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基礎教育改革啟示錄(上)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曾幾何時,一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帽子,讓過去閉塞的山裡人走上了一條以環境換取重工業發展的沉重之路;現如今,教育的絕地突圍,讓這裡「柳暗花明又一村」、處處成為適宜人才成長的「綠水青山」,收穫了中考成績城鄉差距全省最小的榮譽。

  曾幾何時,一個曾擁有「半畝方塘」朱熹、「程門立雪」楊時等名人的文化名城,因為經濟的降速換擋,人才流失、「孔雀東南飛」;現如今,尊師重教的重張,讓這裡備受青睞,摘得了學前教育普惠率全省第一的桂冠。

  曾幾何時,一個由兩縣而得名的地市,被「閩南金三角」的耀眼光芒所掩蓋;現如今,初中「壯腰」、書法「示範」、評價改革的大手筆,讓這裡「一飛沖天」、站在了舞臺的中央。

  山區小市辦成了「大」教育,財政窮市辦出了「富」教育,「藏」在閩西北疊嶺層巒裡的革命老區——福建省三明市,是如何確定突圍的方向,辦出了「一鳴驚人」的教育,創造了福建基礎教育的「三明現象」?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踏上了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紅色熱土,踏尋山區窮市辦教育的密碼,感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發展教育,教師是第一資源——

  教師的事必須排在第一位

  2017年9月,剛過完教師節不久,三明市政府出臺的一份文件下發到全市所有學校,一時間教師們沸騰了。

  這份文件是三明市政府出臺的《三明市基礎教育工作績效考評指導意見(試行)》,以及教育質量、培優補差、班主任、名師名校長4個考評辦法。「1+4」配套文件,核心是教師激勵。2019年,三明市委、市政府在此前基礎上對原有文件進行了政策加碼,出臺新的「1+4」正向激勵機制,即《關於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和4個系列配套實施細則,更加突出「優教優酬、多教多酬」,同時將文明獎、綜治獎等納入市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有效解決了廣大校長和教師工作積極性不夠的問題。

  翻開這份被當地簡稱為基礎教育「1+4」正向激勵機制的文件,給教師的大禮包一個比一個「貨真價實」:

  年段長、班主任按每人每年7000元標準核增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50%以人均標準按月發放,剩餘50%由學校制定具體考評細則,實行差別化發放;

  省級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按每人每月1000元、600元補助,市級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按每人每月500元、300元補助;

  教師超工作量按每人每課時80元標準發放獎勵金,所需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

  數據顯示,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三明市共新增追加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1.71億元。

  加碼的還有各縣市區,永安市將特級教師列為市人才管理,對特級教師每月發放500元津貼;每年財政投入約380萬元,落實對取得中、高級職稱落聘未聘相應崗位的人員予以全員聘任;對引進的碩士研究生,在購買首套房時給予15萬元購房補助。

  在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看來,發展山區教育,如果沒有真情實感、沒有真金白銀,教師是留不住的。「因此,教師的事必須排在第一位!」

  三明市市長餘紅勝始終認為,教師是第一資源,「三明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從頭到尾要解決教師的內在動力問題」。

  為了「教師第一」,三明舉全市之力,創造了很多三明歷史上的「第一次」。

  第一次建立編制周轉池制度,緩解教師配備不足——

  2019年7月24日,三明市政府下文同意建立大田縣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從市級調劑1246個事業編制到周轉池,專項用於補充大田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

  一次性調劑1246個編制!耕耘教育半輩子的大田縣教育局副局長田劍鋒說,這在大田縣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2019年,三明市探索跨層級調劑事業編制,建立「全市統籌、保障急需、動態流轉、用後返還」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從市級非教育領域35個事業單位一個一個「摳出」了近2000個空餘事業編制,先後提供給大田縣、梅列區、三元區,徹底解決基層教師入編問題。

  「不單單是教師周轉池,三明還建立起人才編制池。」三明市委編辦副主任陳寶文介紹,今年由市委編辦牽頭從市級存量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100個事業空編,建立市級人才編制池,專門用於三明學院、三明醫學科技職院和中小學等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第一次啟動市級師範生公費教育試點,加強師範生培養——

  今年參加考試的三明市高考生發現,在填報志願時,可以看到具體到自己所在縣的公費師範生招生計劃。在家門口免費上大學,又提前落實工作崗位回到家鄉教書,這吸引了眾多考生報考。

  原來,從2018年起,三明市委託三明學院開展師範生公費培養工作,公費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公費師範生畢業後由縣市區定向安排到轄區中小學任教,已先後招生369人;今年又出臺《加強和改進師範生培養九條措施》,委託三明學院按縣單列錄取方式培養公費師範生222名。

  「按縣單列錄取,這是全省首創。」三明學院校長潘玉騰說。

  高校敞開大門,與三明市每年召開一次市校聯席會議,逐步建立起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優質生源基地、基礎教育專家庫、面向三明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等一大批市校合作項目,三明市地方師範生培養與地方院校發展迎來了春天。

  第一次出臺農村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拓寬教師來源——

  三明市規定,從2020年起新錄用到三明市鄉鎮及以下公辦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本科畢業生,在履行相關協議和符合有關要求前提下,任教滿一年後每人每年退學費5000元,連續退費4年,共計2萬元。

  這是福建針對貧困縣的政策,三明卻在全市12個縣市區全面鋪開、擴大實施代償學費計劃,目的只有一個: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山區農村學校任教。為了拓寬教師來源、招攬人才,三明市在常規教師招聘主渠道中也有突破動作,如開創性地將基礎教育10個學科以及教育學類全部專業列入市級年度人才引進和招聘緊缺急需專業目錄,用好引才措施、擴大招攬範圍,並簡化招聘程序、直接面試考核,累計引進省內外緊缺急需學科優秀畢業生700多名。

  通過多種舉措,2016年以來,全市共招聘新任教師5866名,其中41.8%為音體美、英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56.5%補充到鄉鎮及以下學校任教。

  三明,打了一場「教師第一」的總體戰。

  促進均衡,鏈式管理是撬動支點——

  十五年一盤棋

  面對長達15年的基礎教育,如何抓均衡?莫非,眼睛只盯著高考?三明的做法是:壯初中這個「腰」,來強上、下的「頭」和「腳」,即抓中間、帶兩頭。

  在寧化縣初中——城東中學,2018年轉公辦後,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舉措,「強壯」這所城區初中:投入5600萬元改善辦學條件,把寧化縣教育局中學教育股股長陳華沐調過去做校長,並讓學校與城東幼兒園、寧化第二實小、寧化一中結成教育鏈,重點推動各年段教學質量過關的落實。

  在陳華沐的帶領下,城東中學開展了專注於質量提升的精細化管理——堅持年段過關和學生分類培養,制定教學年段過關標準,建立後30%學困生檔案並進行跟蹤管理,採取科任教師承包負責制幫扶學困生,給予完成轉化指標任務學校「年段過關獎」和「學困生幫扶專項獎」。

  學困生的「長尾」被大大剪短,學段間銜接更加緊密順暢,優秀生源源不斷被輸送到寧化的高中。以寧化一中為例,學校應屆本科上線率穩定在95%以上,一本上線率達50%左右。

  不只初中專注於均衡,三明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四大工程,即學前「雛鷹」(即將全面啟動)、小學「強基」、初中「壯腰」、高中「築夢」工程,堅持抓中間、帶兩頭,寬進口、厚出口,強化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四段一體」「重心下移」精細化教育管理,形成全學段、全過程、全方位提高教育質量良好生態環境,共同構築了一條基礎教育十五年一貫的鏈條。

  在三明市副市長張文珍看來,促進均衡,鏈式管理是撬動發展的支點。為了避免頭重腳輕、顧此失彼,三明實行十五年一盤棋管理。

  其實,三明的均衡鏈式管理有三條鏈:第一條是學段鏈,推行十五年一貫制,大帶小;第二條是校際鏈,推進總校制、片區聯盟,強帶弱;第三條是城鄉鏈,推行一體化戰略,城帶鄉。

  除了前面所述的第一條鏈,2017年,三明在市區先行試點基礎教育總校制改革,探索優質均衡發展鏈式管理的第二條鏈,並於2018年秋季向縣域延伸,今年起探索實行優質分校再帶分校的跨縣域「二級總校」模式。

  在總校三明學院附屬小學幫扶下,薄弱校三元區建設小學辦學煥然一新:學校、學段和班級「從無到有」全覆蓋建立起家委會,德育工作成了學校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學校以往每年有70名左右學生轉出,現在每年轉入100多名學生,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目前,三明市已組建76個總校制學校,結對分校122所,推動總校與分校管理融合、教師互派、文化統一、教學同步、學科共研,分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有效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

  總校制改革也延伸到學前領域,以省示範性幼兒園為龍頭,10個試點縣16所公辦園總園實行「總園制」辦學,並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學前教育巡迴支教走教試點,共設立支教點210個,選派鄉鎮中心園骨幹教師每周深入支教點走教,解決了偏遠鄉村幼兒就近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

  第三條鏈是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三明的核心做法是:標準化。

  在永安市偏遠鄉鎮學校——西洋中心小學,創新「4+1」宿舍標準化管理,「4」即一會(晨會)、二查(內務檢查、夜間查鋪點名)、三巡(早間、午間、晚間的安全巡查)、四定(寄宿生用餐實行定桌、定位、定人、定餐),「1」即家園五區文化建設(寢室區、心理諮詢區、誠信銀行自選區、洗浴區、文體活動區),讓學生舒心、家長放心。

  放眼全市,三明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非完全小學建設標準,全市187所鄉村小規模學校2019年全部通過標準化評估,創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182所。全市學校在福建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全省統一中考成績城鄉差距全省最小,高考高分人群和本科上線率城鄉分布趨於均衡。

  三明的均衡之道,關鍵在於鏈式管理、捆綁考核。但這並沒有限制各個學校的發展,各學段充分發掘特色文化,實現多樣發展。

  市區高中三明九中致力於打造美術教育特色。目前,三明在藝體、理科、人文、科技、拔尖人才培養、普職融通、國際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創建省、市級普通高中特色項目校10所。

  而在小學階段,三明通過「一主兩翼」抓「強基」,「一主」即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陣地,「兩翼」即以書香、墨香「兩香」為奠基工程,深入開展校園大閱讀活動,讓師生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

  基礎強了,腰眼壯了,夢想圓了。近年來,三明市基礎教育均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比預定計劃提前兩年實現「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目標。2018年,初中「壯腰」工程被列為教育部教育重點工作事項,併入選福建省委改革試點項目。2019年,該市入選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唯一的「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設區市;今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

  三明,打了一場「教育均衡」的翻身戰。

  提升質量,教學管理是常態抓手——

  始終抓住教研這個「牛鼻子」

  5月24日,鄧利琴竟然真的見到了「偶像」黃耐明。作為寧化一中年輕的生物教師,她一直渴求獲得三明市級生物教研員黃耐明的指導。

  原來,在學期初,三明市組織所有高中申報本校所需的「送教下鄉」巡迴教研具體學科和具體教研員。鄧利琴就「點」了全市生物教研「大咖」黃耐明,令她沒想到的是,黃耐明不僅來到學校,還在當天的教研巡迴講學中講解了高考大綱最新要求和備考指南。

  青年教師可以「點」知名教研員,是三明教育學院創新開展的「點餐式」巡迴教研。2019年8月,三明市整合三明電大和三明市教科所資源組建三明教育學院,強力推動教研機構體制機制改革。

  「提升質量,教學管理是常態抓手。」在三明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劉若嘉看來,對於山區市三明而言,沒有太多外部優勢資源的注入,只能始終抓住教研這個「牛鼻子」,堅持向常態管理要活力、向精細管理要效率。

  為此,三明市以三明教育學院為依託,出重金支持各縣市區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健全市、縣、校、年段放射狀教研網絡,重點推進三件事:選人、挑錯、上課。

  第一件事,選人,抓隊伍建設。

  三明教育學院組建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立下嚴規:一定把最優秀的教師選出來,讓他們成為老師的老師,不合格的堅決不要。

  為此,三明市建立專職教研員輪崗掛職制度,50歲以下教研員每5年必須有一年到一線學校兼任教學或頂崗上課,50歲以上教研員每3年必須有一年到一所學校兼任教研崗位工作。學年末與學校一線教師一起考評,合格則返回三明教育學院,不合格則輪崗延期一年,一年後仍不合格則調離教研員崗位。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在強有力的政策下,三明教育學院完善教研員掛片制度和考核辦法,組織教研員下沉一線服務學校,開展推門聽課、巡課、評課,帶頭上示範課、開設專題講座、參與命題等,並選聘首批兼職教研員60名,組建多個教研片區,教科研隊伍面貌煥然一新。

  第二件事,挑錯,抓質量檢測。

  每年高三衝刺階段,都是全市教研員最忙碌的時候。針對市縣區高中畢業年級教學中存在的學科短板,發揮「全市一盤棋」作用,市教育局牽頭組織各市縣區高中「點餐」,三明教育學院具體組織高三學科指導組組成巡迴講學團,赴全市各個高中進行專題講學。

  巡迴講學團成員有市級教研員、兼職教研員以及剛經歷一輪高考的畢業班教師,每位成員到校必須做到「三個一」:在高三年段聽一節課、作一場教師交流、開設一個講座。

  各個高中學校的活力也被激發出來,凝聚團隊合力,普遍成立教科處、增設高研室,加強高考研究、命制原創試題。

  除了重點年級、重點階段,三明教育學院每學期都常態化開展教師命題能力提升培訓及下校視導推門聽課,開展課堂教學「達標」、學科教學視導與教學診斷等活動,每到期末開展全市統一命題及質量檢測,教研員長期「泡」在學校,大大提升了科研服務基礎教育的水平。

  第三件事,上課,抓教師培訓。

  「打開了一扇窗。」永安一中附屬學校教師章秋梅這樣評價在廈門五中跟崗學習的感受,把每個班分成幾個部落,每個部落4至5名學生。課內討論、分小組實驗、作業檢查甚至家校合作、課外拓展等都以部落為單位,學生自主了、合作產生了、教育達成了。

  這樣的跟崗合作始於2016年12月三明與廈門籤訂的《明廈教育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備忘錄》,三明幫助三明一中等9所市屬學校與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等名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2017年起向區縣拓展延伸,目前共選派409名校長、教師赴廈門對口學校掛職鍛鍊、跟崗學習,廈門市教育專家、名師名校長和骨幹教師83人受邀到三明市講學指導。

  沿海閩南金三角的先進經驗,通過「山與海」的對話,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閩西北的山區,特區幫了老區、名師出了「高徒」!

  三明,打了一場「教研變臉」的突擊戰。

  破解難題,貼近民意是改革扳手——

  群眾的需求就是初心與底氣

  10個月,建成一所全新的高標準現代化學校。這是一段今年流傳在三明城區的佳話。

  地處寸土寸金老城區的三明紡織廠老廠區,是原先三線建設背景下上海搬遷到三明的老紡織廠。根據城市發展和規劃,廠房被異地搬遷,原本打算開發成商業中心的地塊被政府頂住壓力調整為建設學校,背後的原因就是該區域學位供給嚴重不足。

  於是,2019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下了死命令:2020年秋季開學必須讓學生坐在新學校裡上課。

  面對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應急」任務,城發集團專門成立補短板項目小組,集中優勢力量、提前介入、倒排工期,打響了一場「保學位」的應急戰——

  集團總經理助理黃清泉被特意抽調到補短板項目小組任負責人,從那一刻開始,未來10個月的每一天他都出現在工地上;

  補短板項目實行「進部門不過夜」,本來走完正常手續需要半年的時間,被縮短為3個月;

  一邊的廠房還沒拆完,這邊已經開始進場打樁;

  本來需周轉2—3次的水泥模板來不及拆,為縮短等待時間,全部使用全新模板;

  三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斌每半月來督查一次,項目小組召集施工、學校等各部門負責人每周在工地開一次碰頭會現場解決上一周問題……

  一個小學校匯集了全市優勢力量,牽動了全市關切目光。2020年9月10日,這所校名傳承著上海與三明淵源關係的滬明小學正式開學,起早貪黑的建築工人代表被特意邀請到了開學儀式上,接受新生們獻上的綬帶。

  那一刻,望著嶄新的校園,黃清泉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

  新建滬明小學,是三明市教育補短板行動的一個縮影。2019年9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在《三明市區基礎教育布局調整專項規劃(2017—2030年)》基礎上,出臺《三明市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黨政領導包項目督查,堅持特事特辦、高效務實原則,按照「程序不減、時限壓縮、應急管理、四項保證」要求,實行「政府統籌、國企承建」教育建設項目交鑰匙工程。

  據統計,全市實施補短板項目374個,總投資42.93億元,項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後,可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6.67萬個。

  「貼近民意,是破解難題的關鍵所在,是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扳手。」在三明市教育局局長塗林瑢看來,面對學位保障、招生入學等一連串難題,三明不忘初心,瞄準硬骨頭、大膽推進改革,「群眾的需求是我們推進改革的底氣!」

  沒學位,難;分學位,更難。三明大力推進招生入學制度改革:以隨機派位為主要方式的公辦幼兒園招生改革試點有序推進,入公辦園的公平性不斷放大;印發《三明市區小學非「三統一」人員子女積分入學工作實施方案》,探索積分制入學制度,積分入學系統平臺已於今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行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制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10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教師第一」總體戰、「教育均衡」翻身戰、「教研變臉」突擊戰、「專啃硬骨頭」攻堅戰……在沒有太多「外援」的情況下,三明依靠強有力的改革,不斷調整和豐富「戰法」,實現了山區的絕地突圍!

  塗林瑢說:「三明的教育突圍戰,永遠在路上。」(本報記者 禹躍昆 龍超凡)

挺教育就是挺未來挺發展挺民生

三明市委、市政府

  教育是重大的政治、經濟、民生問題,是全黨全社會的工作。三明歷屆黨委政府把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作為重要職責,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著情懷、帶著責任,親自具體抓落實。加快健全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加強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保障。

  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六個下功夫」重要要求,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好的教師影響學生一輩子,現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

  堅定不移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系統解決的方式不斷破題開路。

  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挺教育就是挺未來、挺發展、挺民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新時代新三明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相關焦點

  • 福建省三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1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特別提醒消費者,如購買或在市場上發現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請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15進行投訴舉報。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梅嶺新村61幢4號三明市瑞雲水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梅嶺新村61幢4號飲用天然泉水16L /桶2020-06-06 00:00:00耗氧量
  • 從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被抱養到福建省莆田市的陳慕芳尋親
    >164cm出生日期:1982年7月1日(農曆,準確,養父母說的當時在親生父母家抄下來的生辰八字,時間久遠忘記放在什麼地方了)失蹤時間:1982年8月1日(農曆,不準確,養父母說的40天左右)失蹤地點: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
  • 「總校制辦學改革專欄」齊心協力 共謀發展 | 三明市實幼召開總校制辦學改革工作會議
    三明市實幼召開新學期總校制辦學改革工作會9月11日下午,三明市實驗幼兒園總園與三元分園總校制辦學新學期工作會議在市實驗幼兒園總園三樓會議室召開新學期、新挑戰,總園和三元分園將立足實際,發揮優勢、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續寫總校制改革新篇章
  • 福建省新增24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學名師
    省教育廳日前研究確定第二批24名福建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學名師,並予以公布。  據了解,教學名師是我省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優秀拔尖人才,也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前,省教育廳已經確定首批福建省中小學教學名師67名。
  • 黃鶴麟當選三明市政協主席 謝家芹當選副主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三明1月7日綜合報導 1月7日上午,政協第十屆三明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黃鶴麟當選政協第十屆三明市委員會主席,謝家芹當選政協第十屆三明市委員會副主席。, 借調團市委, 歷任市青企協副秘書長、機關黨總支副書記1997.05--1998.02 共青團福建省廈門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青聯秘書長1998.02--1999.09 共青團福建省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99.09--2001.12 共青團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教育部作出新部署
    10月22日,教育部在山西省長治市召開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總結近年來各地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教學工作經驗,分析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 【童詩有約‖第12期】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 土堡再現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小學鳳鳴詩社孩子們的詩,來了解這個美麗的地方吧!林共時老師著作《讓詩從心裡飛出來--兒童詩寫作入門導練》林共時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小學語文教師,三明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2020-2025年市區生活小區智慧垃圾分類服務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項目概況:受三明市三元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委託,三明市公信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對[350403]GXG[GK]2020024、三明市三元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三元區2020-2025年市區生活小區智慧垃圾分類服務類採購項目組織公開招標,現歡迎國內合格的供應商前來參加。
  • 福建省三明學院,本科院校,三明市三元區
    三明學院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6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前身是三明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10月由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合併組建)。
  •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僑聯三舉措做好僑臺工作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僑聯三舉措做好僑臺工作   中新網明溪5月7日電 (陳丹妮)位於福建西北部山區的明溪,是福建省新興的內陸重點僑鄉,有「海西新僑鄉」之稱。
  • 福建省三明市唯一的本科院校
    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福建省三明市內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三明學院,也許這所學校在全國或者在福建省內名氣不是很高,但是這所學校在當地還是小有名氣的,小編曾經也感覺自己家鄉裡的本科院校很不好,但是現在發現每一所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如果都要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名校來進行比較
  • 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關於徵集蔡愛明等人涉嫌黑惡違法犯罪線索的通告
    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正在偵辦蔡愛明等人涉黑惡犯罪團夥案。經查,該團夥涉嫌尋釁滋事、敲詐勒索、聚眾賭博等多項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9月19日以來,該團夥主要犯罪嫌疑人蔡愛明、蔡天旺、夏斌、蔡永根等人先後被依法執行逮捕。
  • 福建省數學教學研究基地校驗收工作會議在漳舉行
    閩南網9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張琳)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基地校建設,9月17日-18日,福建省第三批數學教學研究基地校驗收工作會議在漳州市第一外國語學校舉行。福建省普教室張弘老師、漳州市教科院王奇南院長、漳州市第一外國語學校黃志勇校長及各基地校工作組成員、部分骨幹教師出席本次會議。
  •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每年寒暑假跑遍特殊孩子的家
    作為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殘疾學生是我的牽掛。因為一些殘疾孩子由於生活能力、路途遙遠、思想變化等原因,可能會面臨輟學、失學。控輟保學工作是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普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聶國先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及其核心成員潘信國、張淑媚參加三明市教育幹部「高考改革與學校變革"專題高研班北京研修
    9月12日,三明市教育幹部「高考改革與學校變革」專題高研班開班儀式在北京教育學院舉行,全市十二縣(市、區)教育局長、分管副局長、普通高中校長、教科所所長、分管副所長、中研室主任、高考研究指導小組成員共計80多人參加研訓
  • 疾控改革一年多 福建省疾控中心人均薪酬提高14.4%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11月26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舉行發布會,福建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楊閩紅在會上表示,去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疾控中心的改革,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改革前相比,省疾控中心職工人均薪酬水平約提高了
  • 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要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
    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的面的要求,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的廣度體現。終身發展體現了學生發展的可持續性。終身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的點的要求,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的深度體現。
  • 王錫章出任三明市公安局黨委書記
    據福建省三明市政府網站消息,11月21日上午,市委在市公安局召開幹部大會。提名王錫章同志為三明市政府副市長人選,同時,王錫章同志任三明市政府黨組成員、三明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督察長,兼任三明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其中副市長、公安局長、督察長職務的任職還需要履行相關程序。
  • 通知 | 三明市2020年初中畢業和升學考試辦法印發
    來源:中國三明 日前,三明市教育局印發《三明市2020年初中畢業和升學考試辦法》。(網站截圖)文件節選:根據《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印發福建省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閩教基〔2018〕66號)、《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印發福建省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閩教體〔2018〕29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三明市2020年初中畢業和升學考試辦法。
  • 福建三明推進總校制改革快速擴充優質學位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黃星)今年秋季學期,作為福建三明市教育補短板的「一號項目」,三明市實驗小學分校滬明小學,因生源回流,由原計劃6個年段招收6個班擴招為14個班。這所高起點、高定位的新辦校,有效緩解了三明市區的「擇校熱」,以實際行動回應了人民群眾對「辦家門口的好學校」的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