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電商引流能解決工廠和實體店盈利問題嗎?以目前情況看,已經越來越難了!最主要原因就是:如今主流電商平臺的網絡流量費(獲客成本)都太高了。
想當年(2006年)我們工廠剛做阿里巴巴(B2B)推廣的時候,那時候只要交個基礎會員費(1688元每年),每天就可以有好多新客戶的詢盤。再後來有意識要做網上推廣的生產廠家越來越多了,阿里就不斷提高基礎會員費(從1688元漲至2688元再漲至3688元,去年已是6688元每年)。關鍵的問題是:隨著加入平臺的廠家增多,平臺上供應信息數量也急劇爆增,意向採購客戶要從這海量的供應信息中找到你家的產品談何容易!換句話說,如果只是交了個基礎會員費的廠家也幾乎接不到什麼詢盤了。於是後來阿里順勢又推出了對關鍵詞的公開競價方式:出價高的廠家排前面、出價低的排後面,沒出價的排最後面!大家都知道:沒有哪個客戶是有精力和時間把供應信息從首頁一直看到尾頁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機會排進前三頁的產品供應信息(廠家),被客戶看到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了。於是各廠家就只有拼命出高價來競價關鍵詞,也因此各關鍵詞的價格就越拍越高了:從原來每點擊一次0.3元漲價到目前每點擊一次3-6元不等,這樣每天單單一個詞的點擊費就要大幾百元,如果想要多投放幾個或者幾十個關鍵詞的話,那每天單單點擊推廣費就至少要上千元甚至數千元了。
當然,不同電商平臺的收費體系、競價體系也各不相同。我上面舉例的是阿里巴巴這種B2B模式。接下來再舉例O2O模式。我們假設你開了家實體餐飲店,現在很多做餐飲業的如果想增加訂單一般會加入美團外賣或者餓了麼等平臺來幫助引流推廣。我們今天就拿美團外賣來舉例。商家入駐美團外賣是不需要交基礎會員費的,美團外賣平臺的收費主要是由平臺的抽成和騎手補貼這兩大塊組成。美團外賣平臺的抽成一般是按商家營業額的20%-23%收取,另外騎手補貼每單另收1-2元不等,但是如果你想要獲得比較靠前的排名就需要額外花錢作點擊競價推廣了(類似我上面舉例阿里巴巴的關鍵詞競價)。所以把這三項(平臺抽成+騎手補貼+點擊推廣費)加權平攤下去:美團引流費用大概要佔你實體店營業額的25%-28%,假設你餐飲店的毛利率是50%,再扣掉店租、人員工資、水電費、裝修折舊等各項費用支出等,就只剩下30%-35%左右的利潤了,如果再扣掉25%-28%的電商引流費用,就幾乎等於白忙活了,差不多就算是白為美團平臺打工了。
因此總結,藉助電商平臺引流雖能給工廠和實體店帶來一些新客戶/新訂單,但是因為如今的主流電商平臺流量費用(獲客成本)太高,也因此最後的結果大概率會是:通過引流後各工廠和實體店儘管訂單會增加一些但實際上盈利並不能增加多少(甚至可能虧損),只是養活了各主流電商平臺。
不過,目前網際網路發達,引流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微信朋友圈引流、短視頻或直播引流、自媒體平臺引流…等等,有些方式的引流目前還幾乎是免費的,只是需要多花點時間去經營維護。我覺得在目前這種主流電商平臺流量費已越來越貴的大背景下,其他引流方式倒是可以考慮借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