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西南部的普洱和臨滄地區生活著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這個民族目前保留著最為完整的一個原始生態,佤族是直接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現在還到處留有刀耕火種的痕跡,比如他們每個寨子都有寨主,不論是樹木還是山峰,都有神靈附體,保佑著他們,不能隨便毀壞,哪怕是一根倒下的樹木,都要經過祭祀一番才能另作他用這裡的人們極少與外界來往。
水牛是佤族的吉祥物也說佤族人的圖騰,家門口的牛頭擺放的越多表示越富裕,翁丁寨,在佤語中的意思即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秀水之意,百年如故的寨門與同樣年齡的大榕樹攜手,共同守護著這個有著數綿長歷史的阿佤村莊,懸掛著的牛頭,是翁丁寨的標記,透著一股讓人頂禮膜拜的神秘力量,在佤族心中,牛不僅是佤族相依為命的伴侶,更是佤族先祖的救命恩人,因此,牛頭不僅是佤族山寨的標記,更是佤族原始圖騰的崇拜。
這個地方叫龍摩爺是掛牛頭的森林聖地,極具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也是遊客必來之地,在當地人眼裡,這裡有山有水、有著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是部族繁衍生息的風水寶地,它也說中國56個少數民族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山地原始部落民族,以豪放、原始的生活方式迷人。
密林中毒蛇毒蟲遍布、瘴氣瀰漫,人們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險,不計其數的奇花異草遍布阿佤山,更是很多珍稀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在夜幕初臨中時隱時現,讓人產生一種超越現實的神秘幻覺,在這裡,除了廁所,電視,能夠讓人感受到現代文明的氣息外,在21世紀的中國依然保留著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和原始佤族風土人情。
這裡是阿佤山滄源崖畫谷景區中段半山腰,天坑深235米,周長720米,直徑200多米,裡面生長著一些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的植物,這說最大的一的天坑,周圍還有7個天坑均勻分布在同一水平線上,形成了相當龐大的天坑群,被確定為雲南第一天坑,天坑底部生長被阿佤人稱之為「不死草」的靈藥植物,之所以叫「不死草」,哪說因為他對毒蛇毒蟲,刀傷、摔傷等等有很好的療效,依靠這裡的靈藥他們不需要向外界醫院、醫療求助,曾經有中俄探險隊用專業探險工具,對天坑進行過探索,裡面確實有阿佤人所說的「不死草」的植物,探險隊看到裡面一片完全原始的生物世界不得不驚訝。
阿佤山的佤族人房屋全都是茅草屋,展示了數千年前的人文歷史,也被央視欄目組稱為中國最原始的部落,佤族和西南地區眾多的山地民族一樣,來自北方,乃北高加索遊牧民族氐羌後裔,於西漢時期沿青藏高原南下,定居於怒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雲嶺山脈,人口100餘萬,其中43萬人分布於中國雲南境內,佤族的文字遠不及佤族的歷史那樣漫長,翁丁寨靜靜地歇息在原始森林邊緣的山坡上,在群山霧嵐中炊煙嫋嫋,在晚霞的輝映中本真、恬靜,這也是阿佤山生命的固有與自然純淨的本來質地。
阿佤山的天坑隨著中俄考察隊、和央視地理中國探索後,已經名聲大噪,各地的遊客也都紛紛前往,對這個古老的民族充滿了好奇,佤族人在每個進寨客人額頭點個黑點,然後再喝一碗米酒,你才能進到寨子裡,這就是熱情佤族人迎接貴賓的方式。
翁丁寨與其說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原始民族部落,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座佤族歷史的陳列室,神秘而古老的居民,保持著祖祖輩輩的祭祀傳統,解放前一直處於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解放後一舉過渡到現代社會,留下了很多原始社會的印記,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每一個景象都是歷史,都在世襲著佤族人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