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17匹來自荷蘭的溫血馬順利抵達廣東省廣州白雲機場。在入境口岸現場檢疫合格後,拱北海關所屬鬥門海關關員對馬匹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身份證件、報關單證等逐一核對。
確認無誤後,海關關員隨車押運,將這批賽馬送至位於珠海鬥門的晉平馬業銀潭隔離場,進行為期30天的隔離檢疫。在隔離檢疫期間,海關關員會定期對馬匹進行臨床觀察並進行相應實驗室項目的採樣檢測。
來到中國的荷蘭賽馬
根據相關規定,從國外入境的動物必須在海關指定的隔離場經過30天的隔離檢疫,獲得海關籤發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後,才可以轉運到其它地方進行飼養。進境動物隔離場對設施和環境衛生條件的要求都很高,軟硬體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
據介紹,為助力大灣區馬匹產業發展,今年以來,鬥門海關一方面強化監管,加強對進境動物隔離檢疫場的監督管理,確保場地達到規範要求;另一方面優化服務,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安排專人收集、整理、評估來自荷蘭馬匹疫病健康信息,為企業申請進境動物檢疫許可證提供技術支撐。
據了解,檢疫隔離完成後,這批剛入境的溫血馬將用於未來中國馬術運動的發展。
產值已逾百億!
中國馬術產業該如何擺脫對國外的依賴?
據國際馬術聯合會2018年2月統計的數據顯示,當時中國馬術產業整體產值已達15億美元(現約合106億元人民幣)。悄然之間,在中國被一直認為是貴族運動的馬術運動,產業產值已逾百億。
但這個產業鏈條的優質源頭卻在國外,近年來,國內馬術賽事發展得越來越好,馬術職業騎手逐年增多,能參加高水準賽事的好馬幾乎都是從國外引進,中國馬術長期依賴海外馬匹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國外優質馬價格極其昂貴。除了馬匹本身的價格,還得算上馬匹的運輸費用以及調教費等,一匹成年馬成功運到國內需要一大筆費用。據中國第一個全國馬術比賽冠軍、首位亞洲冠軍哈達鐵介紹,現在最貴的是一匹荷蘭盛裝舞步馬,價格過億。沒有好馬,即使中國騎手再優秀,也難在奧運會等國際大賽中取得佳績。畢竟,馬術比賽需要人和馬的配合發揮。
因此,培育國產運動馬成了解決這一根源性問題的必然選擇。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於2020年9月29日頒布的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中也指出,國產運動馬供給不足是國內馬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目前我國規模化飼養場精細飼養、科學選育水平及馬匹專業調教水平等,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未來幾年的重要任務之一。到2025年,我國現代馬產業發展的框架和體系將初步形成,自主育種創新能力會明顯增強,優良馬匹規模將大幅增加。
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頒布後,未來中國馬術也勢必將迎來最佳發展期。伴隨著中國馬產業的長足發展,相信馬術也會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