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校園貸」,
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全國已經發生多起大學生
受「校園貸」控制而被迫輟學
直至傾家蕩產的案件。
如今「校園貸」正把魔爪伸向中學校園。
什麼是校園貸
校園貸也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只要你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鬆申請信用貸款。近年來,高利貸披上了「校園貸款」的外衣,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純潔的校園,很多學生因涉世未深,缺乏判斷能力,便輕易陷入校園貸泥潭。
請關注以下內容
1
國家禁止「校園貸」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曾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範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2
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原因
近兩年,部分大學生為什麼借前後會陷入校園貸的泥潭,主要是因為未來要償還的利息很高,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利息,學生還要去借這個貸款呢?是因為很多所謂的網絡平臺機構,在宣傳方面做了不誠實的宣傳、虛假的宣傳,告訴學生這個貸款很方便,很便宜。學生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金融知識還不是很豐富,去借了貸款,最終成了高利貸,利滾利,有的學生到了還不起的狀態。社會上不良的網貸機構,虛假宣傳,引誘學生,造成了這種現象。
3
要理性選擇貸款
針對「校園貸」,教育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是銀監會、公安部、網信辦、工商總局幾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很多措施、很多文件來治理校園貸的問題。特別要注意的是教育部和銀監會、人力資源部聯合印發了規範校園貸管理的文件。
據了解,不少銀行已經開辦了這項業務,像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同時,教育部也要求各高校要認真做好學生的教育,加強對學生金融知識的教育,加強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引導學生不要上當受騙。
為了避免更多同學上當受騙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針對此問題特發通知
也許有些同學不以為然
那麼就看看它的案例和危害吧
1、2020年2月20日,王同學接到電話,對方稱王同學用學生證在很多貸款平臺註冊過信息,必須註銷學生認證不然影響徵信。在對方的威脅誘導下,王同學在京東平臺貸款4000元轉給對方,又在支付寶借唄貸款5000元轉給對方。對方給王同學發來了這兩個平臺註銷成功的截圖,接著又讓王同學在美團和小米金融貸款,王同學才發現被騙並報警。
2、2020年5月24日,李同學接到一個電話,稱李同學在2017年時註冊過校園貸的信息,並準確的說出了李同學的身份證號,要求李同學註銷校園貸。由於對方所說的信息都正確,於是李同學便相信了對方,在對方的指導下,下載「中郵錢包」APP貸款16000元並轉入對方帳戶,對方又讓李同學在「小米金融」、「58同城」、「微博」貸款共計46000元,全部轉入對方的帳戶。對方隨之掛掉李同學的QQ電話,從此無法聯繫,李同學背下了七萬多元的債務。
3、2020年6月7日,畢業5年的玉米同學接到自稱是**金融APP客服電話,稱玉米在上學時使用的貸款APP都是其公司做的,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明文禁止"校園貸",現需要她配合清零、註銷所有APP帳戶,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
玉米信以為真,立刻添加客服QQ號,按照客服的要求一步步完成操作。首先是"清零",先到下載各貸款APP並實名註冊,並按照顯示額度進行足額借貸至本人銀行卡。然後把銀行卡內剛貸來的錢,全部轉到客服指定的「對公帳戶」,並發送轉帳截圖為證,由客服來協助完成"銷戶"操作。玉米多次轉帳後才驚覺被騙,遂撥打110報警。
那麼面對校園貸
我們該怎麼做呢
0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抵制盲目消費、跟風攀比
02
如有正當資金需求的,應當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辦理
03
保持理智,涉及人身威脅應當立即報警
校園貸猶如一顆毒瘤
時刻危害著社會
希望同學們能夠時刻警惕
不要讓校園貸侵害你的生活
警方提示
當接到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處理「貸款徵信問題」時,一定要提高警惕,登錄官方平臺或撥打官方客服核實貸款信息!並牢記個人徵信是無法人為修改的!
遭遇詐騙,一定在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來源:牡丹江網警巡查執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