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石一瑛
斯凱奇中國、韓國、東南亞執行長陳偉利在2020年11月9日才來到上海國家會展中心5.1展館的展臺,此前他在深圳出差,因為那裡即將迎來又一家斯凱奇的「超級大店」。
2019年斯凱奇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66億元,較前一年上漲17.73%,幫助全球拿下創紀錄財年。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斯凱奇在中國市場前三季度全部取得同比增長。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斯凱奇第二次參加進博會。
同樣位於5.1館,但斯凱奇的展臺布置,和體育專區的其他大臺多有不同:NBA展臺設置了多個遊戲區,門口排滿了等待體驗的觀眾;耐克展臺有不少圖片展示情懷;而斯凱奇的展臺,除了穿戴全套的假人模特,就全部是鞋——專業跑鞋、運動休閒鞋、中老年人的「健步鞋」和孩子們的「發光鞋」,以及鞋類產品的科技展示和體驗……
這樣的陳列,似乎也符合斯凱奇和陳偉利的想法。「我們還是會把鞋類作為重點,鞋類的目標客群是所有人,我希望在鞋類上斯凱奇成為國內運動休閒市場的第一,」陳偉利告訴界面新聞。
鞋類銷售成為國內運動休閒市場第一,整體銷量躋身國內運動品市場前三,這是斯凱奇希望在五年之內達成的目標。
2020年的這場新冠疫情,如同一次重新洗牌,讓斯凱奇的目標顯得不那麼遙遠了:耐克的優勢依然明顯——陳偉利直言不諱,斯凱奇跟耐克不具備可比性,產品也有很大的差異化;過往穩居第二和第三的阿迪達斯和安德瑪(Under Armour)並沒有很快從疫情中恢復;而國內運動品牌方面,安踏及其旗下的FILA,還有李寧,從夏天的年報和新財年的第一季度來看,情況都相對穩定。
因此,對於斯凱奇來說,鞋類產品搶佔耐克之外的市場份額,將是這兩項目標達成的關鍵。
事實上,在此次進博會首次設立的體育專區裡,各大品牌都有一個共識——只要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那麼全球市場的情況就會不錯。
疫情影響下的財報數據最清楚這一點:2020年7月底的季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斯凱奇美國本土業務銷售額下降47.3%,國際業務銷售額下降37.8%,但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1.5%;而到了進博會開幕之前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季報中,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23.9%,但國際業務依然同比下降了4.1%,其美國本土則下降3.7%。真正令斯凱奇感到欣慰甚至欣喜的是,在中國市場前兩個季度的榜樣作用之下,第三季度,斯凱奇全球電商渠道銷售額大漲172.1%。
這幾乎是所有運動品牌都走的同樣過程,上半年靠中國市場,帶動下半年全球市場復甦;中國市場上半年電商數據領跑,帶動全球市場電商銷售額暴漲。差別只在於復甦的速度和程度,以及電商數據暴漲多少。
陳偉利說:「中國市場對什麼品牌都重要,斯凱奇也不例外。在疫情期間,作為企業我們就立刻就有應對策略,如何去調產品,觀察消費者反應。疫情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所以也能看到,我們是電商先恢復了,很快銷量比以前更好。」
線上業務向好的品牌,能夠更從容地應對疫情的影響。斯凱奇方面,門店逐步重開,4月有80%門店恢復營業,到5月則是九成開門。
但實際上,線上也離不開線下,即使是疫情影響的2020年,斯凱奇也還是在不斷開店:一方面是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超級大店,另一個方面則是深入到五六線城市的小型門店。
「到年底,我們應該會有108家超級大店,也就是今年要差不多開80家超級大店,」陳偉利介紹說,「這些門店,我們都是在商場的一樓,確保有足夠多的人走進去,然後就是產品夠多,大概是60%-70%的鞋類,另外就是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斯凱奇線下門店中,85%是經銷商店,但他們不願意稱之為「客戶」。
「經銷商和我們,是一家人,我不覺得它是我的客戶,它其實是合作夥伴,在產品提供,在店鋪形象上,我們都是一樣的,」陳偉利介紹道,「我們對待夥伴,就像對待自己,這是我們能夠很快從疫情中恢復的首要原因。」
目前,斯凱奇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分為五大類:運動、時尚、休閒、兒童和服飾。五大類之下有更多細分,比如專業運動產品會有跑步、瑜伽等等,但斯凱奇清楚,他們不會去跟耐克搶奪籃球這樣的專業細分。
這也是因為,在斯凱奇看來,由於信息渠道更多,中國消費者其實更為挑剔,對物流效率要求更快,對產品性價比要求更高。
因此,在產品力之外,斯凱奇出現在了上海時裝周、進博會,同時他們從未放棄和娛樂、時尚的親近,今年新籤約的代言人有吳宣儀、魏大勳等,還贊助了今年秋天騰訊視頻和德雲社合作的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
2019年斯凱奇在江蘇省太倉市投資了10億元的物流中心,將在2021年投入使用——在斯凱奇和陳偉利看來,和中國市場的親近,正是他們被邀請參加今年進博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