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所有的ZARA門店突然全數閉店,引起大家的關注。
雖然隨後Zara表示後期還會再開的,但卻引發大家對實體店「關店潮」的關注。數據統計,2019年在美國零售商關閉9300多個店鋪,創歷史新高。而在中國,拉夏貝爾、達芙妮等關店潮,更是讓人深刻地體驗到實體店的難。
01.武漢Zara全城關店
據多個微博大V近期先後爆料,西班牙快時尚Zara在武漢的所有門店近日均處於關閉狀態。
從拍攝圖片來看,門上均貼有封條,官網也無法查詢到武漢門店信息。部分網友通過部分店外貼的「通知」猜測,可能與消防檢查有關。
Zara在武漢共有4家門店,分別是漢街萬達廣場店、中心百貨店、薈聚中心店和菱角湖萬達廣場店。大眾點評上,均已顯示「暫停營業」。
全城同時關店,究竟發生什麼事情?
ZARA回復表示,武漢所有4家ZARA門店均在改造升級中,但具體開業時間未定,僅能確定的是「後期還會再開的」。
對此,網友表示,為何一次性4家改造……
而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回應:因為zara在武漢的門店存在重大的消防安全隱患,被臨時查封。
雖然Zara武漢門店全部關閉或屬突發性偶然事件,但品牌線下收緊已是明顯態勢。
據《北京商報》,早在2017年2月3日,位於成都的全國最大ZARA旗艦店關閉;2018年9月,ZARA紐約首家門店的關閉;2019年9月,位於北京ZARA東直門來福士店和王府井新東安店兩家核心商圈店關閉。
而此前,Zara母公司Inditex 執行長Pablo Isla早就曾公開表示, 業績欠佳門店關閉將是ZARA品牌的明顯趨勢。
對此,眾多網友則表示:做生意太難了……
02.「中國版ZARA」,平均每天關店13家
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也很慘。
在服裝行業,成立於1998年的拉夏貝爾被稱作「中國版ZARA」。
2017年拉夏貝爾開店已達9448家店,幾乎開遍了全國各大商場,彼時其目標是:2020年線下店鋪突破1萬家。
但因急速擴張、企業戰略等原因造成的低效率、高庫存等問題開始顯現,加之電商平臺不斷普及的衝擊,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截至2019年3月底網點數量為7653個,而預虧公告中稱,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境內線下網點較2018年年底已淨減少2400餘個,相當於網點數量淨減四分之一,平均每天關店13家。
由於人力、租金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潤的下滑,選擇性閉店並不只有ZARA,拉夏貝爾,還有包括Forever 21, 維多利亞的秘密 ,H&M,Gap等眾多大眾熟悉的品牌。
不少破產或者被迫關店的商家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電商,實體店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中國,電商更是滲透到所有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雙十一、雙十二的銷售額都是千億元量級的成交額,12月17日,國家郵政局實時數據顯示,中國快遞年業務量破600億件。與之對立的是商場愈發冷清,隨處可見店面轉讓店面招租的廣告。
此外,從各大實體店的關店潮來看,除了電商的直接衝擊,此外,還有以下幾大原因迫使關店:一是房租太高;二是管理成本太大;三是流量變少。
03、老廠區改建創意街區,這裡的工廠店值得一逛!
年末,ZARA關店似乎引起兔死狐悲的情緒,以為線下服裝業一片蕭條。但事實並非如此,2019年的商業有一個關鍵詞不可迴避,那就是:下沉市場,即從一二線城市走向三四五六線城市,拼多多、愛庫存等大平臺的崛起的秘密就在這裡。
新一線城市、1108.1萬人口的武漢,僅雙11全天服裝消費一年53.7億,絕對是排在全國前列。
但在電商、實體、微商、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等模式混戰的今天,用戶們的消費心理和習慣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好的東西、最優性價比、最節省時間、最好的體驗……只有這些要素佔據了他們的心智,才會有消費決策。
買一件衣服,追求時尚但預算又不多的年輕白領過去會去ZARA。而對於身材已變形的中老年女性來說,她們更多地穿經典款款,不趕潮流,一些質優價低、挑選餘地大的線下工廠店會成為她們的首選。
昨天,我們就去看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的幾十家線下工廠店。
昔日,江漢經濟開發區正是漢派服飾的發源地之一,從這裡走出了愛帝,太和,佐爾美等一大批蜚聲全國的服裝品牌。
坐落在江漢經濟開發區的紅T時尚創意街區,是知名漢派服飾愛帝的工廠原址。愛帝投資3.2億元,將原有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的老廠房改造再生,打造紅T時尚創意街區。
紅t及其周邊聚集了大約50家服裝店,包含了眾多漢派服飾工廠店,比如太和、愛帝、卡蘭迪、婭格、尚緹詩等,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線下展示店,以及一些高端定製門店。
儘管是工作日,來這裡逛街的人並不少,有的是在周邊工作的上班族,有的是生活在附近的居民。
MARATTI的定位中高檔次,因為在打折,價格在500元—1500元不等,一件短款派克羽絨服折後只要500多。據店面的負責人介紹:「我們是與廠家合作的品牌店,年終快到了,有些工廠也要放假了,現在全場打3折,非常划算」。
活躍在這裡的的53歲時尚服裝愛好者魏姐,在武漢創立了以她名字諧音命名的私人定製服裝店「未解」。她說,紅T時尚創意街區環境很好,武漢被評為中國設計之都,紅T又是武漢時尚設計的中心,在紅T才有發展才有未來。這裡的投資環境非常好,江漢區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
目前,魏姐在抖音上有29萬粉絲,「未解」的模式是和顧客做朋友,一樓是展示空間,二樓是中央廚房,三樓是定製車間,顧客可以在這裡「消費」一整天的時光,品茶、聊天或者參加蛋糕烘焙等課程,臨走時選好的衣服已經在三樓做好了。
周悅是一個淘齡10年的資深網購,她逛實體店的機會確實少,多年的淘寶經歷使她具備了較高的網購產品甄別能力,所以她總能在預算額度內淘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在逛完一家名為卡蘭迪的工廠店以後,她買了一件果綠色的,90%充絨量的羽絨服,折後只花了363元。
「我從前覺得漢派服飾款式很老舊,在這裡逛了幾次以後觀念有所改變。今天買的這件羽絨服感覺還比較划算,款式也還挺新穎。」
40歲的王女士也是這些工廠店的骨灰級粉絲,她經常能在太和等店裡淘出高品質衣服。
「印象中這裡常年在打折,一件標價幾千元的衣服往往兩三折就可以買到,而且款式和品質不輸大牌,而混熟了的店主還會主動再給她打一個折。」
去年雙11,她看到自己年輕時喜歡的品牌影兒在這裡開了旗艦店,而且活動力度大,一口氣買了4件,總價也沒超過1500。在她看來,這些工廠店品質令人信得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而且午休和上下班路上順便就買了,省時省力。而節假日,她更是經常帶家裡老人來掃貨,一站式就都配齊了!
在這個服裝園區,各個年齡段顧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並且性價比高的衣服,要謂是新一線城市武漢的一個「下沉市場」。
04、蝶變重生的漢派服裝,徵途才剛開始
武漢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
「漢派服裝」上世紀90年代崛起,尤其是1995~1997年間,武漢的服裝企業達到2000多戶,當時中國10大女裝著名品牌中有6個為漢派服裝品牌,多家男裝企業曾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武漢一度成為中國服裝產業重鎮,引領國內服裝產業發展。
一直到本世紀初,漢派服裝仍能與海派、粵派、浙派平起平坐。在中國服裝協會評選的全國女裝60強中,武漢佔據9席。
但隨著國際服裝品牌紛紛登入中國市場以及沿海發達地區服裝品牌的崛起,相比之下武漢服裝企業產品設計開發仍停留在家族式手工作坊階段,缺乏創新,款式、面料、花色等各方面都有複製的痕跡。1998年開始漢派服裝逐漸步入衰退,到2001年步入低谷,漢派服裝在全國服裝市場佔有率已不足2成。
漢派服裝陷入低谷時,少數有一定規模實力的服裝企業開始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設,紛紛開始突出自身品牌形象。在漢派服裝復興的幾年中,江漢區的太和、紅人、佐爾美、愛帝、喬萬尼等企業成為漢派服裝的「排頭兵」。
作為穿在身上的生活方式,服裝是設計中極為貼近生活的部分。在設計之都的崛起中,憑藉獨特的文化內涵、良好的硬體基礎和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漢派服裝找得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對於期待蝶變重生的漢派服裝而言,真正的徵途才剛剛開始。
:
武漢市江漢經濟開發區發展二路
附近公交站名:江發路發展一路
途經公交:342路;790路;792路
附近地鐵:2號線長港路站,摩拜單車騎行5分鐘
本文參考來源:
中國基金報 真"ZARA"也撐不住了?武漢集體關店,更多大牌也關店!
江漢之聲 江漢70年 | 漢派服裝的華麗轉身
新商業LAB 設計之都的時尚中心,武漢紅T時尚創意街區小史
封面圖片及導引圖 來源於 REDT時尚創意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