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朋友逛超市,看到貨架上的護膚品,不禁想問:
面膜為啥要叫「前男友面膜」?明明都是前任了,為什麼還要跟他掛鈎?明明應該打扮漂亮,去遇見「未來老公」吧?
後來一搜,發現解釋是這樣的:「前男友面膜」指的是「這些面膜能夠幫你在15分鐘後皮膚煥然一新猶如新生蛻變一般,擁有由內而外的好氣色,吹彈可破的滑嫩肌膚,白裡透紅的細軟面龐。也叫氣死前男友面膜,讓他知道老娘沒你也過得好著,後悔去吧。」
劃重點:讓他知道老娘沒你也過得好著。
也許,心裡已經沒有對方的位置了,但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所以必須滋潤又美麗吧。在感嘆現代女性追求美和強大的同時,也忍不住為文案點讚:太懂女性消費者的心理了吧?
而在看了安迪·馬斯倫的這本《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從吸睛到吸金,運用心理學法則寫出好文案》之後,我明白了這些好文案究竟是如何打動我們的。
《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了一個優秀文案是如何寫成的:重要的是引發情緒共鳴,驅動產生購買心理。
本書的作者是安迪·馬斯倫,他在商務傳播、信息產業及廣告文案業有著超過20年的從業經驗,是商務寫作培訓公司擔任文案寫作培訓負責人,現為太陽魚公司市場總監,同時還擔任安迪·馬斯倫文案學院執行長。他曾為經濟學人集團、普華永道、BBC、讀者文摘等公司和機構寫作。
看完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這年頭,曉之以理比不上動之以情。
要想讓消費者(讀者)有下一步行動(買買買),必須要引發他們的情緒共鳴,所以理性要退讓,寫作者要收起寫作的欲望,不要將自己所有的收穫和感想都拋給讀者,讀者也許會領情,卻不會有下一步行動。
這就像是拼命給朋友安利的人,你告訴對方,「這電視劇太好看了!你一定要看!」對方也許答應了,可轉頭就忘記了。
不過在這裡,我們也能發現,其實圍繞某個物品的所有內容都可以算作文案。我們看到的推送、推文、郵件、朋友圈等等都是。以後可以不局限於文章,更廣範圍地關注和學習一下。
01 我們都被情緒驅動
雖然人類都會理性思考,但促使決策的實則是我們的情緒,大腦的邊緣系統也就是蜥蜴腦正是我們的情感所在。
之所以叫蜥蜴腦,是因為爬行動物蜥蜴屬於原始種群,它們的行為大部分不是理性思考得來的,而是受遺傳和經驗所控制的。
人類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受情感和經驗所控制,甚至它們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遇到危險時,受強烈的父愛和母愛影響,父母腎上腺素飆升,拯救孩子脫離畏難。
而促使我們產生情緒的,實則是深層次的內心需求。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實際上已經將每個人都看得很透徹了,我們忙碌一生,也許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
①生理需求。如食物、空氣和睡眠②安全需求。如住房和治安③愛的需求。如歸屬感和人際關係④尊重的需求,如自尊與得到他人的尊重⑤自我實現的需求,如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尋求個人成就與滿足
正如同「前男友面膜」,實際上滿足的正是女性內心對於愛與尊重的需求。而很多廣告之所以要極盡奢華,將那些成功人士的上層生活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是想要滿足消費者內心自我實現的需求,獲得個人成就感和滿足。
這些內心需求會促使我們在遇到不同情況時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難過、悲傷、快樂等等,而當我們看到其他事物或文字時,也同樣會觸碰我們內心的需求,產生情緒。
也正因為我們內心存在著需求,有著種種不同的情緒,所以在接收外部信息時,會更偏向想要注意的正面的、合心意的內容,而忽視其他負面的、有不利影響的信息。以至於存在一定的認知失調。
所以,販售某種物品,實際上正是通過物品背後提供的生活來吸引消費者,引起強烈的情緒和渴望,從而使得他們購買。從這個角度,或許我們也能夠對消費主義有所警醒。並不是買了一個名牌包包或是一輛豪車,我們就擁有了上層生活。
02 讓讀者產生共鳴:情緒!情緒!情緒!
作為一個喜歡寫寫東西的內向者,自認為一大特點就是同理心強,有時直接寫下自己的情緒:快樂或悲傷,卻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難道正應了魯迅先生那句「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這時候就得和寫文案的人多學學。
因為作者告訴我們:「第一個承諾就是不再嘗試去描述我們的情緒,第二步才是喚起讀者的情緒反應。」直接用形容詞描述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太痛苦了」和「不僅枯坐冷板凳,頭髮都要掉光了,腦袋都要寫禿了,寫的文章還沒有閱讀量」相比,明顯後者能夠更加引發其他寫作者的共鳴。
這正是文案的一大武器。身為寫作者,應該牢記不是要傳達自身的情緒,而是要喚起讀者的情緒反應,去描寫那些令我們有所觸動的事物。
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讀者進行定位,確定他們的兩種情緒。
①穩態情緒:客戶面對這個問題的感受是怎樣的②目標情緒:當他們讀完文案後,寫作者希望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在弄清楚這兩種情緒之後,我們可以試著用文字去觸發。《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裡也給出了19種情緒和110個觸發詞。
情緒中,最主要的是幸福、悲傷、恐懼、憤怒、厭惡、驚訝6種情緒。另外,好奇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標題黨正是抓住讀者的這一情緒,在標題中給他們製造懸念,吸引他們點開標題看看答案究竟是什麼。
每一位寫作者都需要不停地去尋找能夠引發情緒的詞語,同時必須使用簡單清晰的日常語言來和讀者建立情感聯繫。
除此之外,要想引發情緒共鳴,還有一點就是建立情感地圖。通過閱讀文案購買了該產品,消費者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與他們有所聯繫的家人朋友等等會有怎樣的感受。比如使用了「前男友面膜」後,下次遇見前男友,就能讓他悔不當初。
簡單總結一下,寫作者要在文章中建立情緒地圖,和讀者的現在、未來、自身、周圍等一切情緒相關聯。
03 文案中的實用技巧
在我看來,這些文案中的技巧不僅在寫作中可以用得上,工作和生活中也完全能夠用得上。
比如亞里斯多德的說服有三要素:品德、情感、理性。「品德」指的是信譽背書,由內容本身決定;邏輯順暢保證「理性」;「情感」證明則更為重要,需要進行情緒輸出,從而帶動聽眾。
以前流行的一種銷售信息結構是:AIDA(注意、興趣、欲望、行動),作者則推薦運用TIPS,也就是4個步驟:
T代表tempt,吸引——給客戶一個理由來閱讀你的文案I代表influence,影響——給予他們承諾的內容,滿足他們的欲望或好奇心P代表persuade,說服——利用故事,先用一個和讀者類似的案例,再用自己的。S代表sell,銷售——用最深刻最有力的情感聯繫來完成廣告文案
文案有三種基本的構思方式:承諾、秘密或是揭露謊言、講故事,這三種形式實際上就可以看做是TIPS的實用文案了。再次提到「前男友面膜」,它就是一種承諾,也能算得上講故事,只是省略了很多女性心中已經結束的愛情故事,並設定了一個具體場景,引發女性情緒上的共鳴。
而為了讓客戶產生共鳴,文案可以分成個性化文案和個人專用文案。前者是多位讀者,後者則是單一讀者。考慮到範圍廣度和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學習針對多位讀者的個性化文案,有如下三點:
①5P風格:個人的、愉悅的、專業的、真誠的、有說服力的。②複製一對一對話的感覺,要麼「我和你」,要麼「我們」。③轉變視角,不要寫作者感興趣的地方,而要寫讀者感興趣的,也就是他們的痛點。
除了這些技巧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文案創作者而言,必須找到並相信自己所售賣的產品或服務具有的價值,否則很難做到真誠和可信,更別談打動對方了。同時也不能自嗨,愉悅不是寫作的最終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寫作者要懂得區分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利益與產品的功能。
讀者也能看出來了,書中所講述的文案寫作技巧實際上正是一種銷售技巧,不管是直播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還是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櫃員,又或是文案創作者,實際上都是在銷售,其原理是一樣的。
而在日常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都是可以用到的。比如和對方見面的時候,誇耀對方身上的某個細節,就會引發情緒的變化,從而為繼續順利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我看來,這本安迪·馬斯倫的《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不僅僅能夠幫助提高寫作水平,俘獲讀者,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畢竟我們就是自己的推銷者,我們的一切言行都是自身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