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剛開始母乳餵養時,母乳特別充足,每次都能聽到寶寶急促的吞咽聲,如果兩三小時不吸吮的話,胸部就脹得慌;但是寶寶5個月以後,你會突然發現,母乳竟然「不足」了,寶寶的吞咽聲明顯減弱,胸部也軟軟的不如之前那麼脹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此時的母乳不足,很可能「供需平衡」引起的,別被「假象」迷惑
什麼是「供需平衡」?
所謂的「供需平衡」,就是供應與需求相互適應,相對一致。雖然是個經濟術語,但是對於母乳餵養同樣適用。
對於媽媽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母乳的分泌和寶寶的需求實現平衡。寶寶需要多少母乳,媽媽就分泌多少母乳,讓寶寶吃飽喝足,不哭不鬧,健康發育。
乳腺的分泌機制是寶寶給媽媽多少刺激,媽媽就會分泌多少母乳。比如新生兒時期的寶寶,他們的胃容量比較少,所以需要頻繁母乳。吸吮的次數多了,對媽媽的刺激就會多,媽媽分泌的母乳就會非常多。
但是母乳太多寶寶根本吃不了,就會出現「供大於需」的問題。如果這些母乳不能被排出的話,媽媽就會漲奶。一旦漲奶,媽媽的身體就會得到一個「母乳太多,減少分泌」的信號,然後自動調整減少母乳的下次分泌。久而久之,母乳分泌和寶寶需求就會形成一個「供需平衡」,剛好滿足寶寶的需求,也就不會輕易漲奶了。
PS:如果漲奶期間,媽媽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的話,我們的身體不僅得不到「減少分泌」的信號,還會獲得更多的刺激,母乳分泌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吸奶器的吸力遠遠比不上寶寶的吸吮力,給予的刺激也不如寶寶吸吮的多。所以,建議先滿足寶寶的需求,讓他們多接觸、多吸吮,然後再使用吸奶器把剩餘的母乳吸出來。
千萬不要讓吸奶器完全代替寶寶的吸吮,否則母乳只會越來越少。
什麼時候,母乳餵養會達到「供需平衡」?
那麼,什麼時候母乳餵養會達到「供需平衡」呢?這個時間還不確定,主要跟媽媽的體質、餵養情況、以及生活狀態有關。有的三五個月,有的兩三個月。
媽媽不漲奶就是母乳不足?寶寶吃沒吃飽的表現要知道,別再搞錯了
一般來說,當母乳餵養供需平衡的時候,基本會出現這些表現:經常發漲的胸部不漲了,但是寶寶吸吮吞咽正常,基本吸吮兩三次吞咽一次,半小時內就能吃飽喝足,不哭不鬧,而且精神好、睡眠好、發育也非常好。
一定要把「供需平衡」和「母乳不足」分清楚,主要可以從寶寶的表現來判斷,如果是上述表現,可以認定為「供需平衡」,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幾個表現,基本可以認定「母乳不足」:
寶寶吃奶時間過長,吸吮半天聽不到吞咽聲;寶寶吃奶後仍然哭鬧,或者不久以後又哭鬧,來迴轉頭尋找「奶源」;寶寶吃奶後睡眠時間短,往往少於1小時;寶寶排尿次數少,而且顏色也比較深;寶寶體重、身高增長低於標準範圍。遇到類似情況,媽媽必須及時幹預,以免影響了寶寶的健康發育。
對此,建議先查找「母乳不足」的原因,然後再對症解決!
1.「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乳不足的原因,無非是寶寶吸吮少刺激少,多餘的母乳沒有排出來;或者媽媽自身存在問題,比如飲食不當,營養缺乏,情緒糟糕,生氣上火,睡眠不足,經常熬夜……
2.「母乳不足」的應對:多接觸多吸吮,在寶寶有需求時,經常把他抱在懷裡母乳餵養,不要限制次數和時間;如果胸部有些漲,但是寶寶吃飽了不願意再吸吮,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排空;調整飲食、睡眠和心情,儘量吃飽喝足,補充營養,多吃一些下奶的清淡食物,切記過於油膩。
母乳餵養的3個誤區要避免
母乳餵養期間,還有很多誤區,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對母乳分泌和寶寶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媽媽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母乳太稀沒營養
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前奶比較稀薄,後奶比較濃稠。在很多媽媽看來,前奶太稀,顏色很淡,就像清水一樣,基本是沒有營養的,所以常常會把前奶擠出來,給孩子喝後奶。
但是實際上,不管是前奶還是後奶,都有各自的營養,都是寶寶發育不可或缺的!
前奶富含水和蛋白質,後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營養,只有全都喝到肚子裡,才能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讓寶寶健康成長。
建議:母乳餵養時,先讓寶寶吃一側乳房,吃完以後再換另一側,保證寶寶前奶後奶都吃到。
2.月經來臨就不能餵奶了
民間有種說法:月經來了就意味著母乳「髒了」,沒有營養了,不能再繼續母乳餵養了。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月經來了以後,母乳分泌可能會有所減少,這是媽媽身體改變引起的濃縮現象,不僅母乳分泌會減少,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也會發生改變,蛋白質偏高一些,脂肪偏低一些,不過這都是暫時的,等月經過後就恢復正常了。
建議:月經來了以後,媽媽不僅要按照寶寶的需求繼續母乳餵養,還要注意飲食和睡眠,多喝點湯水,保證良好的心情和睡眠。
3.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
有人說,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所以6個月以後應該給寶寶斷母乳喝奶粉。
但是事實上,母乳的營養一直存在。只是隨著寶寶發育需求的改變,母乳也會隨之改變。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們身體比較弱,需要很多的抗體,此時的母乳屬於初乳,看起來又稠又黃,但是卻含有非常多的抗體和白細胞,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產後7天,寶寶的抗體基本足夠,他們需要更多的營養,但是又擔心營養太多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也就是7-14天這個階段,會出現「蛋白質逐漸減少,脂肪、乳糖逐漸增加」的過渡乳;寶寶適應以後,媽媽就開始分泌成熟乳了,不僅量多,外觀和成分也有所變化,含有的營養更能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
同樣的,等到6個月以後,母乳將會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改變,而且比奶粉的營養只多不少。
建議:媽媽一定要滿足寶寶的母乳需求,不要隨意斷奶,也不要輔食添加過多,影響母乳的攝入。
叮麻寄語:
母乳餵養時,媽媽的胸部不漲不代表母乳不足,只要寶寶吃飽喝足,發育正常,就沒什麼問題,媽媽不要太擔心,也不要過早的添加輔食,或者增加奶粉。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