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逐步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半工半讀制度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5日 17:24 來源:
中國教育報消息:
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會議提出 職業院校建立完善半工半讀制度
■試點院校要與企業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
■2007年中職再擴招50萬,招生總規模達到800萬人,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
■中職院校要深化教學改革,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放在突出位置。
教育部10月24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會議,會議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結合教育工作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總結交流近些年來各地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經驗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職業教育工作;印發教育部《關於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了107所試點院校,提出了新形勢下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的任務和要求。
會議指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戰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六中全會精神上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進一步提高對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社會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半工半讀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學習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必須進一步提高對職業院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下大氣力認真研究解決學校和企業開展半工半讀中的認識問題和實際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進試點工作的開展。
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半工半讀的多種實現形式。要根據學校教學和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試點學校可以在部分專業試點,也可以在所有專業開展半工半讀。在工學交替的具體形式上,學生可以在學校集中學習一段時間,然後到企業實習;可以在學校和企業實行工學多次交替的學習方式,學生邊學習邊工作,完成學業。二是要探索建立適應半工半讀的教學與管理制度。試點學校要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共同研究制訂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實行彈性學習制度;探索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學生考核辦法;改革招生、學籍、教學及有關的學校管理制度。三是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試點學校要為企業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者,企業要為學校發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實現學校和企業合作互惠、共同發展。
會議指出,2007年是落實國務院《決定》、實現職業教育「十一五」目標關鍵的一年。各地要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要在2006年招生總量的基礎上再擴招50萬人以上,招生總規模達到800萬人,初步實現高中階段教育中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的目標;要深化教學改革,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放在突出的位置;繼續推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認真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問題、東西部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問題以及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問題,公辦職業學校的運行機制問題,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問題,依靠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問題,就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設問題,進一步增加職業教育投入等深層次問題。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和各級政府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作了關於在職業院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報告,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介紹了強化各級政府主導作用、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的經驗。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主管職業教育的負責人、半工半讀試點學校與主要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有關行業部門及組織代表、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約350人參加了會議。
■經驗集萃
津魯探索職教發展模式
天津市先後建立了產教結合委員會、培養「雙師型」教師、優秀學生保送等制度,並提出要把職業院校實行半工半讀制度作為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形成了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天津模式」。
山東全省90%以上的職業學校都與有關企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全省10大實訓基地已與86家企業聯合辦學,100所骨幹示範性職業學校已在825家企業建立了基地。全省249家銷售10億元以上的企業中,已有102家企業與258所職業院校開展了合作辦學,合作辦學專業達225個。
職校創新教學管理制度
重慶萬州商貿中等專業學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與合作企業籤訂相關協議,明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職責的同時,與企業共同成立了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管理委員會,由企業主管實習學生的副總任主任,學校分管招生安置的副校長任副主任,共同制訂教學方案,共同負責實習學生的管理,並形成了學校——專業課帶隊教師——企業班組長——學生幹部的管理網絡。在工作中,專業課教師既是班主任又是生產實習的指導者;企業班組長既是企業的生產員工,又是學校聘任的實習指導教師;學生幹部既是實習者又是實習學生生活、實習秩序的管理者。
企校共建長效合作機制
按照辦學以企業為主體、育人與生產兼顧的辦學思路,吉林公用事業工程學校先後與吉林市亞東公司和銘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創辦了以企業命名的分校,由企業分別投入300多萬元,按辦學要求建設了教學配套設施,同時在廠區為學生開闢實踐場所。在短時間內,分校就形成了以焊接技術、數控技術等為主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每個分校既是教學實體,也是企業的生產實體,校企共同培養學生,義務共同分擔,利益共同分配,效益相互促進。企業通過與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提升了企業品位、員工素質,提高了產品質量、生產能力,擴大了綜合效益。(記者 劉琴 馬思援 孫軍)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