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裝修疾病案例逐年遞增,消費者對於環保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面對現狀,行業的混雜,證據的難以取證,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困惑,也給執法者帶來尷尬。
去年2月,從事軟體行業的吳先生為迎接孩子的出生,專門為新居的臥室定製了5個木製衣櫃。衣櫃的提供商為某定製家具企業,吳先生與商家籤訂了合同,並支付了26800元的費用。
吳先生告訴記者,商家的宣傳單張上承諾,商品是由環保材料構造,甲醇含量低於國際標準,並表示衣櫃晾曬10多天後就可以使用。但直到10月份,衣櫃的氣味依舊很大。吳先生曾與商家進行溝通,雙方沒有達成糾紛處理共識。10月下旬,吳先生委託具國家權威CMA資質的檢測機構對主臥和客房空氣中的甲醛、苯、氨等項目進行了採樣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主臥甲醛濃度為0.183mg/ m3,客房甲醛濃度為0.191 mg/m3,均超過了《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規定甲醛含量不高於0.08mg/ m3以及民用室內裝修工程環保驗收檢測規定不高於0.10 mg/m3的要求。得到檢測結果後,吳先生要求商家更換衣櫃或清除甲醛的味道,但商家表示該情況不屬於質量問題拒絕處理。
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據質檢總局的檢測報告顯示,抽檢的857家企業生產的878批次木製家具中,有157批次檢出不合格。其中,不合格項目涉及有害物質甲醛釋放量的有75批次,佔不合格總數的47.8%。
從各省抽查結果看,河北、遼寧、黑龍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7個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上海、貴州2個省(市)不合格產品檢出率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分別為16.7%、17.5%;北京、吉林、河南、廣東、甘肅、寧夏、新疆7個省(市、區)不合格產品檢出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報告顯示,廣東省內抽檢的100個批次產品來自100家企業的產品,合格率為75%,高於吉林、河南、寧夏和新疆等地。
據專家分析,木製家具甲醛釋放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甲醛含量超標、人造板和膠水甲醛含量未經檢驗、企業生產工藝落後等。
證據難成 維權不易
廣州億家淨室內汙染監測治理中心技術人員楊先生告訴記者,對於板材的質量檢測,國家**高標準是E0級別,絕大多數的板材都能達到規定的E1級標準。但板材釋放甲醛等化學成分,會有疊加作用,室內空間越小,甲醛濃度就會越大。他認為,空氣品質報告難成維權有力證據。室內空氣品質包括了其它裝修和物件在內的整體效果,難以證明指定的物品與空氣品質差有直接關係。針對吳先生的情況,除非提供購買衣櫃前的空氣品質檢測報告,證明空氣品質變差因購買衣櫃後才發生,才具有一定說服力。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維權專家也表示,商家標稱使用了符合國家要求的材料,但吳先生委託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的是室內環境空氣品質,兩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消委會同時指出,在調解此類家具氣味大或化學物質釋放含量超標的案件時,商家往往要求消費者出具檢驗報告證明產品不合格,這會加重消費者維權成本。據《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標準,檢測木製家具的實驗方法為乾燥器法,即把家具切割成小塊進行檢測。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若要做家具的板材檢測,需通過鑽孔等方式取樣檢測,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家具的完好性。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曾公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的徵求意見稿,提出使用氣候艙法來檢測家具甲醛含量,行業專家把這種試驗方法稱為「無損檢測」,但目前標準修訂**終版本還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