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生命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它會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帶來充滿幸福感的期待。但是,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不僅要從心理,更要從生理上做好準備。一個準媽媽懷孕後,一般要做9-12次孕檢。
專家認為產前堅持定期檢查,掌握好各個階段胎兒發育和孕婦身體變化的情況,才能讓健康聰明的寶寶順利來到你的身邊。
孕早期多和醫生交流
孕早期這一時期最容易出現流產的時段,也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段。孕早期產檢評估,能夠讓準媽媽更好地了解胎兒發育進程,妊娠過程中得到準確的、有預見性的醫學指導,以避免先兆性流產等危險。
成成懷孕3個月了,馬上要去醫院做第一次體檢。去醫院的路上,她興奮地跟老公討論著一切嬰兒的話題,可到了醫院後卻緊張得不知所措。產科專家稱,準媽媽們一定要放鬆心態,儘可能多地和醫生交流自己的信息。
孕期首次就診的主要目的是詢問既往病史並給你提供必要指導。第一次檢查,準媽媽們首先應告知醫生自己的身份、職業。另外,準媽媽們的年齡也很重要,專家解釋,在18歲、30歲或40歲懷孕時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時醫生們會對準媽媽或準爸爸有關飲食習慣、生活規律等各種小細節提問,以便了解更多情況並及時發現問題。值得強調的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醫生,也會安撫無故緊張的準媽媽,因為緊張對第一次懷孕的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
孕中期檢查不能疏忽
24歲的梅子雖已懷孕5個多月了,可她還沒太多當媽的意識,將兩次檢查並作一次,被醫生數落後還直吐舌頭。孕中期是最舒服的階段,身體上的反應基本消退,食慾逐漸好起來,也不用擔心遭遇輕易流產。專家提醒,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身體檢查可有可無,或像梅子一樣乾脆兩次並作一次。
據了解,不少準媽媽拒絕B超,擔心超聲波對胎兒的影響。實際上,系統超聲檢查非常必要,尤其20-28周寶寶的重要臟器已發育完成,系統檢查有利於排除胎兒畸形,並觀察臟器的活動狀態。超聲專家指出,進行系統超聲檢查23-24周為最佳,這時羊水量、體重等因素都比較適合,如果孕周過小,寶寶臟器未發育完全,反之,孕周過大,寶寶宮內活動受到限制,會有一些身體部位顯示不清。現在許多醫院都已經有「四維彩超」,設備的進步讓孕檢的精確性和安全性也進一步提升。
孕晚期將體檢進行到底
越到臨產,檢查越頻繁,大約一周一次。這時準媽媽的心要細緻觀察,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什麼「風吹草動」。這個階段準媽媽一般要做3次B超。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
從懷孕第37周開始,準媽媽每周要做一次胎心監護,藉助儀器記錄下瞬間的胎兒心率的變化,這是了解胎動、宮縮時胎心反應的依據,同時可以推測出宮內胎兒有無缺氧。如果準媽媽有併發症等,最好從懷孕第28~30周開始做胎心監護。
專家建議,考慮到孕晚期媽媽的方便問題,對孕檢產院的要求也應更高,不僅要避免擁擠等待,還要能提供好的休息環境,讓產期將近、大腹便便的媽媽們得到最好的照顧。
對於許多想要順產的準媽媽來說,在產科醫生之外,也極其需要助產士的指導,讓她們從更精細的角度為準媽媽提供分娩心理輔導,有利於了解和熟悉分娩流程。同時,孕期的體重管理也很重要,均衡營養、適當運動是管理體重不可或缺的。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