湖南長沙市臺辦主任袁義和輕車簡從,專程對芙蓉區臺資企業法緹新絲路進行調研。
  • 長沙市芙蓉區召開現代農業重點企業座談會
    紅網時刻長沙11月27日訊(見習記者 王楊)11月27日,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政府召開現代農業重點企業座談會,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譚雄偉出席會議,會議由區政府副區長黃金國主持。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隆平高科技園管委會局室負責人、10家現代農業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
  • 飛利浦向災區追加捐款數額 總額已達425萬元
    飛利浦公司向地震災區追加捐款數額 大中華區員工積極參與自願捐款  5-12四川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超出想像。災難發生後,搜狐財經與最佳企業公眾形象組委會在第一時間聯合發起倡議,號召企業以實際行動體現人文關懷,關注災情,幫助災區重建家園。號召發出後,自5-12當天晚上起,便持續有企業積極響應。
  • 知俏公益|讓愛發光,湖南輕悅獲湖南省教育基金會表彰!
    (圖一正中央為我司常務副總謝珍女士)今日上午9點,湖南省教育基金會「99公益日」網際網路籌款工作總結表彰會在長沙市華雅國際大酒店舉行,湖南輕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後簡稱湖南輕悅)榮獲愛心企業表彰,湖南輕悅常務副總謝珍女士作為企業代表接受了愛心企業稱號牌匾,這是湖南輕悅暨旗下知俏公益部的榮譽,是每一位知俏人的驕傲。
  • 獲捐善款近700萬元!湖南省婦兒基金會聯合笑星大兵義演助學
    9月4日和9月10日,由湖南省婦聯、省民政廳、省扶貧辦指導,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長沙笑工場青年相聲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金秋助學 大兵義演」公益活動分別在醴陵和長沙舉行,湖南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聯合著名笑星、湖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大兵等藝術家們獻上的這兩場愛心義演,共收到愛心企業捐款、騰訊網絡籌款、二維碼掃碼捐款、活動現場愛心箱捐款、義演門票款共計696.3
  • 【基金會】荊州中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召開 2020年理事會
    一、2020年工作回顧2020年, 荊州中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荊州中學校友會工作在荊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指導下,在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下調整思路,積極工作、健康成長。 (一)基金會工作一年來,荊州中學基金會收到許多熱心校友和愛心企業的捐贈。
  • 鄉賢捐款50萬元 浦江小山村成立教育獎勵基金會
    —成立項豐村教育獎勵基金會。鄉賢們當場為教育獎勵基金會捐款約50萬元,助力家鄉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儀式現場獎勵村優秀學子12人。項豐村地處浦江縣檀溪鎮北部山區,經濟欠發達,現有237戶,人口735人,村民主要依靠農業和外出務工為生。近年來,村民們已經意識到知識文化的重要性,沒有知識文化,就連外出務工也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