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之後,新老品牌瘋搶咖啡市場,下半場競爭靠什麼?

2020-12-11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自瑞幸咖啡被爆財務造假之後,一線城市咖啡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

一直專注開拓非一線市場的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也悄然開始布局市場。日前,中藥企業北京同仁堂旗下新零售企業就推出了咖啡和中藥相搭配的特色飲品。

業內認為,當前咖啡消費場景已由精緻化向便利化轉變,市場需求仍然旺盛。一線市場空間仍大,且是各大品牌競爭的主戰場,這也註定會有不少品牌參與布局。

經過導入期的大海撈針後,還有幾家品牌能長久留下,依然有待觀望。

01

新勢力入局咖啡市場

今年7月底,Tims中國在北京長楹天街開出一家試營業店,由此進入北京市場。

從裝修來看,這家門店牆面、裝飾等設計風格融入了不少北京元素,除了咖啡、甜甜圈、糕點等常規產品外,還推出了北京限定產品,包括京韻澳白和糖葫蘆天趣球。

Tims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將在中國市場開設1500家門店,還會嘗試 Tims Lab 和 Tims Go 等不同類型門店。

在Tims緊鑼密鼓布局北京市場的同時,中藥老字號品牌北京同仁堂也開始了在咖啡領域的布局。

日前,北京同仁堂旗下新零售企業知嘛健康在社交平臺大火,原因是其開設的知嘛健康線下門店推出了中西合璧的飲品,咖啡與中藥的特殊搭配極具特色。

根據規劃,下半年知嘛健康的門店數量將可達到20家,包括社區店、寫字樓店和商場店。

成立於2015年的Manner在上海蟄伏了5年,從「菜場咖啡」一路成長為魔都網紅咖啡。

如今,在上海靜安寺瑞歐百貨地下一層,一個不到3平方米的角落鋪位內,Manner一樣把咖啡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Manner的異軍突起其實有跡可循。陳良昭指出:「一個咖啡館最重要的3個成功要素是產品力、價格和位置。瑞幸之後,符合這3個條件的Manner,機會變得非常大。」

首先是高性價比。10元一杯意式濃縮咖啡,20元大杯手衝咖啡,20元大杯澳白,如果自帶杯子還能再減5元。

至於咖啡的品質,在上海南陽路開出第一家「菜場咖啡」時,Manner的老闆韓玉龍就說,他使用的咖啡機、磨豆機造價不菲,咖啡豆也是精挑細選,打造的是「花10元喝到15元咖啡」的顧客心智。

其次,Manner的擴張模式非常統一:選址在購物中心的角落位置,不超過5平方米的咖啡加工區,足夠容納1~2名咖啡師,但不設舒適座位區,客人只能即買即走;菜單全國統一,不超過10款咖啡飲品,價格在13~25元,同款產品比星巴克低50%。

在成都,Manner在相隔不到2公裡的國金中心和仁恆置地開出3家門店,其中的2家位於國金中心的1樓和6樓,這種集中擴張的方式,非常接近星巴克早期的打法——在馬路對面同時開出兩家店,產生放大效應,吸引更多客流。

以流量巨頭著稱的便利店咖啡,作為外來競爭者,同樣對這個高速發展的市場虎視眈眈。

4家知名的便利店都擁有自己的咖啡品牌:全家有湃客咖啡,7-Eleven有7-Coffee,喜士多有喜咖啡,羅森有LC咖啡,這些看似外行的玩家,正以不容小覷的速度向傳統咖啡連鎖業進軍。

在便利店出售的咖啡大多以美式和拿鐵為主,但憑藉便利店巨大的客流量,銷量十分驚人。

以全家的湃客咖啡為例,它的銷量已經排在了集團2000多種產品的前三名,2018年銷量即突破5000萬杯,2019年更是1億杯,這個銷量是瑞幸的5倍、星巴克的近10倍。

如此龐大的市場潛力,激發了更多便利店投入咖啡市場的爭奪戰中。羅森中國區總裁張晟說:「我們內部已經完成了對咖啡品類的一次大調整,會正式進軍咖啡市場。」

2012年開始,羅森在上海試點賣現磨咖啡,8年內一直處于謹慎試水的狀態。此前,全國各地區的羅森門店內沒有統一的咖啡品牌,口感也不盡相同。

比如,北京羅森和喬雅咖啡合作,上海和大連的羅森則分別開發了自有品牌LC咖啡和Miao先森咖啡。

02

老品牌不放鬆市場

事實上,包括星巴克在內的老牌咖啡企業,對於一線市場也仍未放鬆。星巴克近期將中國內地的首家旗艦店——三裡屯旗艦店進行了翻新升級。

星巴克副總裁、北區總經理吳曉雷表示:「北京是星巴克與中國顧客第一次見面的地方。21年來,我們見證並參與了北京咖啡市場的飛速發展和城市文化的繁榮變遷。希望全新升級的三裡屯太古裡旗艦店,能成為北京又一處咖啡地標和城市文化目的地,為更多顧客帶來精彩和難忘的體驗。

自2018年起,星巴克在北京市場先後開業並升級了北京坊、嘉裡中心、三裡屯太古裡3家臻選旗艦店,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也落地北京,足以看出星巴克對於北京市場的重視。

消費品行業資深投資人吳曉鵬表示,近兩年,瑞幸咖啡利用線上下單+線下門店自提或外賣的新興咖啡售賣模式迅速切入市場,推出「無限場景」概念,進一步培養了咖啡的日常消費習慣。

瑞幸咖啡今年4月自爆財務造假問題,為其他品牌主動讓渡了空間。

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Tims等紛紛借勢而起,在產品和渠道方面形成新的特色,期望在新場景、新產品和新人群下,對咖啡消費行業秩序進行重構。

作為新式茶飲的代表,2019年1月,奈雪的茶推出新的咖啡飲品,同年3月,喜茶也上線喜茶咖啡,價格普遍集中在15~30元區間。

茶飲品牌此舉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茶飲與咖啡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根據36氪對新式茶飲品牌的一項調研顯示,78%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茶飲店提供咖啡飲品的興趣,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期待變得更多元,也更隨機。

像喜茶這樣的茶飲品牌做咖啡,優勢在於奶茶與咖啡的混搭,在口味上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它們也有現成的精緻空間,顧客既可享受「咖啡時間」,也可選擇外賣、自提,多種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傳統做茶飲的CoCo都可,其咖啡門店默默地已經開了2000家。

6年前,CoCo都可就開始布局咖啡業務,增設咖啡產品線,還在空間體驗上做文章,專門開闢咖啡飲用區域,使得咖啡的元素更重了。

與茶飲相比,由於飲用習慣的局限,咖啡並不容易賺錢。對此,CoCo都可咖啡產品線負責人洪嘉謙曾這樣解釋,「並沒有抱著上線要賣得很好的目標,只是作為一家全品類的飲料公司,我們押注的是咖啡未來的市場。」

CoCo都可賣咖啡是認真的。2015年1月,上海五角場復旦大學,第一家咖啡門店落地。

8塊錢一杯的美式,他們選用和星巴克同廠的瑞士咖啡機,以「現磨、優質平價、阿拉比卡豆」為三大賣點。

2017年年底,CoCo café門店突破1000家,同時與WBRC世界咖啡衝煮大賽冠軍王策合作,推出了王策嚴選濾掛咖啡,一盒5包,售價24元。

2019年大面積在全國門店普及精品咖啡。到現在,CoCo café門店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

從現磨咖啡、濾掛咖啡,擴展到精品滴濾咖啡。2000家咖啡門店,4000多家茶飲門店,CoCo都可的咖啡色彩已經越來越濃厚。

對於茶飲連鎖的咖啡品類能否破圈而出,業內人士尚持保留態度。

03

一線市場決勝負

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則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消費升級,我國咖啡市場呈現增長趨勢。艾媒諮詢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咖啡產業市場規模增長明顯,2015年規模較小,僅700億元,但預計2020年底將達3000億元。

在營銷專家路勝貞看來,隨著輕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興起以及後來瑞幸的加入,咖啡的消費場景由精緻化開始向便利店、網際網路、寫字樓、外賣化轉變,咖啡的消費者由精英消費向平民消費轉化。

整體來講,咖啡市場會像茶市場一樣,變成中國一種司空見慣的消費形式。

近年來,將市場下沉是許多連鎖咖啡企業的主要動作。但在一線市場,咖啡品牌的競爭仍然呈現白熱化,誰也不想拱手相讓。

在這一背景下,尋找得力盟友的幫助也成為許多咖啡品牌的選擇。

2018年9月,可口可樂也收購了知名連鎖咖啡品牌咖世家(COSTA)。今年5月,Tims宣布獲得來自騰訊的數億元投資。

這個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有近50家門店的連鎖咖啡品牌計劃利用這筆資金進一步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位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

吳曉鵬表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家庭、休閒、社交、辦公等多元場景的消費需求旺盛,咖啡品牌競爭激烈,且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競爭的主戰場,成敗與否更多的是品牌能力之間的較量。

如今,數位化、資本化和零售化已成為提高門店效率,推動咖啡連鎖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瑞幸的倒逼下,巨頭星巴克在2018年8月開啟了中國市場的數位化進程,與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合作內容涉及阿里旗下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

同樣在數位化上,可以期待的還有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Hortons,這個被稱為「加拿大瑞幸」的品牌,前不久獲得了騰訊的新一輪投資,數位化成為雙方合作的焦點。

線下連鎖咖啡品牌,受惠於有品牌、多場景化、可複製等特點,必將會受到更多資本的關注,進入新一輪擴張。

未來,咖啡連鎖品牌理想的開店模式是「場景店+檔口店+線上店」。

通過場景店來拔高品牌調性,強化品牌認知;快速複製檔口店,以搶佔顧客心智;再通過線上店延展消費場景,提高復購率。

而瑞幸、喜茶等連鎖品牌率先推行的「零售化」,也在被更多玩家複製,由咖啡、茶飲衍生的美妝、服飾、生活日用及數碼周邊,也將成為越來越多咖啡店內的一道特別風景。

此外,中國的消費分級現象突出,在咖啡普及度依舊不高的下沉市場,存在很大增長機會,且具有更加明顯的行業紅利,也必將引發咖啡行業激烈的爭奪戰。

相關焦點

  • 一路狂奔、外賣咖啡、捨棄利潤:瑞幸咖啡為何讓競爭對手看不懂?
    5月29日,瑞幸咖啡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暨全球咖啡產業發展論壇在廈門召開,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會上回應外界對瑞幸發展的質疑稱,「要感謝這一年來各種媒體負面。一方面,這些負面讓瑞幸咖啡成為市場焦點,另一方面,讓競爭對手看不懂瑞幸,讓瑞幸得以悶聲發展。」
  • 瑞幸咖啡劫後重生?
    投稿來源:劉曠年初,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無疑是2020年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商業事件之一。從風頭無兩的現象級企業到弄虛作假的割韭菜大師,瑞幸可謂是一夜之間從雲端跌落,也讓那些花樣百出的噱頭,甚至是在資本市場誘人的故事都畫上了句號。之後,公眾對瑞幸的猜測和爭議也接連不斷,許多人甚至懷疑瑞幸咖啡會資金鍊斷裂,倉促離場。
  • 揚言幹掉星巴克,瑞幸咖啡憑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消費習慣與世界逐步接軌,中國現磨咖啡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正是看中以上兩點,瑞幸咖啡才在星巴克獨霸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大環境下,通過資本的力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想要在這片紅海中殺出重圍。即一旦某個寫字樓開了瑞幸咖啡,那個這個門店所能覆蓋的用戶都將有可能看到瑞幸在微信端投放的廣告。開店即投,反覆進行門店周邊的吸量。2.線下的廣告投放:通過電梯廣告的不斷宣傳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滲透率,以達到宣傳品牌,佔領用戶心智的目的。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除了這則好消息之外,瑞幸近來喜訊連連:1月8日,瑞幸宣布2019年總門店數達4507家,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國內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同時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的新戰略。受此消息影響,1月9日,瑞幸咖啡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0.92億美元。
  • 瑞幸2億開烘焙店:咖啡之後的「第二戰役」
    咖啡只是開始,未來,隨著平臺單品豐富,一家以咖啡為核心的一站式輕食餐飲品牌,或許是其歸宿。 但在攻城略地後,開啟「咖啡」之後的第二戰役,瑞幸面臨的考驗更為艱難。半年內花近9億元打造3家烘焙公司,顯然,「跑馬圈店」之後,瑞幸加快了咖啡業態的布局速度,完善其在輕食、茶飲、咖啡器具等周邊產品的開發。 此舉從縱深來看,瑞幸不只做咖啡零售商,而是拓展咖啡產業鏈上遊,加強對咖啡產地資源和烘焙工廠的掌控。
  • 瑞幸咖啡:燒錢燒到「無人區」
    北京時間1月9日,在瑞幸咖啡宣布了自己的無人零售計劃之後,股價達到39.46美元,上漲12.39%,總市值接近95億美元。看起來,市場還挺喜歡瑞幸咖啡的燒錢新故事。在咖啡零點吧創始人王順利看來,瑞幸咖啡已經上市了,而且還處於虧損狀態,如果再繼續之前的打法,很難保持之前的高增長和高估值。「它已經燒出了一個品牌,已經有一個品牌底子和部分客戶群體,回過頭來再填充產品線,堂食、預包裝、增值延展產品等,關鍵是用戶,這些都可以靠燒出來的品牌和在這個過程中的用戶來繼續累積用戶,它現在要往這個品牌裡裝東西,它需要新故事。」
  • 咖啡新老品牌加速布局,一線城市仍是競爭主戰場
    來源標題:咖啡新老品牌加速布局,一線城市仍是競爭主戰場 自瑞幸咖啡被爆財務造假之後,一線城市咖啡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以北京為例,有瑞幸員工向媒體透露,2020年瑞幸咖啡將關閉1/5的北京門店,約80家。
  • 瑞幸咖啡造假的覆車之鑑
    □ 閆 冬近日,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針對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11.75億元人民幣)達成和解。瑞幸咖啡也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公司已經和SEC就特定前高管和員工的偽造交易行為調查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
  • 瑞幸咖啡股價翻倍市值破百億美金,燒錢燒出護城河?
    雖然連鎖咖啡店規模變大之後,能夠降低一些採購成本和固定成本,但是和同樣模式快閃店相比差別並不大。2)瑞幸咖啡的品牌價值很難評估。因為補貼的緣故,顧客對瑞幸咖啡留下的印象就是廉價咖啡。如果顧客不願意付出溢價,那麼品牌價值在哪呢?3)無法阻止競爭對手進入。瑞幸咖啡的補貼並不能阻止競爭對手進入這個領域。
  • 【深讀】瘋狂的瑞幸咖啡
    靠挖角。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瑞幸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店甚至1/4的員工被挖走。相同崗位,瑞幸咖啡用高於星巴克三倍的工資挖人。杭州是否也是如此?「具體有多少不知道,但確實有很多咖啡師是從星巴克來的,這邊的工資高嘛。」
  • 瑞幸咖啡的巨大價值和意義
    所以瑞幸為什麼這麼快能發展起來,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瑞幸咖啡確實找到了咖啡外賣這個被星巴克忽視的市場需求。與星巴克形成差異化競爭。不然,沒需求的東西,免費送人家也不一定要。而且瑞幸還把流量池思維系統化,廣而告之,反過來這又為瑞幸導入了新的流量。就像小米火了之後就出書,什麼《參與感》《戰地手冊》等等,通過書又圈了一批粉絲。也許在最初的設想中,咖啡之於瑞幸,就如手機之於小米。
  • 全球咖啡市場競爭格局分析:中國市場成關鍵
    咖啡市場前景較為廣闊,引發了資本的湧動。繼雀巢與星巴克「聯姻」之後,可口可樂也不甘寂寞,於8月31日與Costa達成最終協議,以51億美元價格從Costa咖啡母公司WhitbreadPLC手中全資收購Costa。而在此前8月3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籤署合作協議,在中國發展咖啡外送服務。
  • 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兩個小哥做好一杯咖啡遞給我,我問他們知不知道最近你們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有沒有什麼準備。   截至去年年底,瑞幸有門店4910家,較前年增加2540家。今年截止11月,瑞幸門店數為6948家,較去年年底增加2038家。在門店選擇上,單以上海市場為例,瑞幸門店多為佔地面積更小的快取店,過去的旗艦店和外賣廚房已經消失。   沒有了講故事的壓力之後,爆雷之後的瑞幸為活下來,化繁為簡,更專注於賣咖啡。
  • 瑞幸少了「咖啡味」
    對於2018年跑出的這樣一匹黑馬,資本市場又是怎麼看?「瑞幸這套玩法其實就是資本運作,拿補貼燒出一批用戶後,迅速做大估值,然後提升品牌溢價。」 咖啡零點吧創始人王順利認為,瑞幸在做一門「穩賺不虧」的生意。 一方面,如果瑞幸咖啡靠資本燒出了用戶認可,就是瑞幸打贏了。
  • 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
    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說起瑞幸咖啡,我所知道的就是,它是一個中國的咖啡連鎖品牌,一個要和星巴克競爭的品牌。但是這幾天瑞幸咖啡上了熱搜,原因是瑞幸咖啡自爆交易造假,導致美股盤價劇烈下跌,從26.20美元一直下跌至5美元。說了這些數據,大家肯定還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這些資本市場,金錢交易,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數字,我最關心的還是以後還能不能喝到瑞幸咖啡,而且這個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最好奇的一個問題!
  • 瑞幸咖啡全國門店數量達到3000家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7月16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第3000家門店在杭州火車東站西廣場正式開業,將為消費者提供大師咖啡、小鹿茶、鮮榨果蔬汁、健康輕食等產品和服務。瑞幸咖啡曾主要以其咖啡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據諮詢機構沙利文《中國咖啡行業發展分析》顯示,在瑞幸咖啡的顧客裡,有85%的消費者認為其口味和競爭品牌相同或者比競爭品牌更好,而86.1%的消費者在首次購買了現磨咖啡後提高了消費頻次。
  • 揭秘瑞幸、漫咖啡、自助咖啡等的投資「慘狀」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咖啡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幾乎進入了價格戰的格局,星巴克不得不放棄堅守幾十年的第三空間,開始開拓自己的第四空間——App+外賣。二、瑞幸敗局?在中國,瑞幸已經成為規模僅次於星巴克的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在強勢資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2018年前9個月虧損高達8.57億元。
  • 瑞幸咖啡被行政處罰200萬元 2020咖啡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
    瑞幸咖啡被罰200萬元。10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不正當競爭案行政處罰決定書。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咖啡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分析: 2020咖啡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鑑於上述虛假宣傳內容與事實相差較大,社會影響惡劣,嚴重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  根據決定書,涉及業績造假達22億元的瑞幸咖啡及相關公司
  • 瑞幸咖啡開啟加盟模式 借力獨立品牌小鹿茶搶佔下沉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李喬宇9月3日,瑞幸咖啡宣布旗下子品牌「小鹿茶」獨立運營,並推出行業首創的新零售運營合伙人模式,面向全國招募運營合伙人。記者了解到,有別於傳統加盟模式,小鹿茶新零售合伙人模式具有零加盟費、共擔風險、超強品牌、豐富產品、全域流量支持、數位化運營等六大優勢。通過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和數位化運營,新零售合作人模式不僅可以有效管控服務品質,還可以大大降低合作夥伴的投資風險,同時給合作夥伴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
  • 上市之後,瑞幸咖啡還要跨越三座大山
    開盤後瑞幸咖啡股價一路上漲超過50%,市值最高達到60億美元,但隨後股價回落。IPO當日收盤,瑞幸咖啡股價上漲19%,市值47億美元。 根據計劃,瑞幸咖啡本次IPO發行3300萬份ADS,每份定價17美元,加上綠鞋計劃將募集資金6.95億美元。 自進入咖啡市場之日起,瑞幸咖啡就因為激進的廣告營銷、瘋狂的燒錢補貼、以及超強的融資能力,在市場上引發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