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八點檔,CCTV-1《故事裡的中國》再現永不褪色的芳華!

2020-12-17 騰訊網

今天20點檔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

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十一期

繼續與您相約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1983年

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青春萬歲》上映

電影改編自作家王蒙的同名小說

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

北京一所女子中學一群高三女生的學習和生活

記錄了那個時代年輕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主持人董卿發表青春感言

節目中

主持人董卿將與「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小說《青春萬歲》的作者、原文化部部長王蒙

電影《青春萬歲》主演蔡國慶、施天音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徐楓

以及畢業於小說原型

原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首屆「保爾班」的三位同學: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培琳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朱雪清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璐

共同回憶那段永不消逝的青春

節目戲劇總導演田沁鑫將聯袂

李蘭迪、姜梓新、胡可女、臧洪娜等青年演員

重新演繹這部

洋溢著青春與熱情的經典作品

「我擁有獨一無二的少年革命的生活」

「人民藝術家」王蒙

講述《青春萬歲》創作故事

1953年,新中國的大地

被前行的號角喚醒著

除舊惡,展新顏,少年志,報國情

歷史巨變擊中了一位敏感而熱情的少年的心

他渴望用文字去編織時代

去鐫刻記憶

他就是王蒙

那年19歲

王蒙筆耕不輟

創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

和影響力的優秀文學作品

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9年

王蒙的第一部小說《青春萬歲》

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這部記錄了

新中國第一批知識青年投入祖國建設洪流、

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作品

深深影響和感動了幾代人

為了探尋作品蘊含的

經驗、記憶、愛與讚美

主持人董卿走出演播廳

去拜訪這位已經85歲高齡的著名作家

主持人董卿拜訪《青春萬歲》小說作者王蒙

提及創作《青春萬歲》的初衷

王蒙透露

1953年以後

中國將要進入一個大規模、

有計劃的建設時期

很少有人能夠在青少年時期

趕上這麼多風雲大事

因此他想把這些記錄下來

構建一部長篇小說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

王蒙表示,他有信心

「就是我親自體驗了的、經歷了的,這種記憶、這種激情、這種浪漫、這種信心、這種夢想。」

1956年

小說《青春萬歲》定稿

正式出版在1979年

對於小說出版後在社會引起的強烈反響

王蒙說:

「這樣一個效果對我來說,我當然非常高興,同時我也不完全意外。我就覺著,我有這個條件把中學生寫好。因為第一,我寫這個的時候年齡還非常小,還保留著那個年代青年甚至於少年的意氣和心情;第二,我雖然非常小,但已經經歷了很多事。所以我就覺得我應該寫好,而且這是我對歷史的一個責任,是對我們那一代人的一個責任。」

王蒙講述小說《青春萬歲》的創作故事

「對我的青春來說,結下了很多友誼

蔡國慶、施天音

回憶電影創作故事

1979年

小說《青春萬歲》出版不久

編劇張弦將其改編成電影劇本

1982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

將這部電影的拍攝任務交給黃蜀芹導演

作品描寫的20世紀50年代

黃蜀芹正值青少年時期

因此她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強調不需要技巧

只需要真摯地去呈現

樸素而真誠去表現

1983年

電影《青春萬歲》上映

獲得好評

蔡國慶、施天音講述電影《青春萬歲》創作背後的故事

本期節目

電影《青春萬歲》中

「趙塵」的扮演者蔡國慶

「呼瑪麗」的扮演者施天音也來到現場

與觀眾一同觀看36年前的影像

並講述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

蔡國慶表示:

「我一直認為這是我人生的第一部電影,我認為也是非常棒的一次表演,我是超常發揮。」

施天音則回憶了電影拍攝期間

所有演員住在上影廠宿舍裡的往事

她感慨道:

「其實對我的青春來說,是結下了很多友誼。我們這幫小姑娘在上影廠,早上六點鐘開始晨練,要練集體舞的。這種友誼終生難忘啊。

「她們的青春像是鍍了一層金」

李蘭迪、姜梓新等演員

重現高中女生群像

在本期《故事裡的中國》舞臺上

李蘭迪、姜梓新、胡可女、臧洪娜等青年演員

將以戲劇的方式

重新演繹《青春萬歲》經典片段

將青春與激情、矛盾與衝突、理想與現實交集的

高中女校生活

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採訪中

飾演「李春」的姜梓新覺得

「她們是真正懂得青春意義的一群青年」

而飾演「楊薔雲」的李蘭迪認為

「她們的青春像是鍍了一層金」

李蘭迪(最左)、姜梓新(最右)等演員重新演繹《青春萬歲》

對於此次重演經典

節目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表示:

「我們所要傳播的,正是對青年人的期望和期待。真正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並在文藝史上立得住的青年形象,往往是那些最先意識到時代使命的先覺者和先行者,他們的情懷、志向、實踐,代表著歷史進步的要求,從而成為時代的重要標識。」

節目戲劇總導演田沁鑫主持《青春萬歲》劇本圍讀會

原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首屆「保爾班」的三位同學: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培琳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朱雪清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璐

也將在節目中講述她們的青春故事

回憶起「保爾班」的由來

毛培琳表示:

「原來的班主任老師把保爾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書和它的故事介紹給我們,後來大家一商量就申請上『保爾班』了。」

曹璐則透露:

「我們每天早晨上課之前要一起朗誦保爾·柯察金的格言。」

三位年過耄耋的老同學

現場再次背誦起保爾·柯察金

關於人生意義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

首屆「保爾班」學生曹璐、朱雪清、毛培琳(從左至右)講述她們的青春故事

青春是超越時代的

每一個人都會無限緬懷自己的青春

所以《青春萬歲》

才能打動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今天20:00檔

鎖定CCTV-1

《故事裡的中國》

讓我們一起走進《青春萬歲》

回首無法忘卻的芳華

青春萬歲

相關焦點

  • 故事裡的中國丨再現永不褪色的芳華記憶 高喊「青春萬歲」
    今晚(12月29日)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將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十一期。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將與「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小說《青春萬歲》的作者、原文化部部長王蒙,電影《青春萬歲》的主演蔡國慶、施天音,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徐楓,以及畢業於小說原型原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首屆「保爾班」的三位同學: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培琳,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朱雪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璐,共同回憶那段永不逝去的青春。
  • 演員劉曉曄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父母愛情」,再現守島人的...
    而這樣的好日子,在電視劇《父母愛情》裡,我們時常能看到。《父母愛情》由導演孔笙執導,劉靜編劇,郭濤、梅婷等等人主演的家庭情感大戲。是國產劇裡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之一,該片講述郭濤飾演的海軍軍官江德福和梅婷飾演的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
  • CCTV-1今晚八點檔《挑戰不可能》震撼來襲
    CCTV-1 央視綜合頻道大型勵志挑戰類節目《挑戰不可能》第五季第六期今晚八點檔播出成語賽制創新升級主持人撒貝寧與「挑戰觀察團」張斌、蒙曼、蔡紫將共同見證12位成語高手巔峰對決學姐學弟同臺競技迎戰「活成語詞典」12位成語高手以挑戰解鎖古人智慧來自「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 神秘「蛙人」上演深海極限射擊 CCTV-1今晚八點檔《挑戰不可能》第...
    詩詞、漢字、成語挑戰再到速度驚人的花式跳繩、無人機對決以及突破想像的空中狙擊大型勵志挑戰類節目《挑戰不可能》第五季已為觀眾重磅打造了八場頂級賽事今晚八點檔CCTV-1 央視綜合頻道《挑戰不可能》第五季迎來收官之戰主持人撒貝寧、外景主持人朱迅與挑戰觀察團張斌、曹衛東以及「南國利劍」特戰旅旅長鄭鋼
  • 演員劉曉曄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父母愛情」
    而這樣的好日子,在電視劇《父母愛情》裡,我們時常能看到。《父母愛情》由導演孔笙執導,劉靜編劇,郭濤、梅婷等等人主演的家庭情感大戲。是國產劇裡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之一,該片講述郭濤飾演的海軍軍官江德福和梅婷飾演的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
  • 信仰從未老去 芳華永不消逝;
    信仰從未老去 芳華永不消逝; 2020-07-03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不褪色的記憶——敬禮老兵
    雖然已經94歲了,餘國清的軍禮依然莊重而有力,深邃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抗戰年代的故事。2014年9月13日,河南洛陽,趙安國在老家院落裡敬禮。1945年,日本投降後,趙安國被調往西安整編,被編入第10戰區繼續做通訊工作,司令長官是孫連仲。
  • 在一起,為愛擁抱永不褪色的愛情港灣
    2020年8月25日,七夕節,不僅有乞求巧藝、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諸多富有文化內涵的傳統習俗,「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還賦予了七夕節永恆的愛情主題,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下被看作「中國情人節」,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一朵永不褪色的雪蓮花
    在面積不大但很雅致的河北師範大學附屬民族學院校園裡,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藏族老人拖著行動不便的雙腿,步履緩慢地行走在藏族學生宿舍樓、西藏班教學樓。她熟悉每一屆每一名藏族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學院青年教師都願意和她談心交流。
  • 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原標題: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該書摭拾黨史上的82個故事,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捨生忘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鬥的崇高品質,闡釋了近百年前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為什麼能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成為如今這艘行穩致遠的歷史巨輪。
  •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秀水社區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社區播報員 盧 靜  近日,秀水社區特邀某婚紗攝影為社區內的退伍軍人拍攝了一組革命年代的軍裝照,讓退伍軍人重溫戎裝歲月。此次「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活動,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今年88歲的張高芝老人是社區內的一名退伍軍人,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一身戎裝,浴血奮戰。此次,當接到社區拍攝軍裝照的通知後,老人家高興地戴上了珍藏多年的寶貝勳章,來到社區進行拍攝。「微笑,抬頭,看這裡……」攝影師傅用專業的技術為現場30多位退伍軍人留下了最美的紀念。
  • 人民日報評論員:雷鋒,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郭明義20多年獻血6萬毫升,莊仕華39年巡診80多萬裡……從「雷鋒在哪裡」的呼喚到「雷鋒沒有走」的感喟,今天,雷鋒精神依然構築著精神的高地,寄託著美好的期望。學習雷鋒依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時代價值。   始終與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精神需求相連,雷鋒精神才能贏得思想共識和持久活力。
  • 《永不褪色——桐子坳銀杏樹下的「兵支書」》榮獲全國「兵支書...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蘇淵)為講好退役軍人故事,充分發揮優秀退役軍人群體的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廣大退役軍人珍惜榮譽、永葆本色,人民視頻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舉辦了「走進新時代退役軍人」——不忘兵之初 模範「兵支書」微視頻大賽。
  • 永不褪色的壓花 「扮靚」高校學子創業路
    原標題:永不褪色的壓花 「扮靚」高校學子創業路12月9日,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閉幕會在哈爾濱落幕。東北林業大學「久黎壓花的開發和推廣」項目獲得了大賽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組別金獎。壓花藝術源於西方,最早在清朝傳入中國,是將根、莖、葉、花、果、樹皮等植物材料,經脫水、保色、壓制和乾燥處理而成平面花材,製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畫、卡片和生活日用品等。「東北林業大學的壓花作品有3個特點,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藝術價值高,三是青年學子靠壓花創作實現了創新創業,投入到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浪潮中來。」東北林業大學項目指導教師吳曉紅介紹道。
  • 雷鋒永不離開!《故事裡的中國》帶領眾人走進感動幾代人的雷鋒故事
    在《故事裡的中國》,當全場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時,那個面帶笑容的雷鋒再次浮現在每個人的面前。當越來越多的「雷鋒」湧現在各行各業,我們知道,雷鋒從未離開過我們,我們也從未忘記過雷鋒。回想起和雷鋒分別的場景,餘老在與《故事裡的中國》節目連線過程中瞬間淚目。「雷鋒生活了七千九百一十二天,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雷鋒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正如餘老所說,歷經歲月洗磨,雷鋒的形象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胡先煦汗流浹背演雷鋒 田沁鑫:一直做重複的事情就出力量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 《故事裡的中國》:
    當胡歌扮演的李俠說出這句英勇果敢的話語時,《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一經典電影的感人場景又在電視螢屏上再現。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10月13日在央視首播後便引起熱烈討論,好評撲面而來。    作為一檔完全自主原創的節目模式,《故事裡的中國》通過系統梳理與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從中選取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優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視、戲劇、綜藝等藝術手法,以此串聯新中國的「影像藝術博物館」,不僅重現經典,更挖掘了經典背後盪氣迴腸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
  • 雲南哈尼族的梯田,是一幅存世千年永不褪色的自然畫卷|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圖1、圖2丨 老牛659二十年前,法國一位攝影師在元陽拍攝的老虎嘴梯田,就曾徵服了世界,被譽為當年的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圖1、圖2丨 無名指為誰空著當你真正面對那夢幻般的光影時,你定然會為之驚嘆。
  • 《故事裡的中國》再現守島人的相伴相守
    11月28日晚8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在第六期節目中走進一代守島人的愛情故事,重溫老一輩那些關于堅守和愛的溫暖記憶,向他們平凡而偉大的愛情致敬。
  • 穿越TVB——記憶中永不褪色的香港身份證
    第1頁:光輝歲月 永不褪色的記憶 它就像一個獨立的精神王國,成為我們記憶中永不褪色的香港身份證。而坐落於將軍澳的電視城,也成了不少人「朝聖」的地方。  光輝歲月 永不褪色的記憶  TVB誕生於弱肉強食的上世紀60年代,在至今走過的41年歲月裡,它留給了我們太多難以磨滅的記憶。
  • 【獨家組圖】記憶永不褪色
    城市可以重建,人類可以遷徙,三峽容顏即將改變,但記憶將永不褪色。讓我們一起關注三峽劃時代的變遷,留住三峽古老的記憶。遊客鏡頭裡的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