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是什麼樣的,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微信客服】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5202602573
點擊觀看<<<<<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解讀峰會
寧夏華圖教育為廣大考生帶來了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是什麼樣的,廣大考生可收藏(ctrl+d)此頁方便查看。
結構化面試是什麼?針對此問題今天寧夏華圖就說一說國家2021年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是什麼,希望對廣大考生在面試環節中有所幫助。
結構化面試概述
結構化面試也稱標準化面試,是相對於傳統的經驗型 面試而言的,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面試提綱上的問題 一一發問,並按照標準格式記下面試者的回答和對他的評 價的一種面試方式。之所以叫結構化面試,就是結構化面 試的內容、形式、程序、評分標準及其結果的合成與分析 等構成要素,均是按照統一制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的面試
結構化面試分值比例及建議
面試要素 權重 觀察要點 綜合分析 17% 對事物能從宏觀方面進行總體考慮;對事物能從微觀方面對其各個組成部分予以考慮;能注意整體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各部分之間的有機協調組合 求職動機 7% 現實需要與崗位情況;興趣與崗位情況;成就動機與崗位情況;對組織文化的認同 舉止儀表 8% 穿著打扮得體;言行舉止符合一般的禮節;無多餘的動作。 自我情緒控制 10% 在較強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言語自然;受到有挑戰性甚至有羞辱場合,能保持冷靜;為長遠或更高目標,抑制自己當前的欲望。 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 13% 人際合作主動;理解組織中權屬關係(包括對權限服從、紀律等意識);人際間的適應;有效溝通(傳遞信息);處理人際關係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計劃、組織與協調 14% 依據部門目標,預見未來的要求、機會的不利因素,並做出計劃,看清衝突各方面間的關係,根據現實需要和長遠效果作適當選擇,及時做出決策,調配人、財、物等有關資源。 應變能力 14% 有壓力狀態下;思維反應敏捷;情緒穩定;考慮問題周到。 語言表達能力 17% 理解其他人意思口齒清晰,流暢:內容有條理、富邏輯性;他人能理解並具有一定說服力,用詞準確、恰當、有分寸
面試備考:
熱點概況
2020年下半年開始,有一個詞的熱度突然暴增,那就是「內捲化」。經濟內捲化、企業內捲化、學術內捲化…..我們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連教育都開始內捲化了。可是,究竟什麼是「內捲化」呢?
近日,江蘇一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短視頻迅速吸引各路媒體的目光,引發激烈爭議。這一事件觸發了輿論有關「家校關係緊張」「教育競爭中的『內卷』趨勢」等更深層的討論。隨著「家長退群」事件的發酵,江西、遼寧、山東等十多個省市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提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深度分析
(一)關注點一:「內捲化」的內涵
「內捲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捲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二)關注點二:教育「內捲化」的內涵
教育領域的「內卷」是指教育體系內部不斷增加教學的勞動投入來獲得成績增長,但教學的效率和結果都沒有明顯的提高。教育內捲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應試教育,換句話說,也就是成績。
(三)關注點三:教育「內捲化」的表現
1.學校硬體條件越來越好,可利用率卻越來越低,學校建設「內捲化」。
2.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革新欠缺,死抓硬榨成為教學常態,教學形式「內捲化」。
3.以結果為導向的應試教育,教育評價「內捲化」,讓孩子迷失自我,在壓力下苦不堪言。
(四)關注點四:如何走出教育「內捲化」
1.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實施教育評價改革
2.踐行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學生減負
3.教育改革政策要落到實處,避免花拳繡腿,學校建設適可而止,力避為美而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使用率
4.做好學校、社區、家庭的家校合作,發揮良好的教育合力
面試模擬
有些小學生如果考試分數低於95分就會被叫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如果識字量沒有達到2000會被認為是不合格的;還有每年清華北大的特等獎學金競選被俗稱為神仙打架……越來越多的高標準嚴要求,教育「內捲化」,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解析】
深陷「內卷」泥淖的並非只有大學生,中小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或許體會可能會更深。各級教育部門近年來一再強調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但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校不給補課就到校外培訓班去補,並且不斷增加經濟投入和輔導班的個數,乃至出現95分是不及格等超前教育,這些都是典型的「內卷現象」。
不少中小學生在這種持續加碼的學習競賽中承受著超出年齡認知和身體負荷的重壓,一些孩子即便想掙脫也無濟於事。「學習能讓我爸媽高興」這就網絡流行語道出了無數中小學生的辛酸,而鼻梁上不斷加厚的近視鏡片和並不樂觀的身體健康指標,便是他們付出的代表。
隨之而來的也催生和繁榮了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疫情過後的網絡教育平臺更是得到了爆發式的掙扎,也促進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在這種內捲化下得到了揠苗助長式的明顯提升,但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經濟壓力和負擔,讓教育變味,成為了應試教育。
由此可見我們要警惕教育內捲化,不能被表面短暫的效果而蒙蔽,應該看到教育內卷現象背後可能的隱憂,如學校建設內捲化的徒有其表、教學形式內捲化的生搬硬套、教學評價內捲化的唯分數論等,而偏離素質教育的初衷,實行的是應試教育的弊端。
「內卷」並不可怕,也並非無法破解,關鍵要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充分意識到「內卷」的危害,並與全社會一道,拒絕和破解「內卷」對教育規律的扭曲,共同創造更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健康教育生態。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實施教育評價改革,改變單一式唯分數論評價模式。
2.踐行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推進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減負,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教育改革政策要落到實處,避免花拳繡腿,學校建設適可而止,力避為美而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使用率
4.做好學校、社區、家庭的家校合作,發揮良好的教育合力
面對這種教育內捲化,其實最需要做出努力和改變的是學生家長。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通過自己給孩子解壓,去減緩「內捲化」帶給孩子的壓力。如不要將自身的焦慮傳遞給孩子,看到孩子自身的獨特性,孩子的身心健康永遠高於孩子的成績。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所說:「好的教育是喚起孩子心中的種子。」
更多考試諮詢,備考資料,請關注寧夏華圖公務員招聘公眾號
(編輯:cha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