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漲奶就是母乳不足?寶寶吃沒吃飽的表現要知道,別再搞錯了

2020-12-16 叮麻育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剛開始母乳餵養時,母乳特別充足,每次都能聽到寶寶急促的吞咽聲,如果兩三小時不吸吮的話,胸部就脹得慌;但是寶寶5個月以後,你會突然發現,母乳竟然「不足」了,寶寶的吞咽聲明顯減弱,胸部也軟軟的不如之前那麼脹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此時的母乳不足,很可能「供需平衡引起的,別被「假象」迷惑

什麼是「供需平衡」?

所謂的「供需平衡」,就是供應與需求相互適應,相對一致。雖然是個經濟術語,但是對於母乳餵養同樣適用。

對於媽媽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母乳的分泌和寶寶的需求實現平衡。寶寶需要多少母乳,媽媽就分泌多少母乳,讓寶寶吃飽喝足,不哭不鬧,健康發育。

乳腺的分泌機制是寶寶給媽媽多少刺激,媽媽就會分泌多少母乳。比如新生兒時期的寶寶,他們的胃容量比較少,所以需要頻繁母乳。吸吮的次數多了,對媽媽的刺激就會多,媽媽分泌的母乳就會非常多。

但是母乳太多寶寶根本吃不了,就會出現「供大於需」的問題。如果這些母乳不能被排出的話,媽媽就會漲奶。一旦漲奶,媽媽的身體就會得到一個「母乳太多,減少分泌」的信號,然後自動調整減少母乳的下次分泌。久而久之,母乳分泌和寶寶需求就會形成一個「供需平衡」,剛好滿足寶寶的需求,也就不會輕易漲奶了

PS:如果漲奶期間,媽媽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的話,我們的身體不僅得不到「減少分泌」的信號,還會獲得更多的刺激,母乳分泌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吸奶器的吸力遠遠比不上寶寶的吸吮力,給予的刺激也不如寶寶吸吮的多。所以,建議先滿足寶寶的需求,讓他們多接觸、多吸吮,然後再使用吸奶器把剩餘的母乳吸出來。

千萬不要讓吸奶器完全代替寶寶的吸吮,否則母乳只會越來越少。

什麼時候,母乳餵養會達到「供需平衡」?

那麼,什麼時候母乳餵養會達到「供需平衡」呢?這個時間還不確定,主要跟媽媽的體質、餵養情況、以及生活狀態有關。有的三五個月,有的兩三個月。

媽媽不漲奶就是母乳不足?寶寶吃沒吃飽的表現要知道,別再搞錯了

一般來說,當母乳餵養供需平衡的時候,基本會出現這些表現:經常發漲的胸部不漲了,但是寶寶吸吮吞咽正常,基本吸吮兩三次吞咽一次,半小時內就能吃飽喝足,不哭不鬧,而且精神好、睡眠好、發育也非常好。

一定要把「供需平衡」和「母乳不足」分清楚,主要可以從寶寶的表現來判斷,如果是上述表現,可以認定為「供需平衡」,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幾個表現,基本可以認定「母乳不足」:

寶寶吃奶時間過長,吸吮半天聽不到吞咽聲;寶寶吃奶後仍然哭鬧,或者不久以後又哭鬧,來迴轉頭尋找「奶源」;寶寶吃奶後睡眠時間短,往往少於1小時;寶寶排尿次數少,而且顏色也比較深;寶寶體重、身高增長低於標準範圍。遇到類似情況,媽媽必須及時幹預,以免影響了寶寶的健康發育。

對此,建議先查找「母乳不足」的原因,然後再對症解決!

1.「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乳不足的原因,無非是寶寶吸吮少刺激少,多餘的母乳沒有排出來;或者媽媽自身存在問題,比如飲食不當,營養缺乏,情緒糟糕,生氣上火,睡眠不足,經常熬夜……

2.「母乳不足」的應對:多接觸多吸吮,在寶寶有需求時,經常把他抱在懷裡母乳餵養,不要限制次數和時間;如果胸部有些漲,但是寶寶吃飽了不願意再吸吮,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排空;調整飲食、睡眠和心情,儘量吃飽喝足,補充營養,多吃一些下奶的清淡食物,切記過於油膩。

母乳餵養的3個誤區要避免

母乳餵養期間,還有很多誤區,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對母乳分泌和寶寶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媽媽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母乳太稀沒營養

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前奶比較稀薄,後奶比較濃稠。在很多媽媽看來,前奶太稀,顏色很淡,就像清水一樣,基本是沒有營養的,所以常常會把前奶擠出來,給孩子喝後奶。

但是實際上,不管是前奶還是後奶,都有各自的營養,都是寶寶發育不可或缺的!

前奶富含水和蛋白質,後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營養,只有全都喝到肚子裡,才能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讓寶寶健康成長。

建議:母乳餵養時,先讓寶寶吃一側乳房,吃完以後再換另一側,保證寶寶前奶後奶都吃到。

2.月經來臨就不能餵奶了

民間有種說法:月經來了就意味著母乳「髒了」,沒有營養了,不能再繼續母乳餵養了。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月經來了以後,母乳分泌可能會有所減少,這是媽媽身體改變引起的濃縮現象,不僅母乳分泌會減少,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也會發生改變,蛋白質偏高一些,脂肪偏低一些,不過這都是暫時的,等月經過後就恢復正常了。

建議:月經來了以後,媽媽不僅要按照寶寶的需求繼續母乳餵養,還要注意飲食和睡眠,多喝點湯水,保證良好的心情和睡眠。

3.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

有人說,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所以6個月以後應該給寶寶斷母乳喝奶粉。

但是事實上,母乳的營養一直存在。只是隨著寶寶發育需求的改變,母乳也會隨之改變。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們身體比較弱,需要很多的抗體,此時的母乳屬於初乳,看起來又稠又黃,但是卻含有非常多的抗體和白細胞,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產後7天,寶寶的抗體基本足夠,他們需要更多的營養,但是又擔心營養太多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也就是7-14天這個階段,會出現「蛋白質逐漸減少,脂肪、乳糖逐漸增加」的過渡乳;寶寶適應以後,媽媽就開始分泌成熟乳了,不僅量多,外觀和成分也有所變化,含有的營養更能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

同樣的,等到6個月以後,母乳將會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改變,而且比奶粉的營養只多不少。

建議:媽媽一定要滿足寶寶的母乳需求,不要隨意斷奶,也不要輔食添加過多,影響母乳的攝入。

叮麻寄語:

母乳餵養時,媽媽的胸部不漲不代表母乳不足,只要寶寶吃飽喝足,發育正常,就沒什麼問題,媽媽不要太擔心,也不要過早的添加輔食,或者增加奶粉。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不漲奶≠母乳不足?寶寶吃飽了沒,這四個指標說了算
    文|全文共1972字,閱讀時間約4.0分鐘最近和表妹一起去探望剛當媽媽的朋友小悅,一進門就聽到小悅和婆婆的對話:婆婆:「你看娃都吃不飽!」小悅:「他又不會說話,你怎麼知道他沒吃飽?」1、不漲奶就是奶不夠我對小悅婆婆說,你怎麼知道她奶水不夠呢?婆婆說:她連漲奶感覺都沒有。怎麼不是不夠呢?母乳是很神奇的,在媽媽和寶寶之間,母乳天然會達成一種動態平衡。
  • 新手媽媽:如何判斷寶寶吃母乳吃飽了?母乳不足的依據有哪些?
    對於母乳媽媽們來說特別是新手媽媽們來說,最擔心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寶寶是否吃飽,如何觀察寶寶是否吃飽了,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來說是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麼如何判斷寶寶吃母乳吃飽了?母乳不足的依據是什麼?如何來判斷?如何判斷寶寶吃母乳吃飽了?
  • 母乳餵養,媽媽如何知道寶寶吃沒吃飽?可以從三個方面判斷
    「嬰兒吃母乳,怎麼知道吃沒吃飽?一次要餵多長時間?」相信這是許多新手媽媽,都想知道的問題。因為第一次當媽媽沒有經驗,小寶寶年齡小又不會說話,媽媽每次餵寶寶吃母乳的時候,心裡都會有顧忌。一是怕寶寶如果吃多了會撐著,二是擔心吃少了寶寶餓肚子會影響到正常的發育。
  • 沒漲奶就說明母乳不夠?母乳餵養的幾個誤區,一步錯就越餵越少
    但其實這是一種認知誤區,並不是要漲奶才代表有母乳,有充足的母乳。而這種誤區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寶媽們對母乳的生產過程並不了解,這關於母乳餵養的誤區,很有可能一步錯就越餵越少,寶媽們可千萬別大意。誤區二:不漲奶就是乳汁不夠有很多老一輩的媽媽,他們會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出現漲奶的現象,那就說明乳汁不夠。僅僅是母乳製造過程中出現的供需不平現象,就相當於是在一個磨合期,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才能把握孩子隔幾個小時吃一次奶,每次該吃多少?實現供需平衡。
  • 吸奶器吸不出就是母乳不足?遠離三個誤區,讓母乳餵養更輕鬆
    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寶寶可以吃飽,但是吸奶器就是吸不出,或者,每次吸奶器只能吸出來一點點,所以就開始懷疑寶寶是否能吃飽。其實這是進入了母乳餵養的誤區,想要寶寶母乳吃得飽,這些母乳餵養的誤區,媽媽一定要知道。
  • 沒有漲奶就是母乳不夠?母乳餵養有三大誤區,一步做錯越餵越少
    錯誤二,不漲奶就是乳汁不夠漲奶的感覺經常出現在剛剛開始哺乳的時候,也就是新生兒階段,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製造母乳的過程中出現了供需不平衡。這是媽媽和寶寶磨合的階段,因為媽媽不知道寶寶的食量,所以每次一旦有泌乳反射乳汁就會不斷的被製造出來,比如嬰兒的哭泣、嬰兒的臉龐,這些都是泌乳反射,刺激大腦不斷製造乳汁。但是孩子的食量有限,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每次間隔幾個小時吃一次,每次吃多少,大腦會根據這些日常的表現對泌乳進行調整,一旦媽媽和寶寶彼此適應,就會出現供需平衡。
  • 母乳餵養怎樣判斷吃飽?母乳不夠吃的表現是什麼?
    母乳餵養怎樣判斷吃飽?母乳餵養不像人工餵養能準確的知道寶寶吃了多少毫升奶,也因此不知道寶寶到底吃的夠不夠,那麼,母乳餵養的寶寶怎樣判斷是否吃飽了呢?看大小便如果單純依靠母乳餵養,嬰兒的24小時小便次數達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嬰兒吃飽的一種表現。如果每天24小時的小便次數不足5次,就說明奶量不足,嬰兒沒有吃飽。
  • 母乳餵養一大難題:寶寶吃飽沒、奶量夠不夠?看這幾點表現就知道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雖然母乳餵養健康又環保,但和奶粉餵養比起來,仍然有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那就是不清楚寶寶到底吃了多少量。小傢伙吃飽了嗎,乳汁是否充足?媽媽的奶水,在寶寶吮吸的同時,也在努力地加工生產著。
  • 沒吃飽的寶寶通常會有這4個表現,很多新手媽媽都不知道
    對於寶寶的食物,大多數新手媽媽都會選擇母乳進行餵養,但是由於經驗不足或是觀察不細緻,有時會把寶寶餵得過飽造成積食,有時又會餵得過少讓寶寶挨餓,因此媽媽們在進行母乳餵養時要注意把握好適當的「度」。寶寶如果在白天餓了的話,媽媽可以及時餵母乳,可要是寶寶在大晚上吃不飽,那時受折磨的就是媽媽了。通常情況下,寶寶吃不飽會有這些表現。1.
  • 【餵養】母乳親餵怎麼知道寶寶吃飽了?
    母乳親餵怎麼知道寶寶吃飽了? 不過這個標準是正常情況,如果遇到寶寶生病等情況,體重不增長或者增長緩慢也是正常的。 日常餵養時候,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情況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能聽到寶寶有節奏的吸吮和吞咽聲音,吃著吃著寶寶主動放下乳頭或者含著乳頭睡著。
  • 兒科醫生:新生兒如果有3個表現,媽媽就別再餵了,已經吃飽了
    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的頭一個月,還沒有完全適應新身份,多少會有些手足無措,寶寶一哭,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寶寶餓了,該餵奶了,有時寶寶不吃了,媽媽還怕吃不飽,非要再餵一點。如果媽媽還接著餵奶,奶水就會回流進入食物,一旦身體搖晃,或者是打嗝,奶水就會溢出來。媽媽發現寶寶吐奶時就不能再餵了,會給新生兒帶來負擔。如果寶寶沒有吃飽,是什麼樣的表現?
  • 媽媽母乳不足的表現,寶寶會「告訴」你
    母乳是新生兒的最佳食物。但寶寶出生後,很多新媽媽常常擔心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有些媽媽開始給寶寶添加奶粉,殊不知這樣反而影響了母乳分泌。那麼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需要吃幾次奶?每次吃多少?怎麼能判斷寶寶吃飽了?
  • 新生兒這幾個表現說明母乳不夠吃,家長要注意觀察,省得寶寶受苦
    可是樂樂吃奶吃得很慢,吃一次奶要三四十分鐘,往往吃著吃著就睡著了。等放在床上還沒睡一會兒就又醒了,繼續餵奶哄。把我給累得筋疲力盡。按我現在的經驗來看,當時的自己因為是新手媽媽,不懂寶寶哭鬧信號,以為寶寶哭了就是餓了,就用餵奶來哄。可寶寶一直在吃哪還有奶水?一吃吃上三四十分鐘,吃完沒睡一會兒就醒,很顯然是奶水不夠。可惜當時自己不懂,過了個極其疲累的月子。
  • 寶寶吃母乳有沒有吃飽,看這3點很準確!很多媽媽都餵過量了
    母乳餵養下的寶寶,白白胖胖的誰見了誰喜歡,這都要得益於寶媽媽的無私付出和母乳的足量營養。不過,即使母乳餵養好處多多,也不能隨自己心意讓寶寶無節制進食,導致寶寶被過度餵養,否則會給寶寶未來的健康埋下隱患。按需餵養、讓寶寶遵循自身生長曲線的建議標準走,是對寶寶很負責的表現。
  • 這四種表現是娃吃飽的信號,若出現就別餵了,很多爸媽不知道
    如果媽媽一直用餵奶來應對,不僅無法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還會導致餵養過度,影響寶寶的健康!這四種表現是娃吃飽的信號,若出現就別餵了!很多爸媽還不知道信號1:吃奶的聲音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寶寶吃奶的聲音?此時,媽媽可以碰觸寶寶的嘴角,刺激寶寶吸吮吞咽,趕緊吃飽喝足再睡。如果寶寶含的比較松,稍微碰觸嘴角就把RU頭吐出來了,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把RU頭吐出來以後,媽媽稍微豎抱一會兒,再把寶寶放下側躺睡覺就可以了。
  • 寶寶有這4種表現時,表明真的吃飽了,不要再喂,寶媽別再弄錯
    當寶寶有這4種表現時,表明真的吃飽了,不要再喂,寶媽別再弄錯!當寶寶很餓的時候,見到母乳吃得很快,咕嘟咕嘟的吞咽聲很大,而吃了一段時間後,聲音變小了頻率變慢了,或者寶寶吃著睡著了,也可能喊著乳頭玩兒,這都表明真的吃飽了。
  • 寶寶沒吃飽的7個表現,媽媽知道嗎?
    寶寶出生後便開始要喝母乳了,因為他們不會說話,所以他們難以表達自己是否吃飽喝足,這也會使得母親不明白自己的寶寶究竟有沒有吃飽。有的媽媽一聽到寶寶哭泣就會抱起孩子餵奶,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妥,孩子在飢餓的時候會釋放出信號,這就要求媽媽注意孩子的小動作。以下這些表現,如果寶寶滿足一條或多條,那麼說明寶寶沒有吃飽哦!   1.
  • 新生兒餵養,寶寶有沒有吃飽,看看這些表現就知道
    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時,開始兩天沒有母乳,孩子喝的奶粉,第一次喝奶粉,喝了50ml,虧得護士長來了我問了一聲,我說:「我家孩子喝50ml奶粉能飽嗎?」護士長有些懵:「什麼你給孩子喝這麼多,不行不行,別把孩子撐壞了,最多20ml就夠了。」現在想想我這當媽的心也挺大,生娃之前怎麼就不知道多看看育兒知識,搞的我「踩坑」無數。
  • 寶寶喝完母乳還能吃「50毫升」奶粉,是沒吃飽嗎?寶媽需警惕
    後臺經常能看到有些寶媽因為寶寶吃奶的問題而困擾,很多寶寶明明已經吃過奶粉,可再給他奶粉還是能吃下去,這是寶寶沒吃飽導致的嗎? 口欲期在作怪 寶寶吮吸這個動作是本能,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可有些新手爸媽不知道怎麼回事,總認為寶寶吃手指,吸吮東西就是餓了的表現。
  • 母乳量是否充足,別道聽途說也別自我懷疑,看寶寶的表現即知
    作為母乳餵養的媽媽,最擔心的事就是母乳不足,面對各類親戚朋友們「沒奶水」的靈魂拷問,總覺得自己泌乳量不夠。但很多時候,越是擔心越是受影響,母乳量是否充足,小寶寶心裡有本帳,別道聽途說也別自我懷疑,看寶寶的真實表現即知。群裡有位寶媽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有點產後抑鬱,不是很嚴重,但心裡總惦記著孩子是不是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