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無菸日,敏敏老師希望和同學們聊一聊該怎麼看待吸菸。
青少年時,追求「酷炫」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兒,有的人染髮、打耳釘,有的人則吸菸、喝酒。吸菸的確很「酷」,而且有時候同學們在吸,自己雖然知道不好,但也不好意思拒絕。
我的同事,曾就讀於美國的聖保羅中學和耶魯大學,他便來聊一聊,他在中學時是怎麼抽的第一支煙,又是為什麼而戒菸。美國的中學為什麼對酒精、毒品管理得非常嚴格,卻對抽菸相當寬容呢?
記憶中第一次聽說電子菸,還是在飛機上:「飛行全程禁止吸菸,包括電子香菸。」
小時候在一個小城市長大的我,身邊成年男性幾乎無一不是老煙槍,因此家裡的聚會總是雲霧繚繞。六七年級開始,我身邊的朋友們也漸漸拾起了香菸,趁著大課間躲進學校教學樓間的窟窿,津津有味得吐著煙圈。雖然我一口煙都不抽,但是香菸一直都是我回憶裡不可缺少的一個物品。
第一次聽說電子香菸時,我真的怔了一下,因為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紙卷的菸草怎麼能「電子化」。
來到美國之後,我發現美國菸民比國內少很多。後來我了解到,美國公共衛生機構從上世紀末就開始科普香菸的壞處,所以美國禁菸教育非常成熟,青少年抽菸人數也越來越少。
我當時就讀的高中對於酒精、大麻、毒品等物品管理非常嚴格,一旦抓到直接記過,但是對於香菸卻格外寬容,只是一些輕微的處罰。我問學校為什麼這樣決策,老師告訴我因為我們學校抽菸的學生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沒必要那麼嚴格。
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在我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我第一次見到了電子菸。那次,我一個好朋友邀請我到他家過感恩節。一回家,他趕緊竄進自己房間,翻出了一個物件拿給我看:好似鋼筆一般的物件,純黑,幾個按鈕,一個吹口,還有中間一腔蠟黃的液體。我朋友對著吹口深吸一口氣,然後吐出了一片純白的雲朵。
那天,我明白了什麼叫做vaping(抽電子菸),我也第一次知道原來電子菸在一些學校裡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
我身邊的朋友都給我科普說抽電子菸與抽香菸不同,對身體沒有傷害,不致癌,所以沒有任何問題。我問他們電子菸含不含尼古丁時,他們笑笑告訴我,有的有,有的沒有,有的裡面還有大麻成分,看你怎麼選。
我與電子菸的第一次接觸時,身邊抽電子菸的同學還很少。不久之後,一個叫做Juul的品牌很快讓我心目中不抽菸的美國年輕人重新回到了尼古丁的懷抱裡。
跟我之前看見過的電子菸相比,Juul小而精緻,看起來特別高級,而且吐出雲霧裡還有著各式香氣。最關鍵的是,只需要20美金就可以擁有一支自己的Juul,而且可以通過充電和換膠囊,一支用到地老天荒。很快,不管是在大學派對上還是路邊街角,年輕人幾乎人手一隻Juul,沒有電子菸的開始向有電子菸的同學「借火」。
那一年,我在學校裡開了個生日派對。有一個好朋友帶著她九年級的弟弟來參加,然後姐弟倆派對間隙在沙發上一邊抽電子菸一邊說笑。吞雲吐霧又成了年輕人社交方式中重要的一環。
同一年,電視臺記者開始報導Juul這個新潮流。不久,這個潮流開始變成恐慌。
一開始是個別抽電子菸的青少年出現了氣胸,後來醫生和公共衛生組織開始警告電子菸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電子菸造成的肺損傷(vape-related injuries)成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辭藻,社交媒體上也開始浮現大量禁「煙」廣告和禁「煙」新聞。
也正是這一年,我第一次聽說有高中生因為在宿舍裡抽電子菸被學校處罰,也聽說初高中開始修改紀律政策,明確提到禁止學生在校持有或使用電子菸。我的母校也終於把尼古丁製品,包括香菸、電子菸、咀嚼香菸等列為嚴禁物品,與酒精等同等對待。
作者Yoyo Han
2019年,美國聯邦政府宣布禁止出售菸草味與薄荷味之外的風味電子香菸膠囊和其支持設備,各個州也在考慮提升電子菸的購買年齡,從而制止電子菸低齡化勢頭。
其實電子菸的流行已經有些年頭。早在2011年,世界上就已經有七百萬電子菸民。這其中,很多人是抽香菸的菸民,希望通過電子菸替代香菸從而減少對身體的傷害,甚至慢慢擺脫對菸草的依賴。
雖然電子菸戒菸的功效沒有被實驗證明,但是電子菸比香菸更加安全這一點確實有科學依據,這也是電子菸在過去十年來變得愈發受歡迎背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令人不安的不是成年人使用電子香菸,而是青少年。
過去十年,美國高中生抽香菸的比例從16%降至8%,但是抽電子菸的比例從1%左右升至20%以上。這其中,密西根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37.3%的美國12年級學生在過去一年使用過電子菸。另外一組數據更加焦心。2018年,5%的美國初中生有過使用電子菸的經歷。
電子菸比香菸安全的口號掩蓋了一個事實:比香菸安全不代表電子菸本身沒有危險。
作者Isabel Cai
一方面,絕大多數電子菸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不僅成癮,還會給正在發育的青少年帶來大腦發育的影響。CDC研究發現,有一些自稱無尼古丁的電子香菸中也含有尼古丁成分,導致很多年輕人不經意間也產生了依賴性。另一方面,電子菸的香氣中同樣有致癌物質和重金屬,長期使用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
對於電子菸安全性的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也沒有一個定論電子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但光是現有的幾千例病例就足以讓大家聞風喪膽了。疫情期間,很多網民甚至開始分析電子菸與新冠肺炎的關係。雖然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也引發了一批恐慌的網民開始進一步抵制電子菸。
在美國,電子菸也漸漸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對象。
點擊視頻了解為什麼電子菸、香菸人人喊打
對於家長來說,送孩子出國留學最大的擔心之一就是物品濫用。
家長心中的美高聽起來像叢林一樣危機四伏,充斥著酒精、大麻、還有尼古丁製品。其實這種擔心,一方面來自於對美高片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來自於家長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物品濫用教育。
我們有幾點重要的建議給到我們的家長。
首先,充分了解菸酒毒品的健康危害並與孩子充分溝通。
這種溝通不止是法治溝通,也是健康溝通。家長自己要與孩子一起學習各種物質對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幫助孩子理解物品濫用本身不僅違法違紀,而且傷害自己的身體。科學地理解菸酒毒品的危害,有時比法律紀律的約束更加奏效。
其次,家長要從根源與孩子去溝通同伴壓力(peerpressure)問題。
我身邊絕大多數學生都和我當年一樣,是通過朋友第一次接觸了電子菸。這其中就有學生在同伴壓力下接過了電子菸,吸入了人生第一口電子菸霧。同伴壓力正是絕大多數問題的導火索,因此家長要與孩子溝通如何做一個自信的人,如果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如何尋找可以信任的朋友。
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平衡生活壓力。
家長要確保孩子不僅學習課有條不紊地進行,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並且有適當的放鬆。如果家長覺得很難把握與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不妨邀請專業教育顧問幫忙評定。曾有家長形容我們留學顧問的職責就像高壓鍋的氣閥一樣,在學生鬆懈時加壓,在學生緊張時減壓。追蹤學生心理健康、適當安排休閒娛樂這些工作通常和學業課外規劃同樣重要。
最後,如果孩子一旦出現物品濫用問題,一定要冷靜處理,與孩子建立信任,以健康為第一要素出發與孩子溝通。
雖然這些問題必然會給家長帶來高度的緊張和焦慮,但是解決問題遠比情緒宣洩更重要。如果家長在這方面遇到難以解決的情況,也一定要積極得尋求專業教育顧問的幫助。
過去這幾年,隨著美國大眾對於電子菸問題的重視,我身邊抽電子菸的朋友越來越少。那個帶著弟弟一起抽菸的朋友也跟我說,自己和弟弟都戒了,轉而把設備送給家裡的老人作為香菸替代品。
在世界無菸日這個日子裡,不妨跟身邊的親人朋友聊聊電子菸。
如果你身邊有人在抽電子菸,不妨問問ta為什麼選擇用電子菸;如果你自己平時使用電子菸,不妨了解一下電子菸對健康的影響,然後考慮慢慢戒除對尼古丁的依賴。
希望未來孩子們的成長中,少一些雲霧繚繞,多一份天清氣朗。
同學們家長們,如果我們的文章讓你感同身受,不妨把我們「設為星標」★吧!不錯過任何中美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