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形式「老化」、內容「虛化」、功效「退化」等問題,江漢區不斷創新教育管理的形式、內容和載體,通過採取互動式教育、情景式黨課、參與式管理等舉措,切實提高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突出互動式教育,增強黨員教育的滲透力。江漢區堅持多渠道掌握了解黨員隊伍的思想脈搏,把黨員教育的內容與黨員的自身需求有效結合起來,使教育有效觸及黨員的思想,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一是內容安排上堅持需求互動,實現由「你講我聽」向「按需點題」轉變。先後組織了2場專題調研座談會,聽取、收集、整理各街道組織科長、社區書記及非公黨員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設計了23個黨課專題,內容涉及科學發展、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所有專題實行菜單式點課,基層黨組織結合黨員需求點課題、點授課人,增強了黨課的針對性。二是參與主體上堅持全員互動,實現由「一人講」向「大家講」轉變。一方面,積極開展「千名書記講黨課,百堂黨課進社區」活動,請區委書記、離退休老書記、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以及「兩新」黨組織書記,結合各自的崗位職責、親身經歷和比較優勢為廣大黨員講黨課。另一方面,組建由黨校教師、領導幹部和先模代表組成區級黨課宣講團,送黨課到機關、企業、學校、社區;此外,打破職務、資歷、學歷的限制,讓建國前老黨員、年輕黨員、社區和非公企業的優秀黨員走上講臺,講自己的入黨故事、交流自己的思想、見解和體會,實現雙向互動、相互學習。三是平臺搭建上堅持交流互動,實現由「灌注」向「啟發」轉變。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豐富和遠程教育便捷的特點,開通江漢政務微博,在區組工網上開闢「網上黨校」、「黨員論壇」欄目,建立學習QQ群等,鼓勵黨員群眾發表對時政大事的看法、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對熱點問題的反應等,在對話碰撞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用黨員與群眾在網絡平臺上的互動交流來拉直群眾心中的問號,拉近黨群之間的距離。同時,將優秀的課件資源以及區屬單位黨員教育的經驗做法刻成光碟,下發到全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組織黨員學習。
二、探索情景式教育,提升黨員教育的吸引力。為改變基層黨組織黨課教育中存在的嚴肅有餘,形式呆板,活潑不足的問題,江漢區在黨課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創新,積極探索情景式黨課教育,使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是設計多元化的黨課形式,激發情景式黨課的共振效應。以「七一」表彰為契機,先後編排了以《我的入黨故事——保持黨的純潔性》和《一切為了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為主題的情景式黨課。選取江漢區的真實素材,藉助小品、話劇、舞蹈、視頻等表現形式,將音樂、文字、光影等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在特定情景中引發了廣大黨員的思想共鳴。這種黨課一掃以往說教型黨課的枯燥感和乏味感,使黨課教育「活」了起來,課堂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雷動,聽眾完全進入了情景之中,達到了共同思考、共受教育、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二是選取生活化的黨課題材,發揮情景式黨課的標杆效應。在開展黨課教育中,始終堅持黨課的根扎在基層,觸手緊緊抓住黨員群眾的心,將情景式黨課與學習身邊先進人物相結合、與黨員的實際工作和現實生活相聯繫,在深入挖掘普通黨員感人故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身邊的感動資源,通過黨員論壇、演講比賽、典型宣傳、DV大賽等形式來演繹鮮活的事例,讓廣大黨員感到可親、可信、可學,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和啟迪思想的目的。三是建立長效化的保障機制,釋放情景式黨課的蝴蝶效應。組織情景式黨課宣講團隊走進機關、社區、兩新組織和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開展巡迴宣講, 並將有關課件製成光碟發到各級黨組織,供其觀摩學習。同時,開展黨課教案評選活動,要求基層黨組織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創造性地推廣情景式黨課,用生動換來心動,用貼近換來親近,對優秀教案予以獎勵並彙編成冊,確保宣講活動的質量和成效。
三、強化參與式教育,提升黨員教育的感召力。江漢區針對不同黨員的實際情況,搭建各種參與載體,分層分類開展黨員教育活動,讓幹部由被動教育轉化為主動參與。一是針對離退休黨員幹部,深入開展爭創「銀髮黨員示範戶」活動。結合群眾需求和老黨員的實際情況,推出了以「紅色家園、綠色家園、藍色家園」為主要目標的三大類、十個示範崗,組織老黨員自願認領服務崗位,籤訂履責承諾書,開展義務服務活動,接受社區黨組織和群眾監督。二是針對在職黨員,廣泛開展雙聯雙促和結對共創活動。引導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社區、深入居民群眾「講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和諧」,做到工作在單位、生活在社區、服務雙崗位。三是針對年輕黨員,廣泛開展「保持先進本色、爭當黨團先鋒」活動。依託車站和社區組建「黨團先鋒」志願服務工作室,深入開展黨團先鋒志願服務「一月一進社區」活動,著力打造常態化惠民服務工作品牌,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規範化和多元化,切實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貼心服務。(漢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