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如朱茵主演,李治廷獻唱主題曲,《歲月神偷》在暗喻什麼?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關於朱茵的報導,她說起了香港電影的發展,同時還提起了《歲月神偷》這部電影,她說這部影片能夠在柏林獲獎,是一件會讓所有人都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去看了這部電影,然後我明白了這部影片對於幾代香港人來說,它意味的是香港人的那種抹不去的情感,還有內心深處的記憶。
這部影片是導演羅啟銳自己寫的作品,同時也是他自己的故事。導演是想用這部影片來表達他對家人的愛,聽說這部片子大部分都是導演自己的經歷,不管是愛上有錢人家的女兒,還是失去哥哥。而導演正是用電影這一種方式來懷念自己的親人。
影片用一個小小的巷子造就一個時代老去的回憶,老奶奶的兩個兒子,一個頭,一個尾,都佔據著這個巷子最好的地方。把時間定格在一個也不大不小的巷子裡,在那個時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擁有著最好的回憶。在她年輕的時代,以為這樣就已經夠了,但是她沒想到的是,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所以他們被狠狠地摔在了後面。
當大機器出現,各種時尚男女經營的沙龍出現,當到處都開始建造高樓的時候,曾經繁華的街道,已經破爛的不成樣子。其實這裡也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一點,就是人不能夠阻擋發展,只能順應發展,因為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人類才會有世界的繁華。所以人類要做的除了跟隨前人的腳步,就是超越前人。如果一直停滯不前,總會被人遺忘的。
從一開始爸爸就很明白這件事,所以他像其他父母那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自己就做兒子身後的那個人,為他擋住所有困難,不讓他再走之前的老路。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一個人的身上,要他成才,讓他成為最好的。進一也一直在承受著這些壓力,努力做到最好,他成為巷子裡的榜樣,是所有人的驕傲。
影片還有很多伏筆,也有很好的鋪墊,所以整個劇情發展下來是非常流暢的,雖然到了最後也沒有讓人覺得不太適應,甚至覺得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發展,在傷感的時候也會讓人有個心理準備,讓這個時代變化,也讓這群人消失。店鋪關門以為會走出這個境遇,但是沒想到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笑話。本來想著讓自己的生活變好的,但是沒想要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影片中,女主人公去摸男主人公的手時,那一瞬間就淚奔了,就那樣一直哭到了片子結束。兩個經過歲月磨練的人,面對一個年輕不懂事的小護士,一個咧著嘴笑,另外一個卻在哭,當專家放話說已經沒有希望了的時候,還一直相信著,他們相信奇蹟會出現。
影片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芳菲回來的那場戲是讓人看了很無奈的。因為那場戲是有著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刪掉的話又覺得這部影片缺了些什麼東西。人都是善良的,所以也就讓影片中的人們漂亮一點,這樣才能夠讓劇中劇外的人安心。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弟弟的那句「我是個男人」,奶奶對弟弟說,如果放棄自己心愛的東西,就丟進海裡,就可以再次和家人見面。於是弟弟把自己最心愛的寶貝扔進了大海裡,海面上飄著的杯子,觸動了所有觀眾的心。哥哥的離去,讓弟弟迅速成為一位有擔當的男孩子,影片是以一首英文歌結束的,歲月的流逝,要我們過好當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