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號颱風生成,暫時沒有名字!分析:因為命名權在日本氣象廳

2020-12-15 騰訊網

10月1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上午我國南海上風起雲湧,一個明顯的螺旋狀結構已經出現,這是位於我國南海上的颱風胚胎迅猛發展,見狀,我國中央氣象臺已經宣布,南海上的颱風胚胎已經發展成為熱帶風暴,宣布其為今年第16號颱風,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暫時還未升級,因此它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

有的網友或許要問了「明明看到中國氣象局官宣颱風浪卡生成了呀?」「是不是哪裡搞錯了?」事實上,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是日本氣象廳,目前日本氣象廳認定其為熱帶低壓,也就暫時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中國氣象局的官宣其實真是搞錯了,說明氣象局小編不專業,現在的南海熱帶風暴暫時還是無名。

為什麼會這樣呢?正如中國氣象愛好者之前提到的,2018年6月一張關於颱風艾雲尼的照片突然引起大量討論,這事官方颱風預報部門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老師在工作。許老師正前方的屏幕上,有一張是日本氣象廳網站。每次颱風來,由於日本氣象廳(JMA)握有颱風命名權,所以「刷JMA」是預報員和愛好者的必備功課。許老師也在不停的刷JMA,看看4號颱風是否得到「艾雲尼」的命名。

當時的颱風已經在西沙群島附近,暴雨雲團已經開始在華南上岸,各項技術指標也達到了命名的條件…如果不升格颱風,勢必對海南廣東廣西的災害防禦帶來負面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但因為日本氣象廳才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颱風命名機構,所以只要日本氣象廳不命名,這個颱風只能是4號颱風(暫無名),而不是4號颱風(艾雲尼)。

日本氣象廳為什麼不命名?有兩個原因,第一4號颱風確實很弱,雖然技術指標都達標,但也處於可命名可不命名之間:第二就是日本氣象廳對影響自家的颱風積極,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一向不積極。4號颱風還算好的,像2014年在南海加強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日本氣象廳就是不承認它的強度,這個有色眼鏡戴了很久了。因此,2020年10月中旬,同樣是南海上的16號颱風也是這樣,可能是日本氣象廳認為16號颱風處在可命名可不命名之間,又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不那麼重視,所以暫時還未命名,但它即將開始影響我國,因此中央氣象臺率先升級其為16號颱風(暫無名),而不是16號颱風浪卡。

為什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命名權不在中國而在日本手裡?原因很多,但概括起來就是日本的氣象科技家底厚,基礎研究多,以前的水平確實高出亞洲其他國家一大截,在世界氣象組織話語權大。我國最近幾年氣象水平突飛猛進,但總體而言還是和日本有差距的。尤其是像許老師這樣真心熱愛颱風又能深入研究、對各項數據資料技術了如指掌的專家,其實不算多。

颱風預報是一門苦差事,要懂大氣會編程,要看海量的歷史和實時資料,要不停的學習研究,還要寫大量的文書材料,颱風來了要熬夜盯著,颱風走了要對比歷史舉一反三,這不是敬業就能做好的,必須要有十足的興趣,還得有充沛的體力。新聞報導裡曾經提到過,許映龍老師會一幀一幀的看雲圖,一個一個颱風看背景場,存了好幾個硬碟的資料—這我完全相信,也確定許老師是貨真價實的愛好者和颱風迷。但就是這樣的專家,收入不用和明星等比,和香港天文臺的颱風專家比,恐怕也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颱風命名權我國肯定要拿回來,我國是全球檯風(熱帶氣旋)登陸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也是颱風研究、應用需求最強烈的國家,近幾年隨著近海海溫升高,近海爆發颱風增多,爭取颱風命名權不僅僅是個面子的問題,更是防災減災的現實需要。不過,要拿回命名權,要靠硬實力,當時,這個科普和事實,獲得人民日報的肯定和轉載。如今,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關於西太平洋颱風命名權這個歸屬問題又再次被提了上來,這需要讓像許老師這樣的專家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工作,也需要包括愛好者之內的社會各界的努力。

相關焦點

  • 我國南海熱帶低壓迅猛發展,日本氣象廳宣布:27號颱風桃芝生成
    11月17日下午,西太平洋繼續維持著「三颱風胚胎共舞」的態勢,而位於我國南海南部的熱帶低壓是三個颱風胚胎中發展得最好的,從傍晚前後的衛星雲圖上看,它的對流活躍,螺旋性顯著,中心不斷有對流爆發,一個新颱風似乎馬上就要生成。
  • 三颱風警告!太平洋颱風窩炸鍋,日本氣象廳:6號7號颱風很快生成
    8月10日上午,從風雲4號西太平洋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當5號颱風薔薇正在飛速北上,甚至已經來到了朝鮮半島以南海域時,西太平洋上也並不平靜。在我國南海上和日本以南,還有兩個雲團正在旋轉起來,這正是正在發展的雙颱風胚胎。
  • 今年第21號颱風即將生成!它的名字是博羅依,不叫威馬遜
    10月19日上午,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日本氣象廳對西太平洋深處的颱風胚胎97W發布了烈風警報,這意味著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可能在24小時內加強成為熱帶風暴級,今年第21號颱風可能就要緊跟著20號颱風浣熊生成了。
  • 博羅依即將生成,20號颱風轉彎偏北走,去日本?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西北太平洋地區今年的颱風真的是有點多,一個接一個的模式,根據CWB科學報告指出,今年的第27號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97W颱風胚胎,而美國聯合預警中心已經轉變為22W。
  • 21號颱風博羅依生成,日本或迎暴雨四連擊!我國東部卻持續乾燥
    10月19日晚8點,今年第21號颱風「博羅依」在太平洋深處生成。它的名字由泰國提供,原意是「泰式椰奶」,為威馬遜的替代名。2014年,颱風威馬遜以風王之勢襲擊我國,創造了登陸強度紀錄,給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造成巨大災害,因此被除名。
  • 日本氣象廳評定傑拉華為三月「風王」,2018是颱風大年?
    日本氣象廳於昨天(4月25日)發布2018年3號颱風傑拉華的最佳路徑數據集。該數據集指出,傑拉華颱風巔峰時中心附近最大10分鐘平均風速為105kt(55米/秒,16級風);中心最低氣壓915百帕。這組數據已經讓傑拉華與2015年美莎克平起平坐,並列成為有可靠氣象記錄以來西北太平洋的3月最強颱風。(氣壓仍高於美莎克)日本氣象廳的傑拉華最佳路徑傑拉華的強度調整,從數字上看雖然不算大(從95kt到105kt),但卻跨了一個臺階,從日本氣象廳標準中的非常に強い颱風(相當於強颱風)到了猛烈な颱風(相當於超強颱風)。
  • 2019年日本3號颱風聖帕最新消息今天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聖帕#【颱風聖帕「突然」生成】今天傍晚,日本氣象廳針對即將給日本帶來影響的熱帶擾動94W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聖帕」,編號1903。颱風聖帕是今年誕生的第三個颱風,未來對我國沒有直接影響,並將會在今明兩天給日本帶去較大的風雨天氣。
  • 10月捅了「颱風窩」!17號颱風還未消失,18號莫拉菲或即將生成
    18號颱風莫拉菲也將出現了,同時按照GFS的情況來看,19號颱風天鵝可能也要出現,我們來一個一個的看,這颱風和颱風胚胎看上去有點多。從風雲衛星圖像來看,除了17號颱風沙德爾的發展,位於菲律賓東部地區的颱風胚胎最為明顯,還有就是在中部地區也有一個熱帶低壓區,如今最為明顯的就是98W颱風胚胎。
  • 2020年16號颱風浪卡最新消息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天氣是非常可怕的,狂風暴雨甚至還會造成自然災害,但是對於沿海地區的人們來說,颱風天氣是常常會有的,大家注意好防範就可以了,近期又有颱風天氣了,不少小夥伴在關注16號颱風,大家都知道颱風都是有編號的,那麼關於16號颱風你知道多少呢?
  • 颱風名字起源及2012年颱風命名表一覽
    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 日本海水熱成「火鍋」,氣象廳警告:當心颱風強襲
    而日本以南洋面近期因為缺少颱風活動,副熱帶高壓又持續控制,海水熱量更是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程度——9月1日,日本氣象廳發布新聞稿指出,在這個8月,以日本南部為中心的西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水溫度大大高於正常水平,尤其是日本關東東南部、四國/東海沿岸和衝繩以東,更是達到了1982年以來的最高值!
  • 颱風最新播報:29號「天兔」正式生成!「雙颱風」共舞正式開啟!
    颱風最新播報:29號「天兔」正式生成!「雙颱風」共舞正式開啟!11月22日下午,整個西北太平洋上仍舊活躍著兩個熱帶氣旋:熱帶低壓33W和28號颱風萬宜。從整個衛星雲圖上看,一西一東,情形非常壯觀。先說33W吧,氣象機構和愛好者們一路從98C颱風胚胎開始跟蹤,直到今日。大家一致看好它會成為新颱風,結果相繼被27號桃芝,28號萬宜給「截胡」 了。不過就在剛才21時,一個消息來了。日本氣象廳正式宣布:熱帶低壓33W開始脫離低壓身份了,正式升格為今年第29號颱風天兔。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2018第三號颱風名字:傑拉華(Jelawat)  2018第二號颱風名字:三巴(Sanba)  2018第一號颱風名字:布拉萬(Bolaven)  附颱風命名表  2000年之後至今,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命名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國際編號。
  • 2019年第13號颱風玲玲最新消息 颱風胚胎混戰誰會是玲玲?
    2019年第13號颱風玲玲最新消息>>  颱風玲玲9月2日消息:  @weatherman_信欣:【颱風玲玲生成 花落菲東】今晨日本氣象廳將菲律賓東邊的低壓b率先升級,成為13號颱風玲玲,在3個低壓的命名爭奪戰中,搶得先機。
  • 28號颱風萬宜昨天剛生成,機構數據顯示29號颱風天兔也快來了
    深秋季節,到了十一月下旬,隨著昨天今年28號颱風萬宜的命名,最近小夥伴們關注的三個熱帶氣旋已經有兩個成臺了,剩下一個29號天兔,不出意外的話,24小時之內估計也能命名。雖然萬宜如願拿到了戶口,不過大風圈看到,有一些關注颱風的小夥伴們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滿意,因為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大風圈已經介紹過了,也就上周西太地區同時出現了三個熱帶氣旋,他們分別是91W、98C和92W。
  • 26號海鷗生成,它是一個好颱風!權威預報:將給我國帶來抗旱喜雨
    11月13日上午,從衛星雲圖上看,西太平洋上的多颱風胚胎共舞的情況已經升級成為雙颱風共舞的狀況,一個是位於菲律賓以東的26號颱風海鷗,一個是位於西太平洋深處關島以東的25號颱風風神,在深秋時節這樣的雙颱風共舞還是不多見的。
  • 2019年17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塔巴登陸時間地點
    @weatherman_信欣:【17號颱風塔巴生成】今天下午日本氣象廳將臺灣東邊的低壓升級,17號颱風塔巴生成。這個颱風不登陸我國,22日前後可能從日本九州和韓國南部之間穿過或登陸。因為颱風西側有高空槽東移打擊大陸上的副高,後期在西風槽和東側單一副高引領下,路徑走出一個弧線。
  • 6號颱風米克拉已生成,這次的颱風會是好颱風嗎?
    今年7月,福建因「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登上熱搜,或許是因為7月並沒有準備好的西太平洋壓抑了太久,8月的它熱帶系統活動迅速變得活躍起來—在今年第五號颱風薔薇生成一天後,8月10日中午前後,日本氣象廳宣布今年第六號颱風米克拉也正式在南海生成。在西太平洋正式形成雙颱風的局面。
  • 日本又被水淹!颱風浣熊「倒槽風暴」突襲,氣象廳:局部超海貝思
    10月18日晚,從日本氣象廳提供的日本雷達圖上看,日本多地正在被一道雨帶籠罩著,從雷達上看,不少地方的雷達回波都還很強,出現了30mm/h-50mm/h的較強回波,代表日本多地都正在經歷傾盆大雨。而從日本氣象廳的監測數據上看,日本本州島南部、四國島等地的雨量還比較大,一些地方日降雨量已經超過100毫米乃至300毫米以上,屬於大暴雨-特大暴雨級別,在這當中,日本三重縣的尾鷲單小時降雨量達到了驚人的126.5毫米,逼近當地單小時雨量的歷史記錄,同時日降雨量也超過500毫米,比之前19號颱風海貝思到來的時候降雨強度強了四倍還多。
  • 剛剛,14號颱風「摩羯」生成!未來幾天,福建的天氣將...
    14號颱風「摩羯」剛剛生成!影響江浙滬閩概率很大!還有一個颱風胚胎蠢蠢欲動!很可能影響我國!趕緊搬好你的小板凳帶上瓜子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14號颱風正式生成!01今天中午12點17分14號颱風「摩羯」正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