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灣古村就在蘇州,可能大家聽著會比較陌生,畢竟江南一帶的古村保存好的古街太多了。它就位於東山鎮西南部,翻查歷史這裡再宋朝的時候就有了。這個古村更是沒有同在東山相鄰緊3公裡的陸巷古村有名。
這是一座少說也有800年的古村落,靠山面湖,幽靜古樸。一個村子,坐擁三處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蔭堂、明善堂與元代的軒轅宮正殿。
進楊灣古村,是細青磚砌的「萬人」紋和水波形圖案古街,街道兩旁,集20多幢元明清古建築,尤以明代建築做多,共計19幢,有官宦宅邸、小康門第、平民住宅和茶樓小肆小鋪等
最重要的是楊灣不收門票。收不收門票可是關鍵,一收了門票,承包的公司也好,當地政府也好,差不多都會將街道牆壁翻修一新,張燈結彩,真假古董,招得遊客一叢叢地湧來,各種難看的新建築和空蕩蕩的商業街,圍著村鎮四面鋪開。
楊灣不一樣,依舊是當地人過日子的地方,遊客得自己找上門。雖然也在老房子門上釘了「清代建築」之類的木牌子,還在村口掛著「懷蔭堂」的指路標,楊灣的氣氛,卻一點沒有急吼吼拿老祖宗的東西四面吆喝的意思。
晴朗的周末,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來到了位於山塢中,背靠莫釐峰,面向太湖,同太湖西山遙遙相望的楊灣古村。這裡沒有城市的吵雜,更沒有像其他古鎮古街那樣的商業化。
楊灣古村在陸巷古村之南,相傳南宋初年,太湖漁民楊虎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壓迫,率眾起義,聚眾達萬人,戰船擁千艘。外侮入侵,楊虎歸順嶽飛,利用太湖天險,共同抗擊金兵,建立過功勳。南宋南北議和,嶽飛被害後,楊虎卸甲歸田,回到故鄉,仍以漁耕為生,繁衍後代。為紀念這位抗金英雄,後人把這個村子起名為楊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楊灣明朝一條街就已聞名大江南北,遊人雲集,而此時,如今後來居上 的陸巷、三山古村,還被塵封在歷史的瓦礫中,遠在崑山的周莊,旅遊業剛剛燃起星火,曾多次來楊灣取經。
楊灣遠離了遊人帶來的喧囂,多了幾分古樸而恬靜,街面兩側青石咬口路面均以小青磚側砌鋪設,並有不同花紋,連接著朱家巷、居巷、六扇巷等南北東西向的街巷2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