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醫生之死: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救治人心

2020-12-17 維小維

一名50歲還在攻讀北京大學研究生的女子;一個凌晨5點還在伏案值班工作的員工;一個對病人溫柔和藹、謹遵規範操作的醫生……

以上三個短語任何一個,本來都應該是雞湯文裡最勵志積極的形象。

她叫楊文,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生。

然而,此刻她已經被殘忍殺害五天了。

兇手到底有多殘忍?

一刀割喉,食道氣管全斷,連頸椎骨都割斷了。

最後搶救通報的結果是:無法縫合。

是怎樣離譜的傷口才能造成無法縫合?我不可描述。

視頻我就不放了,簡直是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看一次顫抖一次。

用楊文醫生生前同事發表的話說:「這不是刺傷,這幾乎是割頭了」。

是多大的憤恨能導致如此慘絕人寰的殺害?我不知道。

我只是知道,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事件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案件被誇大的、不堪入目的血腥細節。

慘!實在是太慘了!

如果場景溫和一點,醫生被刺傷臟器衰竭而死,或者醫生因為輿論反覆折磨自殺而死,醫生被掌摑被要求下跪不堪羞辱而死……

也許更多人眼皮也不會抬一下,冷冷地說,哦,又是醫患糾紛啊。

是的,這事太常見了。

醫患矛盾面前,下跪的醫生,竟成了英雄。

2001到2018年之間,被殺害的醫生,竟然已經能列一張A4紙。

↑數據來源:健康時報

所以,當兇手孫文斌從兜裡掏出明晃晃的刀具,抹向楊文醫生脖子的時候——之前已經有一百把刀,伸向過無辜的生命。

對於這種新聞,我們不會覺得奇怪。

因為護士被踹、醫生被打的新聞不絕於耳,又何嘗會多關注一單兩單。

然而,這只能更為痛心地說明,醫患矛盾尖銳,尖銳到以殺戮收場,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甚至在很多地區,醫鬧是一個職業。

他們除了不註冊公司之外,一切運作猶如一個團隊。

有人負責出謀劃策,有人負責壯大聲勢,有人負責出手,有人負責收錢,分工明確,行動力強。

我敢拍著胸脯保證,至少比ofo退押金的速度高效百倍。

多少人,一邊抱怨著醫院效率低,排隊長,醫生不夠耐心;一邊左手拿著紅包,右手揣著尖刀,隨時準備手術前哄住醫生,手術後戳醫生一把。

敵意和憤懣,無非都是基於自身角度的發洩。

我們不得不深思:到底是醫生真的醫術平庸、道德敗壞,還是患者和家屬期望過高,難承其重?

這其中的根源是什麼?我們今天不妨認真掰扯一下。

醫生的職責不是「起死回生」,

但憤怒讓它成為了必然

先從我親歷的一件小事說起吧。

不久前,我爸爸心臟病復發,進了醫院。

首先我們去到的是診治了他5年心臟病的廣東省中醫院,因為這裡的醫生已經跟了這個病例5年了,照理非常熟悉和稱手。

然而經過檢查後,這是一個不能接收的案例——父親的一條心臟血管已經有了變形。

假如置入支架的話,有可能會造成瞬間血流阻塞,甚至心臟驟停。

我問醫生,「這個驟停的可能性有多大?」

他說,「我說不準,我不敢下定論。」

作為一個專業醫生,居然「說不準」?我當場就有一種莫名的怒火,但還是克制住了情緒。

可是,要是父親不放心臟支架的話,心臟血管必然越來越堵塞,最終供血不足而亡。

這個二選一,醫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安全。

畢竟能夠治癒固然能成為「神醫」,然而不能治癒的結果,就是萬劫不復。

我以為這只是個別醫院的個別現象,於是轉身求治於廣州知名的心臟科私人醫生。

經過再一次血管超聲檢查,醫生把我喊進了圖像觀測室,反覆解釋為什麼不能手術,為什麼不能放置支架。

我問:「既然微創不行,能不能開胸做手術呀?」

醫生更加是搖頭加擺手:「不行不行,老人家了,風險太高!我們不能冒風險。」

最後,醫生要求我在一份資料上簽字:家屬已經完全知悉病情,放棄手術治療。

我有一點哭笑不得,放棄手術治療的是醫生,絕對不是家屬。然而信任醫生的我,篤定地籤下了大名。

父親所做的心臟血管超聲檢查是有放射性創傷的,經過了兩次這樣的檢查,老人家已經被折磨得不成樣兒。

而折騰了兩趟後,我們最終得到的是——什麼都別做,吃藥,明知病情會慢慢變壞,也只能眼睜睜讓它發生。

是的,一個醫生不願冒風險,另一個醫生也不願意。

面對父親的病情,醫生治病的原則已經不是「治好」,而是「不能治死」,我作為家屬也絕對只能謹從。

也許有的性子火爆的人,面對第一個醫生的時候就要給一個拳頭,讓你「說不準?」,讓你「不敢下定論?」

說真的,我也有過瞬間的憤怒,也不能理解醫生的退縮。

但理性的我最終並沒有責怪他——沒有一個人能接受,家人進了手術臺,接著就要進太平間。

推己及人,醫生同樣也不能接受。

醫生的使命到底是什麼,也許有15個字解釋得更為妥帖: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經過這件事,我更為明白,醫生是一個盡人事、順天意的職業。

醫生不可能做「起死回生」的事情,就算做到,那也是偶然,是神跡。

醫生更多做的是:判斷——判斷治病救人這件事,到底可為不可為。

如果可為,他們會按照所在系統的KPI推動,無論這個KPI是收費金額還是治癒率,按照程序去處理事件。

如果不可為,哪怕給再高的獎金,給再多的誘惑,KPI完不成就要失業,他們也不願意去冒險。

我的這一番理解,並不是所有的人能領略。

更多的人認為,醫生的職責就是和死神賽跑,而且跑輸了你就是犯罪。

那真的高估了這個職業本身的能耐。

你自己也不能做成賈伯斯,憑什麼就要求每個醫生都是專家級?!

每一個醫生都是在規範內工作,他們不可能駕著祥雲變成神仙。

一切暴戾的源泉,都基於過高的職業期望值——而且期望值的背後,承載的是人命。

而涉及到人命帶來的情緒,必然是焦躁、恐慌、兇橫。

又快又好又便宜=不存在,

但貪婪讓它演變成埋怨

說到底,這個「不可能的期望值」背後,根本原因都是人性的貪婪。

一幅圖足以說明世人的貪婪。

然而「不存在」的黑三角,又常常被誤會成理所應當。

在中國,醫療制度的確選擇了滿足上面不可能三角的兩個方面:要快,要便宜。

為什麼算快呢?

也許我們看病要排隊半天才能見醫生10分鐘,入院的話,多數至少要等一個月才能等到床位。

我們已經覺得慢透了!糟糕極了!

然而在Quora上,一個瑞典人對比中國和瑞典醫療速度的陳述,得到了足足8000個贊。

在瑞典,看病是免費的,但是要去醫院3周,見實習醫生3次之後才能排上隊見真正的醫生,然後在接下來的3周裡面要見真正的醫生3-4次,才有可能排上類似CT、B超這樣的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了,才能得到治療,這個過程,少則2個月,多則1年。

而對於在中國花個1美元的錢就能半天見到正式醫生,甚至10美元的錢就能半天見到專家這種事,他表示不可思議,感恩戴德。

而再看看加拿大的醫療速度,瑞典真的是望塵莫及。

來自加拿大阿省埃德蒙頓的Cathie Burnup,脖子痛辭職等待手術治療。

結果一等10年,10年了只能這樣戴著頸託靠吃藥打針維持生活。

而有不少等不及的人,早就耐不住性子,飛到世界各國去治病了。

例如這位來自BC省的居民Gerd Trubenbach,得知要等2個月才能見到癌症專科醫生後,直接到韓國去治算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特別慶幸自己生在中國,長在華夏。

這片熱土至少讓你看病不用等超過1天,醫生觸手可及。

而為什麼在中國看病算便宜呢?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大家不妨看看在美國因摩託車禍的中國人,住院4天貼出來的帳單↓↓

你沒看錯,12.5萬刀!折合75萬人民幣——難怪在美國不買夠保險都過不下去。

再看看中國的手術費帳單吧,感覺收費還不如理髮師做個離子燙。

中國的醫療體系,既然選擇了快速、便宜,自然要在服務質量上做一個合理的平衡。

比如說,在中國看醫生,很多人詬病3分鐘就看完,醫生眼皮都沒抬起來看自己一眼。

說真的,醫生要有足夠的時間,還真的願意抬起眼皮看著你。

關鍵是,就光北京一個地區,常住人口已經超過了2000萬,但是註冊執業醫師還不夠15萬,平均每個醫生要覆蓋的人群超過133個,這還沒包括成千上萬各地輾轉到北京治病的人群。

《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數據稱:中國52.72%的醫師每周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

這代表著什麼?沒法抬頭看你一眼的醫生,一天可能接診了200個病人,他真的沒空看你一眼。

我相信每一個醫生在進入這個行當之時,都是懷著滿腔的熱血——否則14年才能培養一個主治醫生,19年才能培養一個副主任,24年才能熬成主任醫師,這筆帳誰都會算。

要不是有點理想、有點情懷的年輕人,誰會願意做又髒又累又值夜班的工作,一做就是數十載。

然而,大部分的熱血,最終都敗給了現實。

人性的貪婪,和現實的窮乏,衝撞著醫院裡每一寸波瀾起伏的時間。

你能怪醫生嗎?能怪體制嗎?能怪事實嗎?

都不能。

作為一個自媒體,我要做的事情是告訴你們事實,並且希望都已經看到這裡的你明白:

對錯之間還有兩個字,叫做體諒。

寫在最後

這幾天,我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特別的可笑。

為眾人抱薪者,我們何止不應使其凍斃於風雪?!

我們更應該給予的是,足夠合理的回報,足夠安全的預期,足夠理智的尊重。

否則,明知可能凍斃於風雪,工資還很低,還有誰會願意為眾人抱薪?

我們看看其他國家地區是怎麼樣的?

2014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通過法案,對醫護人員實施暴力者,將面臨最長達14年的監禁。

在美國,有一個專門的警察機構——醫院警察,主要職責是保證醫院的安全,時時荷槍實彈。傷害醫生者,不但隨時可能斃命,還面臨天文數字一樣的賠償。

在美國,男性專科醫生的年薪是35.8萬美元,女性是26.3萬美元,是中國主任級別醫生的10倍。……

我們要知道,每減少1個醫生,中國就有400人得不到基礎醫療。

如果終有一天,我們也要等幾個月才能見一次醫生,那不是因為我們已經發達如加拿大。

而是因為今日如楊文醫生受害的人性陰暗,始終發酵,無法控制。

作者夏木曾經一針見血地說出了這個循環的真相,深以為然:

有一首英國民謠是這樣的: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而最初的原因,只是失了一顆鐵釘。

傷害醫生這件事也是一樣:傷害了一個醫生,一百個醫生會轉行, 一千個醫學生會選擇非對口專業,一萬個想學醫的高考生會被父母親人勸阻, 十萬個患者就會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死亡。

而這只是因為,我們傷害了一個醫生。

REF:

① 職業醫鬧:人還沒死,就先策劃如何鬧事 來源:觀察家

② 甘肅42歲女醫生被患者殺害!傷害一位醫生,等於幾萬人受傷 !來源:健康時報

③ 據說加拿大看病很慢,很慢,有的人都等死了 如果不想死就只有一條路了 來源:加西網

④進了國外醫院,才發現我們欠中國醫生一聲道歉!來源:豆瓣,Docexpress

相關焦點

  • 楊文醫生事件:留下的他們,該怎麼辦?
    與此同時,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迅速調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相關專家進行會診,全力救治。同行的努力並沒有留住楊文,25日凌晨零點50分,楊文不幸去世。從流出的監控我們可以看出,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說實話,我在看到該視頻的時候,被殺人犯的無情、變態的手段所噁心到。
  • 楊文醫生被害:誰才是醫生最大的敵人?
    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說過一句話:說醫生治病,就是把病人一個個的背過河。為什麼要用背呢?而不用渡河呢?平安夜的早晨,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被急診留觀的95歲患者的55歲兒子所殺害。2019年12月24號6時許,兇手拿刀從背後砍向楊文醫生,刀是直接奔著頭去的,那一刻,兇手壓根沒有想留活口。
  • 楊文醫生被害細節曝光,她的同事講出了前因後果
    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告訴「醫學界」:「醫院的急診科門口停著7輛警車,搶救室現場有大量血跡,楊文醫生躺在搶救床上,滿身是血,頸部有多處刀傷,其中一刀砍斷了右側頸全部肌肉,砍斷了食管、氣管、頸內靜脈、頸總動脈,和通往身體的神經,連頸椎骨都斷了。」北京市衛健委組織的搶救小組到達搶救室時,楊文醫生的心跳、呼吸已經都沒了。
  • 民航總醫院殺醫兇手被執行死刑,楊文醫生卻再也回不來了
    大家也許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但是提到楊文醫生,大家可能還會依稀想起來三個月前轟動全國的民航醫院殺醫案,其犯罪手段之殘忍,影響之廣泛,實屬罕見。2019年12月4日,被告人孫文斌及親屬將其母孫魏氏送至民航總醫院治療。
  • 北京醫生楊文被患者家屬殘忍殺害,不是醫患糾紛是故意殺人!具體...
    12月24日6時許,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致頸部右側肌肉,食管氣管頸內動靜脈和神經嚴重損傷。接到報警後,朝陽分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將犯罪嫌疑人孫某(男,55歲)當場控制,事發後,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全院力量進行搶救,同時,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迅速調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相關專家進行會診,全力救治,然而,不幸的是,楊文醫生於12月25日0時50分不幸去世。「學醫本是逆天而行,死在路上很正常」本是醫學生的玩笑話,但如今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玩笑正在現實化。
  • 北京急診科女醫生楊文被害之後:跪著的醫生,治不好站著的中國病人
    當天上午6點,楊文在自己的辦公室,被一位患者家屬割頸謀殺。兇手的殘暴和旁觀者的冷漠如同撕裂大地的裂谷,對比鮮明又觸目驚心。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說:「醫院的急診科門口停著7輛警車,搶救室現場有大量血跡,楊文醫生躺在搶救床上,滿身是血,頸部有多處刀傷。
  • 楊文醫生遇害後,民航局等授予其多種榮譽,且看某知名博主怎麼說
    北京民航總醫院的楊文醫生遇害後,公眾一片惋惜聲,都為其表示深深的哀悼,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對楊文醫師深切緬懷。醫生遇害屢見不鮮,只是這一次,楊文醫生似乎享受了特殊的殊榮。與其如此嘉獎楊醫生,不如多加強安全防範,多改進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療體制產業化進程,讓更多醫生遠離危牆,而不是死了追授幾個榮譽。」除此之外,該博主還用上了「活著不孝,死了亂跳」等言詞,具體內容小編就不敢引用了,各位看官可看下面的截圖。實際上,該博主也並非對楊文醫生獲得這些榮譽的嫉妒,而是對於某些一直沒有改進的制度的痛恨。
  • 紀念楊文醫生|當這個世界失去一位醫生,會發生什麼?
    提起楊文,李婷脫口而出的一個形容詞,是「慢性子」,她說:「楊文這個人,優點是慢性子,缺點也是。」民航總醫院正門在李婷的回憶中,楊文的診室永遠是排隊最慢的那間。「門急診量大的時候,有些急脾氣的醫生看診的速度也飛快。」
  • 楊文醫生被殺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害怕
    在這樣一個夜晚,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楊文醫生,被一名患者家屬,殺害在診臺前。兇手作案手法極其殘忍:割喉。一刀又一刀,甚至割斷了頸椎骨。25日,凌晨,楊文醫生不幸去世。兇手作案的監控視頻流出,看得人脊背發涼。
  • 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判了,楊文醫師被害細節曝光!
    因孫文斌不滿醫生楊文對其母的治療,懷恨在心、意圖報復。12月24日6時許,孫文斌在急診搶救室內,持事先準備的尖刀反覆切割、扎刺值班醫生楊文頸部,致楊文死亡。孫文斌作案後報警投案,被公安機關抓獲。法院認為,被告人孫文斌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罪行極其嚴重,依法應予處罰。
  • 楊文醫生遇害後,獲多項「榮譽」,兇手母親成「英雄的母親」!
    楊文醫生遇害案過去已經有十多天,但悲劇帶來的影響依然遲遲沒有消散。今天,包括民航總局在內的多部門,追授楊文醫生「民航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多項榮譽。可是,楊文醫生卻再也看不到、享受不到自己獲得的這些榮譽。
  • 楊文院長專訪:北京善方醫院的快慢之道
    由於其大部分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非常認可先進前沿的醫療理念,對高新技術以及覆蓋多個學科領域的舒適化醫療也有更強的付費意願。 這一系列消費特徵使得善方醫院不懈追求高新醫學技術,將醫療質量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 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2019年12月25日零時50分,楊文同志因公殉職,終年51歲。楊文醫生去世後,眾多人士沉痛悼念 視頻截圖來源:央視新聞民航局、國家衛健委、北京市衛健委等相關單位領導,民航總醫院醫護人員代表,北京醫療機構代表,以及楊文同志親友、自發前來的群眾等到場為楊文同志送行。
  • 楊文醫生一路走好!讓我們記住那些遇害的醫護人員
    楊文醫生,替同行擋了一刀楊文走了,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突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家屬竟然有人去騷擾楊文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真是禽獸不如。所以楊文醫生是替其他醫生同行擋了刀,這種貨色無論到什麼醫院,都會無理取鬧、無端刁難。既然老太太扛不過自然規律,那麼他們一定會對某一位醫生下手。所以,反對把這件事扯到醫患糾紛和醫患關係上,我們患者或患者家屬,拒絕與這種暴徒為伍,這是赤裸裸的暴力犯罪。
  • 楊文醫生被追授榮譽稱號!不能讓醫務人員寒了心……
    「網友:楊醫生值得!「請給醫務人員更多溫暖,不能寒了他們的心...針對這一惡性事件,人民日報評論稱——連日來,人們以不同方式憑弔楊大夫,用行動告訴醫務人員:我們不願意讓「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醫生寒心。無論社會、科技如何發展,醫生這個職業都不可或缺。
  • 楊文醫生被殺害5天後,我們來聊聊這5點
    殺人嫌犯跑到毫無防備的楊文醫生身後,幾乎是卯足了勁手刃了她,脖子上被砍數刀的楊醫生,毫無還手之力,掙扎了幾下後就失去了反抗意識,搶救無效死亡。今天,離楊醫生去世已經5天,事件真相也在發酵中慢慢浮出水面,我們總有一種一切都還算不上塵埃落定之感,所以仍然想聊聊幾個問題。
  • 辭舊迎新之際 人們沒有忘記遇害的楊文醫生
    12月25日零時50分,楊文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去世。  連日來,不少民眾自發來到醫院,送來鮮花和卡片悼念楊文醫生。12月31日,記者在北京民航總醫院的急診大廳中看到,醫院在重症監護室左側設置了悼念點,有安保人員在現場維護秩序。屋裡桌子上堆滿了全國各地網友、校友、醫學院的學生、楊文的同事,還有醫生同行送來的鮮花。因為鮮花太多了,桌子上已經擱不下,花束都擺在地上。
  • 楊文醫生遇害的100天內,疫情期間發生7起暴力傷醫事件!
    4月3日上午,民航醫院殺害醫生楊文的兇手孫文斌被依法執行死刑。很多人沒有注意這個日期,這正是楊文醫生遇害後的第100天。2019年12月24日,孫文斌在急診搶救室內,被孫文斌用事先準備的尖刀反覆切割、扎刺值班醫生楊文頸部,致使其死亡。然而,在楊文醫生被殺的100天內,暴力傷醫並沒有就此停止。
  • 治病救人的天使,不該遇到魔鬼
    案發當時監控錄像殺人兇手手段極其殘暴,看文字就讓人不寒而慄。在這裡,每天都有無數關乎「生與死」的故事上演。 深夜,有人撥打120,救護車急忙趕到現場,一個年輕小夥子昏迷在地,疑似癲癇症發作。
  • 楊文醫生遇害——醫護人員和醫學院學子,我們願為你們點燃身後的炬火
    近日,楊文醫生遇害事件引發全網沸騰。從最開始的解讀為醫鬧,到後來被定義為故意殺人的刑事犯罪,案件的定性暫且不談,只是這個案子又重擊了多少人的心。曾經幾千年來在我們眼裡救死扶傷的醫者逐漸淪落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殺害楊文醫生的刀不僅殺害了楊文醫生,也刺進了所有醫者、護士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