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宣傳誘惑神坑,你踩過幾個?

2020-12-18 中國環境

  最近後臺有個奇怪的現象。 

  奶粉評測文章下留言:益生菌呢? 

  米粉評測文章下留言:求測益生菌! 

  膠原蛋白文章下留言:測下益生菌吧! 

  葉酸評測文章下留言:啥時候測益生菌? 

  VD評測文章下留言:益生菌也測測唄? 

  更有家長直接在上新文章下留言, 

  寫下他(她)內心深處的渴望: 

 

  「 益   生   菌 」 

  實力寵粉的魏老爸坐不住了,天天往評測部門跑,和評測老司機們談談心啊,聊聊天啊,emmmm...過程不說了,總之,你們要的益生菌評測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益生菌」的概念一直都很火,減肥、增強免疫力、止瀉、抗癌等等改善健康的功效都跟益生菌「搭」上了,很多嬰幼兒食品,如奶粉米粉中,也開始添加益生菌。 

  雖然已有一些嚴肅的科學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是有一定好處的。但魏老爸仍不推薦隨便服用「益生菌」產品。因為科學研究的結果是一回事,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產品嘛,呵呵,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次我們搜集了市場上 28 款針對嬰幼兒童的益生菌產品進行硬性指標上的篩選。 

     

  篩選結果如下: 

   

 

 ↑↑↑ 以上為益生菌評測結論 ↑↑↑ 

    

  

  或許您心儀的產品沒有進入評測 

  

  市面上品牌眾多,時間人力有限 

  無法一一覆蓋,請見諒 

  也無需在後臺和留言處提問 

  「xx產品為什麼沒有測? 

  xx牌子的怎麼樣啊?」 

  恕無法一一回復 

  

  下面是乾貨,需要耐心 

  下面是乾貨,需要耐心 

  下面是乾貨,需要耐心 

  Ready ? 

  . 

  . 

  . 

  . 

  . 

  . 

  Andiamo ! 

   

   

  

  簡單說下益生菌。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給出的定義,益生菌指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夠對宿主(動物、人體)健康帶來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當選成為「益生菌」需有 3 個標準: 

  ◆ 為特定功能的細菌  →  即 「菌種符合規定」 

  ◆ 對人體產生明確的健康好處   →  即 「效果和安全性經過評估」 

  ◆ 有足夠的量能到達腸胃  →  即  「數量夠多,活性足夠」

  需要注意一個問題! 

  在上述介紹中,並沒有提到益生菌有治療作用。建議大家不要用益生菌產品代替醫生開的,用於疾病的 OTC 藥品。 

  了解了益生菌本尊,下面我們就從「所用菌種菌株」、「成分配料」、「產品形態」、「活菌數量」等方面來解讀本次的益生菌評測。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有很多坑,大家慢慢看。 

   

   

  要知道,嬰幼兒的食品可以使用哪些益生菌,國家衛計委可是有規定的。 

  有,且只有以下 7 種,是可以給寶寶選擇的 

 

  寶爸寶媽們一定要記住,這 7 種菌種不僅中文的名字要一樣,英文的菌株號也要一致!切記切記! 

  

  ▲ 表格可保存收藏 方便比對 

  以上菌種是前衛生部及後來衛計委組織專家評審,經過安全性評估,確定可以用於嬰幼兒食品中的。所以添加的菌種菌株不對的、以及沒有標註具體菌種菌株的產品,安全起見,我們只能「踢掉」了。 

  28 款益生菌產品的篩選情況如下:

     

  

  共計 12 款產品添加了不在國家批准範圍內的菌株、或未明確標註添加的菌株型號,很遺憾,近一半的益生菌產品止步於這一輪的篩選。 

    

  

   

   

  仔細一看,大部分的益生菌都是食品類(固體飲料),執行的標準也是《GB/T 29602-2013 固體飲料》。白話來說,就是商家可以不用嚴格按照嬰幼兒食品的標準來做他自己的產品了。 

  但寶寶吃的東西,魏老爸堅持,不適合嬰幼兒的東西不能亂加! 

    

  成分篩選中,我們發現了不合規的、不合適的、需要注意的 3 類物質分別來說說。 

  Ξ  不合規的:甘露糖醇、菊粉 

  5 號產品配料裡加入了甘露糖醇菊粉,是 不 能 給寶寶食用的東西! 

   

  ▲產品包裝截圖 

    

  根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甘露糖醇只適合用在糖果類產品中。 

   

  ▲標準截圖 

  菊粉、L-阿拉伯糖、低聚木糖等,都屬於以前衛生部批准使用的新資源食品,但是不適合用在嬰幼兒食品中 

   

  ▲《衛生部監督局關於含菊粉食品標識有關問題的批覆》截圖 

  Ξ  不合適的:糖分 

  如 4、12、18、24 和 25 號加入了大量「白砂糖」、「蔗糖」、「葡萄糖」。它們會加重寶寶的口味,並有增加齲齒的風險,膳食指南建議在嬰幼兒的輔食中儘量不加糖或少糖。 

   

  ▲25 號產品含量最多的是葡萄糖 

  Ξ  需要注意的:乳製品 

  有些產品含有奶粉,增加了益生菌粉的營養成分,但是對牛奶過敏的寶寶不要選 

  Ξ  需要注意的:益生元、麥芽糊精 

  低聚葡萄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以及抗性糊精,俗稱「益生元」,他們是益生菌的「專屬食物」,可以刺激益生菌的生長,同時又不會被腸胃代謝,不產生熱量還可以到達大腸改善便秘。 

   

  

  咀嚼片劑或膠囊形式的益生菌產品會讓寶寶吞咽困難,不推薦 

    

  液態益生菌也不推薦。因為益生菌的活性和穩定性都得不到保障。即使用冷鏈運輸,也存在溫度失控的風險。《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明確表明,不提倡以液態形式生產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活菌產品。 

  

  ▲《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截圖 

  因此,儘量選擇乾粉製劑的益生菌產品會更有保障。 

   

   

  

  《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中規定活菌數量不少於 10^6 CFU/ml(g)。 

   

  ▲《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截圖 

  這一點,所有產品標註的益生菌含量都達標了 

  至於產品中實際存活的益生菌數量有多少?寶寶吃到肚子裡還有多少能存活到腸道?我們已經安排送測中,期待我們的評測結果吧! 

   

  

   

  1、益生菌要選擇經過評估的菌種(針對寶寶的一共 7 種,具體到菌株),也要有足夠的數量和活性。 

  2、儘量選擇成分裡不含 甘露聚糖、菊粉、L-阿拉伯糖、低聚木糖 以及 不添加糖分的;選擇添加 低聚葡萄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 等 益生元 的更好;牛奶過敏的寶寶不要選含有 奶粉 的。 

  3、儘量選擇 乾粉製劑 的益生菌。 

    

  最後分享幾個大家最多關注的小問題。 

  分享一:保健品類和 OTC 類產品 

  包裝左上角有「藍帽子」標誌的保健品和有 「OTC」 標誌的藥品類,往往使用的菌種不是適合嬰幼兒的,它們適合 3 歲以上的兒童。 

  如果有嚴重腸胃不適、腹瀉之類的疾病發生,請遵醫囑,建議儘量選擇 OTC 類的益生菌。 

  分享二:添加益生菌的奶粉和米粉怎麼樣? 

  看過我們之前奶粉文章的家長應該記得,奶粉的推薦衝泡溫度是 70℃,而益生菌粉通常衝泡的溫度要求是 40℃ 以下(多數益生菌在 37℃ 活的最「滋潤」),70℃ 對益生菌的活性破壞會很大,所以對於益生菌奶粉和米粉的效果,魏老爸心中是打個大問號的。 

相關焦點

  • 美縫劑的坑,你踩了幾個?
    美縫劑品牌也是越來越多,大家都想佔領一份市場份額,所以呢,網上搜美縫劑的時候,會蹦出無數的品牌,個個包裝高大上,真不知道如何選擇。當然,網上有很多教你如何挑選美縫劑的文章和視頻。無外乎是教如何通過聞氣味、光澤度、黏稠度、硬度什麼的來判斷好壞。可是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美縫劑都買回來一個個打開試吧?
  • 奶粉中加益生菌有用嗎,不少家長踩過的坑,益生菌真的是萬能嗎?
    從這個定義來看我們來解讀一下:益生菌含量要足夠,其次這種益生菌必須是國家或者世界權威部門指定或者推薦(有科學證據為基礎的),強調的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一種微生物。所以家長選擇益生菌關鍵:劑量是否足量?是不是權威推薦?到底腸道內是不是活的?按照這3個標準去選擇益生菌就對了,否則就是坑人。
  • 考研的24個「坑」你踩過幾個?都是過來人的血淚史
    大家好,這裡是考個研吧!考過研的人多多少少都踩過考研的坑,都是上岸的學長學姐血淚史……快看看你踩過幾個?沒踩過的快避開!1.每天學了多少小時,不代表你學會了多少。2.不用看別人學到哪,把握好自己的進度就好。3.偶爾失眠是正常的,偶爾學習效率不佳是正常的。
  • 考研的24個「坑」你踩過幾個?都是過來人的血淚史!
    考過研的人多多少少都踩過考研的坑,都是上岸的學長學姐血淚史……快看看你踩過幾個?沒踩過的快避開!1.每天學了多少小時,不代表你學會了多少。2.不用看別人學到哪,把握好自己的進度就好。千萬別熬夜,夜裡兩點只會降低你的智商。5.不要一味追求早起,如果五點起讓你困一天,還不如七點起。6.每次的高效學習基本也就一個小時左右,給自己五分鐘休息,不要想一直學3個小時。7.
  • 媽媽的真實聲音:藻油DHA選擇的坑,你踩過幾個?
    雖然早有老爸測評和小紅花測評過市面上的藻油DHA產品,但是面對種類繁多的DHA產品,相信很多寶媽都是一路踩坑過來的。作為一個求知慾旺盛、又喜歡買買買的媽媽,剛開始接觸藻油DHA時,覺得網紅產品、銷量高的藻油DHA,跟過風買了準備給寶寶吃。當產品真的到手,把膠囊戳破後給到寶寶吃,就遇到寶寶怎麼也不吃這個藻油DHA的情況。
  • 這幾款面膜埋下的坑,來看看你踩了幾個?
    這幾款面膜埋下的坑,來看看你踩了幾個?愛上化妝的美眉們,化妝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護膚哦!不過最近小編發現很多寶寶們買的面膜有點不如人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排一下坑,讓後面沒踩坑的寶寶們注意一下,好好保護自己的皮膚哦!
  • 想不到,適合孩子吃的益生菌只有這9種,不要踩坑
    於是,越來越多的媽媽們開始給寶寶吃益生菌,希望通過益生菌調理好寶寶腸道,實現:寶寶腸道越輕鬆,媽媽眉眼更放鬆 的美好願景! 不過,踩了不少坑的眾多媽媽們發現,為什麼我買的益生菌沒有用呢?孩子吃了沒作用,反而還耽誤了病情!
  • 想不到,適合孩子吃的益生菌只有這9種,不要踩坑
    於是,越來越多的媽媽們開始給寶寶吃益生菌,希望通過益生菌調理好寶寶腸道,實現:寶寶腸道越輕鬆,媽媽眉眼更放鬆 的美好願景!不過,踩了不少坑的眾多媽媽們發現,為什麼我買的益生菌沒有用呢?孩子吃了沒作用,反而還耽誤了病情!
  • 英語啟蒙的幾個坑,你踩過了嗎?
    它們就像是啟蒙英語的坑,家長常常因為急躁和焦慮而踩到它們。而且其中幾個,我自己也踩過,並且也因為這些錯誤,導致Percy在一歲多時的第一次啟蒙以失敗告終。如果不能避開它們,英語啟蒙基本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所以請家長對號入座,小心繞行。
  • 選品要避免的坑,你踩了幾個?
    產品好,品牌不錯,市場前景也不錯,是不是就是你的菜了?不一定!因為選品時除了考察商品本身,還要考量跟自己的匹配度,孤立的看商品來選品,是不科學的,要考量匹配的問題,對此,不少經銷商踩過坑,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坑?1.
  • 讓牙齒變白的坑你踩過幾個?
    隨著這幾年微商的火爆,更是誕生了3D/4D/5D/6D納米「浮雕美牙」的技術。升級換代之快,簡直毫無節操。但5D和6D是個什麼鬼,就不得而知了。納米是近幾年比較火爆的高分子材料。在名字裡面加上納米兩個字,的確是瞬間科技感爆棚,聽著就不是一般人消費(踩)得起的服務(坑)。
  • 盤點那些年踩過的美妝坑,快來看看你還在坑裡嗎?
    更何況,每個人的皮膚狀態和美妝要求都是不同的,說不定別人強烈安利的產品就是你瘋狂拔草的。總而言之,想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款產品簡直太難了,需要經過不斷的嘗試。相信我們都一樣,在變美的道路上踩過不少的坑。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那些年踩過的美妝坑,快來看看你還在坑裡嗎?
  • 考研路上踩過的坑,避雷指南
    首先我想申明我不是考研大神也不是學霸,只是單單從我考過研我踩過的坑和我閨蜜踩過的坑想告訴大家,雖然在學習路上不能一味地趕進度但是也不能用以為把基礎打牢再去強化。研究生考試選拔選的就是在有限時間內掌握知識並運用,真的沒有時間讓我們慢慢的學習。
  • 師兄師姐踩過的這些坑,高中的你記得避雷
    ,希望看到這兒的你,能避開百分之九十的坑,走向成功。A:又要交錯題本,直接抄幾個題好了。B:抄都懶得抄,直接剪下來貼上去就可以了。C:我還是慢慢整理錯題吧。一個月後的某次考試。A:啊這個題好眼熟!B:我記得我剪到過這個題!C:這是書上XX頁XX題,老師也講過很多次。
  • 職場十年,見過大多數人都掉進過的五個坑,你踩過幾個?
    只要進入職場,踩坑是很正常的,當然坑有大有小,關鍵最後能否爬出來,以後儘量避免,提升自己,這才是踩坑後最需要注意的。在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你的職場關係處理不好日子就很難熬,想要升職加薪更是遙遙無期。回顧十年職場,我總結了大多數人都踩過的職場大坑,並且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正處於坑中的你,有所啟發及幫助。
  • 這個面膜的坑,你踩過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面膜的坑,你踩過嗎?日前發布的《上海市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工作指南》也規定:對於醫用冷敷貼、冷敷凝膠、液體敷料等產品,說明書、內外包裝標籤、產品宣傳等信息載體中,關於產品型號/規格(包括產品名稱、產品描述等)的表述內容均不應體現超出備案產品描述以及預期用途範疇的表述內容,例如:修護(修復)型、精華型、消腫止痛型、緩解過敏型、抑制色素沉著型、消痘型、抗炎型等。
  • 年終總結:這一年踩過的坑
    有句古老的諺語:沒有踩過坑的產品經理不是好的產品經理。因此,工作之外,我專注的只有一件事:踩坑。踩坑,是項技術活。有的人踩坑,踩的七歪八扭,深淺不一。這種踩最後就只剩下坑。我呢,稍微踩的好點,踩的坑都圍繞著同一個基點:教育行業的產品經理。這個詞可以分成兩截理解:教育行業、產品經理。
  • 家長都踩過的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2、孩子純奶粉餵養,但拉粑粑總是綠色的,吃了益生菌也沒見效果,怎麼回事呢?大便綠色不用擔心,綠色是因為孩子膽汁分泌沒有轉變為糞膽素。孩子只要飲食正常,精神好,不用太擔心大便的顏色。歲以內建議以配方奶為主;3歲以後可以喝鮮奶和酸奶,但需要注意的是,喝鮮奶需要看孩子有沒有過敏和乳糖不耐受;5歲以後喝什麼奶都沒關係,但如果孩子腸道功能稍微差點,建議可以多喝酸奶,因為蛋白質經過發酵更容易吸收,補充益生菌
  • 寶寶需要補充益生菌嗎?何時需要補充益生菌?益生菌怎麼吃?
    看完這篇,你是不是終於知道益生菌是什麼也頭一次發現自己說得很溜的「益生菌」,這3個漢字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原來是這麼個過程。回想一下,在給你家寶寶使用益生菌的時候,哪些事情你是做對的,哪些坑你是不小心踩過的?都在留言裡和小南說說吧,也能給其他爸媽提個醒、傳授點經驗。好了,關於近期爸媽最關心的益生菌話題,今天就說到這裡了。下次我們說點別的熱門話題哦。
  • 實用技能 | ppt裡你踩過的那些坑
    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想到上期的「word裡你踩過的那些坑」,今後歡迎留意實用技能組針對常用在線工具的「踩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