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楊波院長出席北藝傳媒第17次期末文藝匯演並講話
演出後大合影(二排座右四:楊波院長,右三:牛娜教授,右五:黃麗莉教授,左四:烏日娜老師,右二:薛靖騫老師,左三:馬藝華老師,左二:吳方麗老師,左一:卞小春老師,右一:秦文秀老師)
楊波院長點評
專家點評:牛娜教授
專家點評:黃麗莉教授
專家點評:烏日娜老師
專家點評:薛靖騫老師
主持人:歐浩然、田梓穎同學
東北秧歌《花開時節》
配樂詩朗誦《祖國,一首唱不完的戀歌》
戲劇片段《火神與秋女》
合唱《真心英雄》
當代男女群舞《畢業歌》
配樂詩朗誦《今天,我想對你說》
手風琴獨奏《車爾尼740》及《斯卡拉蒂C大調奏鳴曲》
獨唱《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
獨唱《思鄉》
獨唱《兩地曲》
蒙古族舞蹈《頂碗舞》
獨幕劇《靈魂拒葬》
古典舞《黃河》選段
話劇《打春(下)》
混聲合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青春舞曲》
2019年1月4日下午2點,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表演、傳媒學科第十七次期末匯演在北藝劇場拉開帷幕。學院院長楊波、院長助理張旭光、部分職能處室負責人及全體師生觀看了演出。本次期末匯演受邀出席的嘉賓有:著名表演藝術家、學院表演學科顧問兼學科帶頭人牛娜教授,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學科帶頭人黃麗莉教授,影視表演專業薛靖騫、馬藝華老師,舞蹈表演專業烏日娜老師、吳芳麗老師,傳媒學科播音與主持專業卞曉春老師等。本次匯演由學院主持人田梓穎、歐浩然同學主持。
北藝傳媒為了強化學生「本領恐慌」意識,樹立常態化學習理念,多年來形成了「一邊是課堂,一邊是舞臺」教學思路的有效實踐。表演、傳媒學科通過每學期的期中、期末文藝匯報演出參評教學成果驗收,通過可視化的舞臺呈現推動沉浸體驗式「教」與「學」。
演出結束後,楊波院長作總結性發言,學生的點滴成長離不開各位指導老師的悉心培養和關愛,對於指導教師的辛勤付出和專業敬業的師德,楊波院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讚譽。
楊波院長指出:「藝術教育的根本在於善、在於美、在於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讓同學們在學習藝術知識、欣賞藝術作品、習得藝術技能的基礎上,掌握藝術內涵,把握藝術思維,擁有藝術品味,具有藝術精神,傳承人類文化,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完善的人格。每次期中、期末文藝匯演都是最好的考試形式,希望同學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要悟透善、美、真的境界。」
楊波院長強調,耳朵的本性要聽聲音,如果心裡不快樂,五音就在耳邊也不願聽,眼睛的本能是要看色彩,如果心裡不快樂,五色就在眼前也不願看,想要得到滿足的是耳朵和眼睛,但對耳朵和眼睛的滿足感到快樂不快樂就在於心了。心必須是寧和平靜後才能快樂,藝術亦如此。藝術要傳播正能量,要抵制低俗趣味,要展示美,要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本次匯報演出《打春(下)》玉兒的形象塑造就特別成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藝術要塑造人心,那麼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養德和修藝是分不開的,修藝首先要修德,要修煉自己的內心,只有當自己的內心足夠美,那麼你才能展示美,釋放美,傳遞美,進而讓身邊的人感染到這種美。學校校園廣播的散文《一碗清湯蕎麥麵》塑造人心的例子就非常深入人心,你們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內涵,需要習得人生的至善至美之道都在其中。觸動靈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輝是藝術追求的文化根基,我希望《一碗清湯蕎麥麵》中「幸福二號桌」的觸角能延伸到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學藝傳藝,不忘初心。
楊波院長最後有感而發:「你們在學校的成長不易,要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良苦用心,要努力成長成才,立志成為社會中的佼佼者,而不是做一個養尊處優的少爺公主,尤其是寒假來臨,回到家鄉你們要展示北藝傳媒的『學養、涵養、修養』,要讓父老鄉親能感受到你們從首都回去身上的蛻變。傳播『仁、義、禮、智、信』的核心價值觀,多做好人好事、多體貼父母,讓父母覺得你們長大了,真正為了你們的成長感到欣慰,最後我希望同學們帶我向你們的父母問好,並祝福他們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受邀參加匯報演出的牛娜教授、黃麗莉教授、烏日娜老師、薛靖騫老師等一一上臺發言,從專業角度對學生們的表演給予肯定和指正,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爭取有新的更大的突破,同時也強調本次演出能取得圓滿成功,得益於楊波院長對「校風、學風、教風」的常抓不懈,以及對學生耳濡目染的諄諄教誨。
本次期末匯演節目形式多樣,有傳統的東北秧歌《花開時節》,古典舞《黃河》選段,蒙古舞《頂碗舞》,舞蹈傳承了傳統民族文化精髓,柔美輕盈,節奏明快。舞步輕捷的蒙古族頂碗舞展示了蒙古姑娘熱情開朗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有謳歌祖國的配樂詩朗誦《祖國,一首唱不完的戀歌》,歌頌英雄的合唱《真心英雄》,獨幕劇《靈魂拒葬》,還有戲劇片段《火神與秋女》。當代男女群舞《畢業歌》,配樂詩朗誦《今天,我想對你說》,手風琴獨奏《車爾尼740》及《斯卡拉蒂C大調奏鳴曲》,獨唱《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思鄉》《兩地曲》,配樂詩朗誦《傾聽綠水青山的訴說》,混聲合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青春舞曲》以及作為教學劇幕首次登上舞臺的《打春(下)》等。話劇《打春》最早創作是在2008年,中國煤礦文工團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而創作的大型話劇,時隔10年由北藝傳媒的薛靖騫老師改編創作,作為教學劇幕首次在北藝劇場的舞臺完整的呈現出來,不論對薛老師個人、參演的同學還是對北藝傳媒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影響。
演出結束後,學院領導、受邀嘉賓、部分教師及全體演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