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自然文化遺產?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樓 舒 金 慧

  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請世界遺產成功。

  「世界遺產」一詞對普通大眾來說已不陌生,但也不怎麼清晰。20世紀70年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首次闡明了「世界遺產」的概念:「人類共同繼承的文化及自然財產」。人們也通常稱之為自然文化遺產。狹義的自然文化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遺產」4類。廣義的還包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記憶遺產、人類口述、手工藝等。

  文化遺產包含了「文物、建築群和古蹟遺址」,它們凝聚了人類的社會活動和思想智慧。如「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的京杭大運河,即屬於典型的文化遺產。它集聚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見證了文明古國的輝煌歷史。

  自然遺產,就是人為因素較少,從美學、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生物結構或共同形成的自然面貌,瀕危動植物生態區,天然名勝等。如中國丹霞中,就包含了「神州丹霞第一峰」的浙西江郎山。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就是自然和文化價值相結合的遺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就是中國首個雙重遺產。此外,還有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

  文化景觀遺產,是指人類罕見和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自然和人類的共同作品」。如杭州西湖,不僅有著「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動人美景,還是十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嚮往的人間天堂,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欲將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大量美麗詩句,充分展現了文化與景觀的完美融合。

相關焦點

  • 定義和標準: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如何區分?
    世界遺產的定義和標準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世界遺產具有明確的定義和供會員國提名及遺產委員會審批遵循的標準。  2.自然遺產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  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 金川區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繽彩紛呈
    2020年6月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晚,金川區博物館圍繞「文物賦彩 全面小康」這一主題,聯合金川區文化館在人民文化廣場開展專題文藝演出,並在演出現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以增強文化自信、提振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加強文物保護。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舉行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在丹霞山舉行,活動旨在多角度展示近年來我省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加大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社會宣傳,提升全社會保護遺產意識,營造保護自然遺產的良好氛圍,助力韶關市創建全國森林城市。
  • 安慶潛山市:聚焦文化自然遺產 共享多彩非遺盛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人民網消息,非遺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4000多名市民觀看非遺、體驗非遺;鼓書、琴書、三句半、木偶戲輪番上演,讓老百姓過了癮、解了饞……連日來,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潛山市文化館和非遺保護中心以「聚焦文化自然遺產、共享多彩非遺盛宴」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抖音推出25個世界遺產地直播
    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抖音推出「雲遊中國」系列直播活動,聯合25個中國的世界遺產地通過直播展示各自文化與特色,讓更多人走近、了解世界遺產。  截至2019年7月,全球1121處世界遺產中,中國有55處。
  • 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保護水文化遺產、傳承水文化精髓——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本站訊 6月8日是我國第1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加強公眾對我國水文化遺產的認知、重視和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水文化,中國水利博物館面向公眾開設了「博物館尋寶打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如何加強我國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國家林草局明確...
    如何加強我國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國家林草局明確...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如何加強我國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
  • 珠海香洲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宣傳展示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珠海市香洲區推出雲賞非遺展覽、非遺少年說、非遺線索徵集、非遺作品創作、非遺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6月12日上午10:00,「非遺傳承·健康生活」2020年香洲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幕活動在獅山市民藝術中心舉行,一首沙田民歌《楊匏安頌》與一曲古箏獨奏《暗香》拉開了活動序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隴東分區紀念館傳承紅色文化走基層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革命精神2017年,國務院將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紀念館緊緊圍繞「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這個主題,以傳承紅色基因、銘記光輝歷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凝聚起中國力量為目標,組織「紅色慶陽」宣傳小分隊走進學校、社區和鄉鎮。
  • 「鹹陽紅拳」迎接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秦都區渭濱辦兩寺渡村的 「鹹陽紅拳」傳承人在中華廣場進行紅拳展演,讓市 民感受「鹹陽紅拳」的魅力,增強對這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了解。(本網記者 何建虎 攝)本網訊 6月10日,興平市紅拳傳人舉辦紅拳展演活動,為紅拳這一傳統文化傳承「添薪加油」。此次展演活動經興平市文體廣電局、興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批准,興平市紅拳文化研究會主辦。來自興平善山 紅拳培訓中心、興平武術院、李準備紅拳傳習所、藝飛揚武術俱樂部、小阜村武術隊以及紅拳老前輩和紅拳傳人共計一百多 人參加了展演。
  • 開魯縣文化館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展示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自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在全國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開魯縣文化館於6月13日進行了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 雲南的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05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2016年9月,國務院決定把「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集中宣傳展示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成果搭建了重要平臺。
  • 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紀實
    【作者:曹南燕;來源:通世智庫;編撰:張小青】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武陵源、九寨溝、黃龍等三批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成功,籌備中的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工作就已啟動。我時任建設部風景名勝處處長,有幸負責這次申遺項目的具體工作。 與武夷山的緣分,要從1993年我把黃山的一本申報書交給了武夷山申遺辦開始。
  • 廣東丹霞山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美丹霞」系列活動
    中新網廣東新聞6月9日電 (李凌 李貴清) 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大美丹霞」系列活動9日在丹霞山舉行,活動旨在展示丹霞山在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保護和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加大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社會宣傳,彰顯「世界的丹霞」,推動「文化的傳承、生態的保護」。
  • 山南市關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發行兌換...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現將山南市「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分配數量及預約兌換網點、兌換要求等予以公告。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字樣,右側上方刊面額「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絲路視覺讓文物「活」起來
    在漫長的歲月中,各族人民的智慧凝結成寶貴的文化財富。文物,不僅是燦爛文明的稀世物證,更是中國文化之魂,民族精神之根。在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為主題,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鄭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
    鄭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 2020-06-13 11:00:07 來源:大河網  |  作者:莫韶華配合文化遺產日主題,設計製作宣傳版面4~5塊,展示鄭州博物館近年完成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如青銅器、碑刻拓片、陶瓷器等,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製作懸掛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條幅,推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的主題宣傳版面。活動期間,推出文化遺產展覽和古今戰疫抗疫簡史流動展覽。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1.「生態遺址公園」系列小視頻宣傳。
  • 我國這四座山,是國寶級景點,屬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我國擁有的世界遺產多達55項,是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含金量比較高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多達4項。他們分別是我國的: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有必要記住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一、泰山「五嶽之首」的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4A級旅遊景區。
  •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申遺過程    2013年6月21日上午,正在柬埔寨王國首都金邊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公布,中國「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201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新疆天山作為我國唯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報世界遺產中心;同年3月,230萬字的新疆天山申遺中英文文本,正式通過世界遺產中心技術審查,新疆天山拿到了申遺「入場券」;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赴新疆實地考察評估,新疆天山申遺項目以其突出的遺產價值和較高的保護管理水平,折服了實地考察的專家並予以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