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36歲做他的老師,42歲赴法留學,57歲毅然走長徵

2020-12-11 心安歷史說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

圖|毛澤東和徐特立在西北保育院(延安時期)

在撤離的前幾天,毛澤東來到了楊家嶺,他從前的老師徐特立住在這裡,根據工作安排,徐特立即將被調到華北解放區工作。

毛澤東詢問老師一路上還需要什麼,徐特立的乾女兒徐乾知道毛澤東有兩個熱水壺,她考慮到徐老年紀大了,一路上都需要喝熱水,脫口而出要一個熱水瓶。

毛澤東笑了笑,點頭答應了徐乾,和老師坐了一會兒就走了。毛澤東走了之後,徐特立非常嚴肅地批評了徐乾:"毛主席很辛苦,又一直在最前線,更加需要這些,我要熱水瓶幹什麼?"

沒過一會兒,毛澤東真的捧著熱水瓶來了。得知徐乾被老師批評了,他哈哈一笑,對徐特立說:"徐乾做的對,不僅不該批評,我還要表揚她呢。"送來了熱水瓶,毛澤東還是不放心,反覆叮囑徐特立:"先生年紀大了,沿途一定要騎牲口,少走點路。"毛澤東之所以這樣叮囑,因為徐老在長徵途中總是把組織安排給他的坐騎讓給傷員,57歲的他在長徵途中吃了不少苦。

在最艱難的年代,毛澤東盡力為老師爭取最好的照顧。徐特立對自己這位救國救民的學生,不僅僅是滿意和驕傲,更是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

圖|徐特立

徐特立聽見有戰士對自己的孫女說:"你爺爺可是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連忙擺手:"莫這麼說,快莫這麼說。毛主席才是我的老師。毛主席年輕的時候,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聽過我的課,我只是他的一日之師。而毛澤東則是我的終身之師。在舊社會,我想對人民貢獻一點力量,但摸索了幾十年,找不到出路。1927年,我讀了毛主席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得到了啟發,看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在這個時候加入了共產黨。從那時候開始,我總是向毛主席學習著。"

毛澤東和徐特立之間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情誼,不僅僅是師生情,還是堅定的戰友、同志。

徐特立出身貧寒,4歲時兩位親人接連去世,家裡已經窮得揭不開鍋。年幼的姐姐不得已被送到了別人家做童養媳,10歲的哥哥跟著父親下田種地。即便如此,這個家還是無法維持,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12歲這年,徐特立被過繼給了一位伯祖母做孫子,依舊過著貧困的生活,衣服上打滿了布丁,家中柴米油鹽都要提前一年安排,按月按日分攤。

童年和少年時的清貧生活讓徐特立同情弱者、農民,即便後來滿腹經綸,依舊能和勞苦大眾打成一片。少年徐特立曾經和家人一同前往衡山朝拜。乘船之時,他看見船夫奮力搖槳,汗流浹背。無奈船隻逆水而行,行得極為緩慢。而船艙之中的幾名闊少在旁邊惡言惡語罵個不停,徐特立心中憤憤不平,發出感慨:"我如果是一船戶,我決不運人,只運豬。"

自小徐特立在學問上就是孜孜不倦的,他的刻苦認真近乎到了"痴迷"的地步。20歲這年,徐特立家中已經無書可讀,他住在偏遠的鄉下,也找不到可以借書的地方。當時一部《十三經註疏》的價格為15串錢,一本《莊子》就需要300文,徐特立年輕時教一年書也不過拿3串錢,家人還要吃飯,他實在買不起書,後來他做了一件讓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把祖母遺留給他的田地賣掉了一部分,全部用來購買書籍,並且計劃十年之內全部讀完,他稱此為"十年破產讀書計劃"。

對待教育,對待知識,徐特立有種近乎瘋狂的執著,在平常人看來"非瘋即傻"。然而就是因為做出了這些平常人絕對不願意做出的事情,徐特立才成為一個與眾不同學者。

圖|徐特立斷指寫下的八個字

1908年,因為反對張之洞的"鐵路國有"的政策,徐特立組織了長沙各校的師生舉行了湖南最早的罷課運動。

1909年,江蘇省諮議局議長張謇發表《請速開國會建設責任內閣以圖補救書》,並呼籲各省組織起來聯合請願。徐特立在修業學校演講,歷數列強的邪惡霸道和清政府軟弱罪惡。他悲憤不已,難以自制,熱淚如注。突然他從講臺上面跳了下來,跑進了廚房之中,取出一把菜刀,切開手指,書寫血書"斷指送行,請開國會",為請願的湖南代表送行。

1911年,徐特立任善化第一高小校長,他的理想就是"用教育來改革人心"。1912年,他和當時的長沙縣知事姜濟寰商議要在全縣辦一千所國民小學,此後他創辦了長沙師範,任首屆校長。除長沙師範,徐特立還創辦了梨江高小、五美高小、長沙女子師範等學校。

在徐特立看來,教育,應該是人民大眾的教育,而不應該是少數達官貴人的專屬。窮苦人民的子弟,更需要教育來幫助他們改變人生,那些常年遊蕩在長沙街頭的"野孩子",他們的讀書問題也需要解決。而曾經和徐特立交情甚好的教育司長陳潤霖不同意徐特立的意見,執意減少招生名額,淘汰教員。徐特立無法妥協,此時此刻他深切認識到官僚主義對於教育事業的阻礙。

徐特立擔任校長的工資本可以一家人衣食無憂,他卻將所有的工資都用來投資教育事業,幾年下來欠債六七百元。為了省錢,他謝絕所有的應酬,每天多上兩個小時的課,這樣一個月還可以多賺60元貼補學校。家裡的老屋改建之後,就成了五美高小的校舍,他和妻兒都搬進了簡陋的茅草屋裡面,為了不影響教學,他們都從後門進出。

圖|徐特立故居

徐特立的家屬們一直住在鄉下,夫人在家養豬種菜,以維持家庭的生活。徐特立節約每一個銅板,每次回家看望家人,80裡路全都靠步行,連往返的午餐他都捨不得吃,他隨身會帶著些家裡炒的薯片,在路上充飢。

徐特立的精力全在學生和教學上面,對自己的家庭卻很少照顧,家人們都非常理解他。而有的時候,家人不得不需要他的幫助。那時候,妻子剛剛生下小兒子正在坐月子,三歲的孩子卻生病了。徐特立在家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即便如此,他依舊沒有缺過一節課,上午上完四節課之後,下午就回家煮飯、煎藥、洗衣服、照顧產婦和病童,一直到深夜才能睡下。徐特立"先事業後個人,先學校後家庭"的崇高人格一直深深影響著他教過的學生和帶過的年輕老師。

徐特立從來都沒有官架子,他生活樸素,和老師關係也非常好。對學生,徐特立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他和孩子們同桌吃飯,同寢睡覺,甚至還為生病的學生洗腳、上藥。很多有名的老師敬佩他的為人,寧願接受低薪,也要來徐特立的學校工作。

徐特立身兼多個學校的校長,為長沙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長沙王"這個聽起來霸氣的稱號,不是用來形容一個富商,也不是形容一名高官,而是一名窮的叮噹響的教書匠。

圖|毛澤東就讀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時的同學合影

1913年,20歲的毛澤東考入了五年制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班。第二年,第四師範學校被省立第一師範合併,毛澤東被編入了本科第八班。此時,徐特立36歲,被聘請為學校的教員,教授教育學和修身等課程。

毛澤東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之上苦苦求索,他曾經立志"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在上徐特立的課之前,毛澤東已聽聞這位老師的大名,斷指血書之事讓毛澤東早就心生敬佩。

在湖南一師兼任講師期間,無論嚴寒酷暑,徐特立堅持步行往返兩所學校,路程足有十多裡。

人們都說徐特立傻,他甚至還得了個諢名"徐二鑥鍋"。

毛澤東聽說之後,寫下了這段評斷:

在沒有一間房子、沒有一個錢的情況下,居然創辦一所規模不小的師範學校,這真是"鑥鍋精神",這種對他的譏笑,實際上是對他的讚揚。

在徐特立的身上,毛澤東還學會了一種實用的學習方法。徐特立認為,讀書不在一個"多"字,不怕書看得少,就怕沒有看透、看懂。在看書時,要主動思考書籍的價值,用筆標註重點,必要時進行摘抄,"不動筆墨不讀書"。

圖|毛澤東給徐特立的信

毛澤東勤於做筆記,他上學的時候有很多筆記本,包括聽課時的筆記、自學時的摘抄、隨感、日記等等。這幾年的求學生涯,毛澤東積累了好幾網籃的筆記本。1929年,國民黨軍閥何健派人在韶山搜捕共產黨人,摧毀一切和毛澤東有關的物品。族人聽到風聲,將不少毛澤東存放在他們那裡的書信筆記都燒了,是毛澤東的私塾先生毛宇居從火堆裡搶救出了兩本教科書和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就是毛澤東1913年10月到12月的聽課筆記。

周世釗在《我們的師表》之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毛澤東有一本不厚的《倫理學原理》,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一萬三千字的評語。毛澤東一直按照徐特立推崇的學習方法學習,並且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特立從1913年任教到1919年離開,而毛澤東從1913年進入學校,1918年畢業。兩人相處了5年半,毛澤東深受徐特立進步思想和高尚品德的影響。

回憶起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那些年,毛澤東曾道:"我最敬佩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生,一位是徐老。"楊懷中就是毛澤東的嶽父,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先生。在青年毛澤東心中,徐特立便如同父親一般。

1918年4月,新民學會在嶽麓山下成立。蕭子升為總幹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幹事。不久之後,蕭子升前往法國,會務便由毛澤東主持。

徐特立聽聞此事之後,對學生們的愛國行動大力支持。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看到孩子們堅定不移的愛國熱情,徐特立感慨:"國家有前途、有辦法,自己也覺得年輕了。"

圖|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湘潭學友會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

5月28日,省學聯成立之後,徐特立組織省會各校教職員成立了演講聯合會,組成了50多個演講團,開展了抵制日貨的反帝愛國運動。

在毛澤東領導'驅張運動'之時,徐特立帶領著教師們向張敬堯索薪,並且在北京《晨報》上發表文章,揭露張氏兄弟的的罪惡。張敬堯惱怒之下以"通匪"之罪通緝徐特立。

9月28日,徐特立決定前往法國勤工儉學。

五四愛國運動讓徐特立所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也進一步認識到了中國落後的原因。去法國留學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當時他已經42歲了,家中有兒有女。有人勸他現在已經是人到中年,行將已老,何苦還要做一個拄拐棍的學生呢?而是徐特立卻非常堅持,他不認為中年人就不該學習,相反,他覺得中年人已經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如果放棄學習,對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為了能夠前往法國,徐特立把家中的寶貝書籍賣了一部分,和那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同乘上了前往法國的郵輪。當時徐特立的兩顆牙齒已經缺失,學習外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為了學好外語,他時常求教當地的小朋友,讓他們幫助他矯正發音。

圖|新中國後,徐特立重回第一師範

徐特立和毛澤東師生自此一別就是7年,再見面之時,國內的革命局面又是另一番景象。

1926年12月,徐特立終於在長沙見到了毛澤東,師生倆促膝長談,交流這些年兩人的得失,探討國家命運最終會走向何方。

徐特立和毛澤東說起了這些年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的教育情況,毛澤東則向老師介紹了大革命的方法和宗旨。在見到毛澤東之前,徐特立還在堅持走教育興國的道路。毛澤東向老師建議可"走出書齋,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考察、體驗一番,看一看中國當時的農村已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於是,1927年,徐特立來到了長沙五美鄉進行了一周的調查工作,他發現在農民協會的作用之下,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徐特立感慨於農民力量的強大,也敬佩毛澤東等革命人士的耐心探索和堅定決心。他放棄了奉行了30多年的教育理念,投筆從戎,投身革命。

圖|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被拘禁,甚至犧牲在了蔣介石的屠刀之下。50歲的徐特立拒絕了國民黨的收買和拉攏,堅決和國民黨右派做鬥爭。

這段時期,徐特立只能流亡武漢進行革命活動。他的長子徐篤本作為一名共產黨黨員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年喪子的徐特立,在人人畏懼的時候果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情況特殊,徐特立加入共產黨之時根本沒有入黨儀式,沒有填過入黨的表格,也沒有候補期,一入黨就開始了正式的工作。

1927年7月,徐特立和毛澤東在武昌相遇,徐特立聽從了毛澤東的意見,前往湖南團結更多進步人士。一年後,徐特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並且參加了莫斯科召開的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0年12月是30日,已經53歲的徐特立風塵僕僕地來到了中共蘇區,毛澤東和朱德熱情地找到了徐老。朱德哈哈大笑,打趣徐特立:"要說你老,你也是個老怪物,你背叛了封建社會,又看穿了資本主義的西洋鏡,終於跑到共產主義的營壘之中來了!"

徐特立在蘇區繼續他的教育事業,投入進群眾的基礎教育之中。此時此刻的徐特立雖然已經離開了當年的教育崗位,但依舊在執行著自己的理想,他鼓勵群眾全面學習,由上而下地掃盲。

毛澤東對老師的"識字運動"十分關切,也竭力支持,曾經和老師多次討論方式方法,解決掃盲之中遇到的問題。

圖|紅軍長徵中的四老: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中央紅軍被迫長徵。徐老這個時候已經57歲了,他和董必武、林伯渠等人編入了幹部休養連,跟隨部隊開始長徵。

長徵路途艱辛,組織為徐老專門安排了一匹坐騎和一個飼養員。而徐特立這一路常常把坐騎讓給傷員,或者馱運行李。少糧的時候,他帶頭挖野菜,路途情況不明時,他親自下河探路。丁玲和周小舟曾經寫過一首讚揚徐老的打油詩:"徐老徐老真正好,馬兒不騎牽著走"。

肖月華曾經回憶過長徵之中的一個故事。有一次,部隊經過了幾天的冒雨行軍,翻越了幾座大山,終於來到了一座小集鎮。大家都餓得不行,一個警衛員好不容易給徐老買了油粑粑,徐特立一再推脫,不願意收下,警衛員再三勸說,徐老才收下了其中一個,他拿著油粑粑走到一名傷員面前,將它撕成小塊餵給傷員吃。

圖|1961年徐特立在董必武家中留影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之下,他依舊沒有放棄教紅軍戰士們識字,他鼓勵著身邊的每一位戰士,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帶領著年輕的戰士們一步步前進著。

1937年1月31日是徐老的60大壽,毛澤東寫下了一封祝賀信: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是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總是揀難事做,從來也不躲避責任。所有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願意繼續地學習你的,也願意全黨同志學習你。

徐特立曾經在延安度過了兩個壽辰,在抗戰勝利之後,蔣介石露出了獨裁的真面目。國民黨調集大軍進攻延安,時值徐特立70大壽之際,中央決定為徐老準備隆重的大壽慶典,向蔣介石的國民黨展示蘇區軍民臨戰之時的從容不迫。

圖|徐特立

1月10日,延安各界人士不畏嚴寒,集體來到了中央大禮堂。會上宣讀了對徐特立的賀信,稱他"代表了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最優秀的傳統","對於民族和人民的事業抱有無限忠誠"。毛澤東為徐特立70大壽題詞"堅強的老戰士"。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徐特立被推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從此以後,徐特立忙於各種政務活動和學術活動之中。他年事已高,凡事又一定要親力親為,一年後,他因為勤勞過度而臥病在床。

病癒後,徐老的記憶力開始減退,在黨的八大召開之前,他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請求免去他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職位,讓年輕有為的同志來接任。

圖|朱德(右三)、徐特立(左三)、康克清(右二)、遊覽陽朔風光(1963年)

徐老心中的"高職"代表著更高的責任,當他有心無力之時,他會覺得十分不安。他不圖虛名,不願佔著一個位置不工作,他希望所有心中裝著老百姓的同志們能夠扎紮實實為人民做事情。他知道自己老了,那個42歲去法國留學,57歲走長徵的徐老啊,卻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將領導崗位讓給了新一代。

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們開創的事業終究要交給後代的。他不僅僅要對當下負責,還要對未來負責,這是一位為愛國事業拼盡一生的學者的使命。

徐特立和毛澤東,他們相識於20世紀的中國,教室內是朗朗讀書聲,教室外卻是讓中國人備受苦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峻的現實,讓師生們悲憤而又迷茫,他們開始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並且在這條路上並肩走了很遠很遠。

徐特立從一位為教育事業拼盡所有的鄉村小學老師,成為湖南著名的教育家,他不僅僅培養了毛澤東,還培養了蔡和森、向警予、田漢等等一批愛國革命人士、早期革命領導人。他也從一位平凡而偉大的老師,成為一名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戰士。

圖|徐特立書法

毛澤東和徐特立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是建立在共同的信仰和目標之上的,他們為革命事業殫精竭慮,為了人民的解放苦苦求索著。他們互為老師,互相影響,互相扶持,成就了一段師生佳話。

相關焦點

  • 徐特立說:我是他的一日之師,他是我的終生之師
    「用教育來改革人心」1913年,36歲的徐特立已是享譽湖南教育界的「長沙王」,而此時20歲的毛澤東正在尋求真理和志向。在毛澤東領導的「驅張運動」中,徐特立通過健學會帶領教師向張敬堯索薪,並在城鄉揭露張氏兄弟的罪惡,其後張敬堯以「通匪」罪通緝徐特立。是年9月28日,徐特立乘法國「波多斯」號貨輪赴法勤工儉學。師生一別就是多年,再見面時,國內的革命形勢又是另一番景象。
  • Vlog·詩中那抹紅|對自己學而不厭 對他人誨人不倦 他是徐特立!
    ……這段詩句出自于田漢為老師徐特立七十大壽時所作的《懋師七十大壽》。二十,三十,五十,六十……這一個個數字無一不證明著徐特立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徐老先後培養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李維漢等一大批卓越的革命人才,這份身為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伴他走過了不平凡的歲月。
  • 百年前那個春潮湧動的三月,這些湖湘學子赴法尋求救國真理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和李維漢等組織了「工學勵進會」。曾先後在蒙達尼公學學習和在施乃德鋼鐵廠做工。 1927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湘潭工委書記。1928年5月被調到上海工作,後被派往山東做黨的工作並在山東齊魯大學任教。1929年被派往杭州,參加中共浙江省委的領導工作,先任省委宣傳部部長,隨後任省委書記。不久被敵人逮捕。1930年8月27日在杭州被秘密殺害,年僅36歲。
  • 毛澤東給徐特立寫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當時,正在商量抗日救國大計的毛澤東,於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老師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壽信,並當晚派人送到了時在保安主持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 57歲庾澄慶再當爸,和42歲的張嘉欣二胎喜提兒子!
    他曾經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情非得已、命中注定等等,近年來又擔任好聲音節目導師,人氣又是一路飆升。他的情感生活大家也都很關注。他之前和伊能靜有段婚姻大家都是知道的,兩人曾經相處很融洽,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還是離婚了。婚後兩人都有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小日子過得也是風生水起。庾澄慶選擇了大才女張嘉欣開始新生活。據傳他的這任妻子會多國語言,學歷很高,是新聞播音員。
  • 自幼患小兒麻痺 57歲鄉村老師拄拐執教36年:讓孩子能走出大山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9-10 10:45韓九江是淮安市盱眙縣仇集中學的一名老師,今年57歲。小時候因為身患小兒麻痺,整個身體呈「弓」字形,自己又出身農村,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有出路,那時候的韓九江立志自己要出人頭地。
  • 他砍斷手指寫下血書激勵學生發憤圖強,毛主席說:他永遠是我先生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教育家他叫徐特立,他曾經用「抽刀斷指」的方式教育學生挑起愛國救亡的重擔,毛主席在他60大壽的時候寫信致賀,稱徐老「今後還將是我的先生」。那徐老有什麼特殊的教育方式呢?他的教育方式在當時可以說是轟動一時,學子們無不佩服徐特立先生。1909年,長沙修業學校的課堂上,徐特立慷慨陳詞,歷數洋人欺侮中國人而滿清政府則對外屈從、對內殘酷鎮壓的事例。
  • 57歲鄉村老師自幼患小兒麻痺 教書36年堅持站著上課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0日訊韓九江是淮安市盱眙縣仇集中學的一名老師,今年57歲。因自幼身患小兒麻痺,所以整個身體呈「弓」字形,但是他身殘志堅,自學考取了本科,上世紀八十年代,回到自己的母校,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到現在已經工作了36年。
  • 徐特立「讀書三法」講究三個字:恆、博、勤
    著名教育家,做過毛澤東、田漢老師的徐特立,學識淵博,他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姑且稱之為「讀書三法」,並突出強調三個字,即「恆」、「博」、「勤」。一是「日積月累法」,講究一個「恆」字。他學《說文解字》部首540字,一年讀畢,每天只讀兩個字。
  • 36歲老師忍痛上課猝死實驗樓 留下2歲孩子(圖)
    李老師就這麼突然走了,很多同學都哭了,夜裡睡覺我還夢見俺李老師。」九(二)班學生李玉婷痛哭起來。25日上午,36歲的中牟縣外國語學校初三班主任李軍勝因病猝然離世。在離世前,心口疼痛的他還在堅持給學生們上課。  忍痛上課,倒在學校實驗樓下  "我需要鍛鍊身體了,難道是自行車騎快了?胸口這麼疼。』這是李老師在早操時給我說的。」
  • 我國大教育家徐特立:他這十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教育能改革人心
    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這是對我國傑出教育家徐特立最為經典的一句評價。1877年2月11日,徐特立出生於湖南,他一生艱苦樸素,不慕虛名,是人們廣受尊敬的傑出革命教育家。今天,是徐特立先生誕辰143周年,就用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名句來紀念他吧!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湖大還有一位28歲當教授,36歲當院長!
    最近,26歲女博士李晟曼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此前就讀於華科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本碩博連讀,今年6月剛畢業,7月就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並獲聘為副教授!有人質疑李晟曼太年輕了,沒工作經歷、沒留學經歷,美女博士畢業直聘副教授,對其他學者不公平!而且不建議博士畢業就教書,理論和實踐有很大差距!一般在實踐中有十幾年經驗對一個領域才能通透,才有資格培養別人!也有人說現在很多大學都有特聘副教授、教授的政策,主要看論文質量。
  • 爺爺給他留200億,他57歲還沒上過班,沒事就去8歲兒子學校做義工
    許愛周在50年代就開始做房地產,比李嘉誠、李兆基等人還早。許愛周去世之後,他的家產交給了許世勳三兄弟。許世勳的哥哥們都去世之後,許世勳就成為了家族的唯一接班人。不知道是不是忙於生意的問題,許世勳41歲的時候才生下了兒子許晉亨。許世勳不僅41歲才生兒子,而且也就生了這麼一個兒子。對於豪門來說,生一個兒子還是很不靠譜的,因為萬一如果他接不了班的話,那麼家族的事業就毀於一旦。
  • 42歲大專畢業65歲自學本科!74歲爺爺又要挑戰法考了
    的確,他用自己的實踐對這句話做出了很好的詮釋:42歲拿到法律專業大專文憑,65歲通過自學考試拿到浙江大學自學考試畢業證書,同時他鍥而不捨地向「全國第一考」——法考發起挑戰……徐榮耀是寧波人,1946年生,目前居住在海曙區。他體格硬朗,說話聲音宏亮,說到激動之處面泛紅光。
  • 鍾南山43歲才留學!這些名人的留學路,人艱不拆
    2003年,非典時期,67歲的他說:「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逆行踏上了去武漢的救援路。鍾老在抗疫一線奮鬥令我們肅然起敬,他在與國際專家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時一口流利的英文也同樣予以我們無比深刻的印象。事實上,鍾南山的流利英文和他早年的留學經歷是分不開的,但很難想像,他是43歲時才出國留學的。他的經歷其實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微妙的信號——想留學、想學外語,現在開始,都不晚。
  • 12歲出國留學,19歲成「最醜港姐」,胡杏兒甩花男41歲被寵成孩子
    父親在做警察,由於是公務員,享有子女到國外讀書的津貼,所以在12歲胡杏兒被送往北愛爾蘭首都 - 貝爾法斯特留學。那是個羊比人多的城市,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出國留學那麼高大上。想從學校到鎮上逛街,坐公車的話要20多便士,大概兩塊人民幣,因為想省錢就走路去,走了40分鐘才到。生長於單親家庭的她,從小就比同齡人懂事、獨立。每一年都會回香港兩次暑假和聖誕節,經常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16歲就去港式的酒樓賣點心。因為到國外留學,胡杏兒練得一口流利英語。
  • 42歲復旦教授離世,曾29歲即任副教授
    10月12日,微信公號「卿雲史學」發布悼念司佳老師的消息。記者從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獲悉,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1日16時46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年僅42歲。 1978年6月生於上海,2006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
  • 13歲小學生懷孕8個月 42歲孩子爸爸被全國通緝
    年僅13歲的小學六年級女生懷孕,天天腆著大肚子上學,卻直到懷孕8個月時才被發現 。記者採訪獲悉,河南岸高布村一42歲男子因涉嫌姦淫幼女已被全國通緝,而受害的小女孩賴冬雯(化名)目前已懷孕36周,醫生表示,由於年齡幼小無法引產,臨產在即的小女孩未來將不得不實行剖腹產。
  • 57歲時,他娶22歲的學生,60歲時,又得了一對雙胞胎
    比如我們熟悉的國家一級演員王剛,他的第三段婚姻娶了一個小20歲的小提琴家。知名老演員侯勇,53歲時與90後妻子結婚。和他們一樣,娛樂圈裡還有很多演員到了晚年才找到真愛。比如今天提到的老演員,而且其中一個,曾經是,是未婚的人,沒想到,我在45歲的時候遇到了我的第一個女朋友。相戀十年後,他準備結婚。沒想到,女友患上了抑鬱症,後來選擇跳海自殺。
  • 湖南大學人才濟濟,還有一位28歲當教授,36歲當院長
    最近,26歲女博士李晟曼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此前就讀於華科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本碩博連讀,今年6月剛畢業,7月就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並獲聘為副教授!有人質疑李晟曼太年輕了,沒工作經歷、沒留學經歷,美女博士畢業直聘副教授,對其他學者不公平!而且不建議博士畢業就教書,理論和實踐有很大差距!一般在實踐中有十幾年經驗對一個領域才能通透,才有資格培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