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很少有人經常關注自己的腳部皮膚,我們都經常會給自己的臉敷個面膜,有時還會給雙手做個手膜,卻忘記了保養自己的雙腳。
很多人就會發現自己的腳後跟特別的乾燥,有時還會出現裂口的現象,有時候就會直接把腳後跟上的幹皮撕掉,一不小心還會出血,甚至走路的時候還會疼,為什麼經常出現腳後跟乾裂的情況呢?
腳後跟乾裂怎麼回事?這些原因是禍根
第一個,腎氣不足
中醫認為,人體腳後跟的位置屬於腎經, 如果有女性朋友有婦科炎症的話,可能腳後跟的位置就會出現疼痛。
所以,在中醫裡,如果腳後跟的位置經常出現了乾裂、或者疼痛、或者是出現了奇癢無比的現象,就有可能是提示腎氣不足的現象。
因為腎氣不足就會導致經脈不通,腳後跟的皮膚就失去了濡養,而且腳後跟還經常的會有摩擦,所以就會出現異常的乾裂情況。
第二個,身體缺乏維生素
如果我們的身體缺乏維生素,比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等,就會讓皮膚的彈性變差,缺乏維生素還會影響的皮膚再生功能。
腳後跟的位置屬於神經末梢,相對血液循環就比較差,如果加上天氣比較乾燥,就會經常出現乾裂的現象。
為了保護好身體的皮膚,生活中就要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證人體有足夠的維生素,以免導致皮膚裂開而引起疼痛。
第三個,病菌入侵
夏天的時候都是穿著涼鞋或者拖鞋,雙腳外露會與外界直接接觸,這樣就容易遭受細菌或者真菌的感染,如果平時免疫力比較低,也會降低了皮膚的抵抗力。
如果雙腳受到了這些病菌的感染,也會出現開裂起皮的現象,這時需要及時的進行調節和治療,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第四個,糖尿病併發症
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謝不好,就會影響到末梢神經的血液循環,進而也會影響到周圍的皮膚,會影響表皮細胞的再生功能。
如果糖尿病的患者,出現了腳後跟乾裂的現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狀,需要引起重視了。
腳後跟乾裂怎麼辦,3個習慣要改
1.注意腳部的保暖
平時要注意腳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冬季,要特別注意穿好襪子和暖和的鞋子。腳後跟經常乾裂的人,夏季也儘量穿上透氣的襪子和鞋子。
2.不要用強鹼性洗滌劑洗腳
注意平時不要用鹼性很強的洗滌劑來洗腳,還要禁忌經常頻繁的洗腳,注意洗腳的水溫也不要太高。洗完腳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毛巾擦乾雙腳,儘量不要自然風乾。
3.不要挑食
生活中注意不要挑食,多吃富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這樣身體的維生素才不會缺乏,多吃胡蘿蔔、綠色蔬菜等,對預防腳後跟乾裂也會有效果。
1個妙招幫你解決腳後跟乾裂
橘子皮泡腳
可以將晾乾的橘子皮煮水來泡腳,可以使裂口處的硬皮慢慢變軟,有效的緩解乾裂的情況。另外,也可以用新鮮的橘子皮汁,塗擦在手腳乾裂的地方,也可以是手腳乾裂的地方硬皮變軟。
泡好腳後,擦乾雙腳,立即塗抹一些保溼性較好的乳液,幫助皮膚鎖住水分,同時也可以軟化腳後跟上的角質層,可以有效的防止再次乾裂。
腳後跟出現乾裂時,注意不要用手去撕,以免形成傷口,導致感染,主要也不要穿太高或者太緊的鞋。出現腳後跟乾裂,也要減少走路,走路摩擦會導致情況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