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鐘的北京,天色向晚,先生下班推門回家。此時家中情景是這樣的——妻子正在廚房炒菜,油煙機嗡嗡作響;孩子在客廳兒童座椅上哭得撕心裂肺,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寶媽操著鍋剷出來,說了句:「老公你回來了。」然後趕緊把安慰奶嘴塞到孩子嘴裡,「寶寶乖,媽媽炒完菜馬上就來!」
先生放下挎包,一臉不悅地指責:「一天到晚連個娃都看不好嗎?怎麼又讓她一個人哭!」
「你可真有意思,孩子要哭,能怎麼辦?你小時候不哭嗎?」寶媽有點來氣,「老公,別光看著,幫我逗逗孩子,一會菜糊了!」
「你帶孩子,怎麼老這裡磕那裡碰?」
「她怎麼又發燒了?」
「家裡這麼吵,我休息不好影響工作。」……
寶媽的心裡,也住著一個小女孩。
這樣的話,寶媽聽過太多太多。同事曉玉搖頭說過一件小事:「自從有了孩子,我老公就住書房,跟我們母子再沒沾過邊。孩子哭得特別厲害的時候,人家推門進來,就直愣愣催促,你趕緊哄下,老讓人家哭!」老天爺呀,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都哭都鬧,像個木偶人似的大人該不放心了。
「在我們寶媽最需要心理安慰,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總有不理解的,不理解就算了,還常常說些無腦的話傷害別人。我公公就覺得帶娃是這個世界上最輕鬆的事情,古往今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曉玉嘆息道,「年輕時不懂,現在懂了晚了,女人嫁人真的是嫁給一個家庭,不光要看對象,更要看對方父母是怎樣的人。」
復盤一下,全職寶媽每天都是怎麼過的:孩子醒得早,六點鐘就得起床換尿不溼,洗屁屁,衝奶粉。寶媽草草吃完早飯,推著孩子出門遛噠放風,順便買菜。買完菜回家,本想做家務,卻被拴在孩子的早教課上,還得陪著一起遊戲,照顧寶貝大小便、衝奶粉、切水果、榨果汁、做輔食,淘寶購買嬰幼兒用品……碰上特別粘人的寶寶,做飯的時候得背在背上,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不然就哭得撕心裂肺。一天三頓,寶媽都是湊合著吃的。中午孩子好不容易睡會,寶媽得見縫插針洗衣服、掃地、拖地,整理內務……
無助的時候,想到光。
「最無助的時候,孩子不聽話,我真打過!」曉玉說,「唉,動手打娃的不是好媽媽。我心裡也特後悔,可是下次脾氣上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最誇張的時候,孩子哭,我也哭,感覺自己真的要撐不住了。」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下午,又該張羅晚餐了。
這樣忙碌、枯燥,沒有周六日,沒有朋友圈,甚至無人認可的生活,每個寶媽都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孩子健康快樂還好,一旦頭疼腦熱,見著吃不下喝不下、蔫瓜樣子一般的寶貝,寶媽簡直比孩子還痛苦,恨不得代替小傢伙生病。孩子生病的夜晚,寶媽往往睡不成覺,忙著給娃降溫、換衣服,這個時候真想多幾個幫手,可是身邊那位,正鼾聲如雷。
現實中總有人覺得寶媽輕鬆,如果上班和帶娃有的選,大部分寶媽都會選擇忙時上班,閒時帶娃的。「帶娃,比上班累多了。」曉玉苦笑道:「自從有了娃,你看我,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黃臉婆,為了哺乳,辛辣食品戒了,化妝品不用了,好看的衣服也沒法買。天天窩在家不出門,幾套睡衣包打天下。想到養孩子成本這麼高,平時也不敢大手大腳花錢了。」
生活磨礪我們,也教會我們很多很多。
寶媽再想融入社會,重新進入職場,那更是難上加難。正因為自我價值得不到充分彰顯,才有那麼多寶媽心理崩潰,患上產前抑鬱、產後抑鬱,朋友圈裡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寶媽,隔三差五就發那種歇斯底裡想要逃離的圖片和文字,連「這種日子真不是人過的」都說出來了,這內心是有多掙扎。
全職寶媽的安全感,來自於老公的疼愛和理解,來自於大家庭的支持,來自於對家庭財政大權的掌控。幸福的家庭,成員間互相理解,互相幫扶。帶孩子這件事,真的需要雙方父母搭把手,不然年輕的寶媽應對不了。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寶媽,都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孩子風一吹就會長大,小時候孩子是不容易帶,歲月經年再回望,也許這已是最可留連的美妙時光。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