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體檢時候,或者因為其他疾病查尿時,尿檢結果提示:蛋白質 陽性(+)。趕緊上網搜索,查後很多人問到:「網上說這是得了腎病,最終都是尿毒症,我可怎麼辦啊」。很多問題就出現了,尿蛋白怎麼產生的呢?出現尿蛋白就一定是腎臟疾病嗎?尿蛋白需要怎麼治療呢?
正常情況下,腎臟過濾時候,大中分子蛋白不能通過這個「濾網」,都返回到血液裡面,只有一些小分子蛋白才能被濾過,但95%的也在腎小管被重吸收回血液。所以人體尿液裡是不應該有蛋白質的,或者只有微量的蛋白質。如果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定性為陽性,或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0mg/d 就可以定義為蛋白尿了。
尿蛋白出現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假性蛋白尿: 查尿時尿內混有血,膿,陰 道分泌物等。因此查尿應該避開經期,晨尿,清潔後,接中段尿。
2、生理性蛋白尿:檢查前劇烈運動,精神高度緊張,高熱,寒冷,高蛋白飲食等,但這種尿蛋白定量都比較少,去除影響因素,不經治療複查可轉陰正常。,
3、體位性蛋白尿:見於青春期青少年,直立位或脊柱前突時出現,蛋白定量也比較少。
4、病理性蛋白尿:見於原發的急慢性腎炎,繼發因素導致的腎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腎、高血壓腎損害、紫癜性腎炎、高尿酸性腎病等等,遺傳因素的Fabry病、薄基膜腎病、多囊腎等。還可見於腎外因素導致,如溶血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等。
根據上述情況,出現尿蛋白先不要慌張,檢驗可能有誤差,尿液可能被汙染,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要多次複查尿檢,不一定見蛋白既是腎病。但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蛋白還存在,那就要警惕了。建議到醫院綜合檢查,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病史的患者,有眼瞼浮腫、下肢水腫、尿大量泡沫、腰酸痛等症狀的患者。
尿蛋白和腎臟病關係: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常見表現,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現蛋白尿。今天主要說一下腎病的蛋白尿。既然出現尿蛋白,就代表腎臟功能的損傷。尿蛋白漏出量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尿蛋白持續存在,腎臟損害持續進展,所以尿蛋白是影響腎臟功能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可以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但是有尿蛋白存在,檢查腎功能可能是正常的,雖然正常也必須予以重視。如果不管不問,基礎病不控制,蛋白不下降,最終會損害腎功能,導致腎衰竭,擺脫不了尿毒症的命運。
臨床上治療尿蛋白沒有立竿見影的藥物,常用的中成藥,比如百令膠囊、金水寶、腎炎康復片、黃葵膠囊等等,可以補腎益精、利溼化濁;常用ACEI或ARB類降壓藥,比如纈沙坦、厄貝沙坦、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等,可以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
在治療尿蛋白,中醫中藥有獨特的優勢。通過補腎、活血、祛濁綜合調理,降低蛋白漏出,保護腎功。
患者楊某,37歲,慢性腎炎5年餘,高血壓5年,高尿酸血症4年餘,就診時尿蛋白2+,定量2142mg/d,尿酸547umol/L,血壓145/85mmHg, 用阿魏酸哌嗪、百令膠囊、腎炎康復片、碳酸氫鈉片、纈沙坦膠囊治療。囑患者加用非布司他降低尿酸,同時開中藥處方對症調理,一月後複查蛋白定量1600mg/d,患者經過半年間斷服用中藥,現複查尿常規,蛋白質-~±波動。處方如下:
中醫中藥治療要點:
1.補腎益精 通過健脾補腎益精,固攝精微蛋白。就是西醫說的保護腎功能,降低尿蛋白。常用金櫻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山藥、茯苓、參芪等。
2.活血化瘀 通過活血通絡化瘀,改善微循環,擴張各級動脈,增加腎臟以及全身的有效血流灌注。常用穿山龍、桃紅、丹參、地龍、當歸、雞血藤等。
3.利溼化濁 通過清熱利溼、排毒化濁,起到抑制免疫,消除炎症,改善腎小球細胞增生、炎性浸潤、免疫複合物沉積等病理改變。常用石葦、車前子、土茯苓、澤瀉、白茅根、虎杖等。
上述治療方案是最基本的,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整體調理。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只有對症下藥才可用之有效。發現尿蛋白,不要著急,先複查,再定論。正規中醫醫院腎病科就診!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綠色中藥,綠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