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熔財經,作者如意。
最近看到了一則新聞,發布於「宜春網警巡查執法」,大概的故事就是,前兩周樂平市公安局刑警大隊五中隊聯合網安大隊破獲了一起販賣抖音帳號案,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某林,現場繳獲大量涉案手機。
某林從今年7月開始,在微博上以低價購買微博帳號,並通過軟體上傳生成抖音帳號批量倒賣賺取差價。
乍一眼看上去,好像並未有什麼「不妥」,這年頭誰還不賺點差價呢?但嫌疑人某林被逮捕的原因卻是非常令人詫異,通過購得的抖音帳號發布低俗色情等違法違規內容,從中牟取非法利益,還涉及到四川省電信詐騙案件。
這一下子就徹徹底底的違法了,我看過一篇抖音小姐姐請「喝茶」的文章,莫非這種購買的帳號都是用來「喝茶」「詐騙」?
本來也沒打算太理會這件事兒,但身邊朋友的一次詢問,讓我誕生了好奇心理,想了解一下抖音帳號購買出售的流程。
這位朋友一直以來喜歡刷抖音,但苦於自己沒有大量時間拍抖音,便開始發布剪輯類的帥哥美女視頻,不發則已,一發就「爆」,流量蹭蹭蹭往上漲,3、4個月時間不到,這一下子也擁有了近15萬粉絲,對於日常玩耍抖音的用戶來說,已經是很好的數據了。
但因為平時比較忙,又不懂得怎麼變現,或者了解了變現真的也挺難的,朋友就想把帳號賣掉,周轉幾次問到了我這裡,讓我問問有沒有熟人可以幫忙賣的。
出於好奇,我先去抖音上搜索了一下賣號,搜出來的視頻也是五花八門,用戶「艾一叨」說一個粉絲5毛錢,聽起來非常有誘惑力,那我這朋友豈不是可以掙個7、8萬?這條短視頻的評論區也炸了,很多人在裡面叫買叫賣,評論比點讚多。
有的號不知不覺就被賣了,粉絲毫不知曉,這些號還會被購買者通過刷點讚、評論、播放量等行為保證「活躍」,拿來用作其他盈利用途,然後「艾一叨」還說最近催生了很多明碼標價的帳號交易平臺,我覺得這方面的需求還真的挺旺盛。
接著往下刷,我還看到了一個揭露違法的新聞視頻,市民想要購買粉絲多的帳號,被2-3人的小團夥集體做「籠子」,提前支付了帳款,但最後這個號並沒有買到,小團夥稱這些錢在購買帳號的過程中作為服務被消費掉了,即使聯絡上民警協助溝通,這些人也是一問三不知。
那這麼看來,想要賣號真的要特別小心,不在「正規」渠道上售賣,普通人對抖音平臺機制和交易機制根本不了解,三兩下就容易被忽悠「割韭菜」,不管是買號還是賣號,都是高風險行為,生財的背後,是有些人踩著消費者的利益暗箱操作。
這事還不敢隨便找個人幫他賣,於是我聯繫了兩家MCN的人,看看是不是可以通過正規渠道幫忙賣我朋友賣一下。
第一家MCN的人告訴我,一個粉絲5分錢,我想問問他,MCN一般把這個帳號拿來做什麼,他很敷衍地告訴我用來轉型,然後當我繼續追問的時候,他就說給我對接運營,但之後便沒有了消息,我心裡想,可能是太忙了?
第二家MCN的人是我朋友,我問她你們商務收不收這樣的號?她說要看數據,女粉多的一般有可能會收,因為方便變現,於是我繼續追問,你們怎麼變現呢?
她說兩種方式,一種是買來做轉型,給其他達人用,方便接商單或者繼續孵化;另一種是接直播,比如有一定規模的公司會有自己的客戶,以15萬粉絲為例,大概7000元左右,接一場直播大概一萬塊錢,公司可以賺差價,至於後面帳號怎麼處理,也不用太理會。
這樣看來,小渠道通過軟體批量賣帳號,大渠道通過購買帳號「服務」客戶賺差價,再就是一些「邪惡「渠道」,非法牟利。
瞬間覺得這個水有點深啊,且不說詐騙或者是請「喝茶」,光是MCN就可以輕鬆賺差價,也許在轉型的過程中,還可以來點兒假數據,把「殭屍」大號當真大號養,這種方式是不是對客戶太負責任了?
當然,這種刷數據的形式早就形成了一股風,很多傳播公司喜歡用「真假參半」的營銷方式服務自己的客戶,而客戶也不見得多麼「剛正不阿」,覺得這事兒可以應付過去,數據好看,評論不要太「水軍」,交付過程還是非常順利的。
在和一位媒介聊的時候,因為我對某微博帳號的假評論感到質疑,覺得不值這個價格,不應該採買,對方的態度也是雲淡風輕,「什麼樣的錢,做什麼樣的事兒」「現在都是這樣的,真假參半」「數據好看,就要花大價錢」,這些話讓我感到非常不適,吃透了玩法,誰又來為營銷數據「保真」呢?
抖音上有一位MCN機構老闆博主「大木東也」在一條視頻中透露,不是很理解買抖音帳號的行為,認為時間節點卡在了2018年,認為2018年之前的傳播平臺,傳播方式都是社交傳播的中心化平臺,這類平臺的特點是,流量來自打開率和二次傳播,買的帳號流量是相對穩定的。
但2018年之後,主流平臺從中心化轉移到了去中心化,現在抖音平臺採取的「算法推薦」的模式,買了一個算法推薦平臺的帳號,就算粉絲龐大,有一定流量基礎,但每期視頻的流量,都是要通過算法考核的,如果做不出好的內容,流量會「一瀉千裡」,但如果做的出好的內容,又何必買帳號呢?
所以說,普通用戶購買帳號,不僅要謹慎,還要評估自己的能力,「德不配位」就無法運營出一個好的帳號,花得都是冤枉錢,當然我這話,大金主和會運營的mcn機構可以直接忽略。
想要我幫忙詢問賣號的朋友,會收到類似加微信私下交易的私信,這種事兒我怎麼可以錯過,讓朋友留了一個我的微信號,過了大概7個小時,對方添加了我的微信。
我首先看了一下這位收號人的朋友圈,畫風也是非常清奇,頗有「成功學」的味道,很多都是交易「成功」的案例,不過有可能也是真的成功了,然後朋友圈還有部分急需帳號的消息。
這位收號人非常的熱情,說自己的是某爪網的銷售客服,是一個擔保交易的服務平臺,最近買家求購比較多,才在抖音上邊私信找買家,可能為了快速成單,跟我聊起了整個購買帳號的操作流程。
其實從流程上來說,我感覺還是比較正規的。
首先了解帳號數據,截圖發給他,他說24-30的數據欄越高,價格越高;然後告訴他是否實名,通過5個小問句核實帳號信息,沒有實名的價格會高一些;最後就是截圖告知他是否有違規記錄。
最後經過判斷,他認為如果我不需要著急出售,可以到手價6000先上架,然後他去推薦買家。
但接下來的操作,讓我有點不太適應,需要提供身份證正反面和手持證件照的照片,並籤訂交易合同。
在我反覆詢問為什麼要提供的時候,他顯得比較焦急,說是為了讓交易更具有法律安全,然後他還吐槽說,交某貓、某魚都快沒了,我問他怎麼快沒了,他說上面出售的帳號都沒有打馬賽克,上架的號差不多都被私下交易了。
然後我去看了一下鹹魚,確實有出售抖音號的用戶,從千粉到萬粉不等,批量展示帳號圖片,並且都通過添加微信等聯繫方式的方法私下交易,在安全性這一點上毋庸置疑,都容易出現「卷錢走人」「找回帳號」的情況。
隨後,由於看我一直擔心手持身份證的事情,他說自己和公司籤訂了保密協議,然後我也可以自己去公司平臺實名上傳照片,聽起來感覺還是挺正規的,他還主動要求跟我語音通話。
在語音通話中他告訴我,這樣是為了保證雙方的安全性,避免買方拿帳號做其他不好的事情,我問他不能解除實名認證嗎?他說不能解除,並隱約提到有的MCN號稱可以解除實名認證,但真實性有待驗證。
在我的印象中,抖音帳號如果實名,一號一人,除非註銷帳號,否則不能解除實名認證,也不能再認證其他帳號;隨後我找收號人索要了短視頻帳號轉讓合同,他也非常愉快地給了我。
流程從頭到尾非常專業,我覺得籤個合同,上傳個實名認證和手持身份證照片也是出於雙方利益的保障,但合同中的部分條例,讓我覺得非常恐懼。
首先出讓方、受讓方、平臺各自組成甲、乙、丙三方,我作為普通消費者看了一下合同,給我的感覺就是,甲方的保證、權利義務、違約責任都是正常的情況,號一旦轉讓出去,不得找回,如果找回了,乙方和丙方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把號要回。
但從乙方的角度上來看,如果帳號用作違法用途,要賠償帳號價格百分之三十的違約金,並且要根據法律判罰相應的違約金,但具體是哪些違法行為,違約金是多少?怎麼界定這件事情,甲方和丙方不得而知。
同時,條款中特別標註了一向違法行為,其他的都沒有特殊標明,這項違法行為就是藉助甲方的帳號進行貸款,並重點說明,甲方有權向乙方追債。
如果說乙方得不到甲方的個人認證信息,又怎麼能進行貸款呢?而且一旦出現了貸款等行為,甲方只能認慫,無休止地追著乙方跑,錢款要不要得回來另說,落一個「晚節不保」的影響,損害信用實在得不償失。
然後我重點觀察了一下丙方的條約,沒有任何一條條約在講不會「洩露用戶數據」,這跟收號人說好的完全保密,雙方不會看到隱私信息等過於矛盾,並且也不知道平臺是否會拿著個人隱私信息和數據用作他處。
沒有寫在白紙黑字上,一切的口頭保證都略顯無力,在網上搜了一下某爪網,還挺多用戶在維權的,不知道交易流程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有用戶稱,平臺會修改合同,用戶籤字了,但平臺其實沒有籤字,不過這也可能是用戶的一種猜測?或者說很難找到合適的維權渠道。
跟朋友分析了一番,他決定思考一下再考慮賣號的事情,這件事兒整體看來真的挺容易「受欺負」,且不說正規渠道有多少,萬一出現了什麼不良影響,就不僅僅是被「割韭菜」,而是會被找麻煩。
去年12月1日,騰訊便發布了《網際網路帳號歹意註冊黑色產業治理陳述》,並明確表示,歹意註冊網際網路帳號和養號是網絡黑灰產的源頭之惡,網際網路公司應該不斷增加技術辨認歹意帳號的安全保護措施。
盛世萬譜(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網際網路新規:抖音帳號買賣違法》一文中指出:「購買短視頻帳號的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為了招引流量的商家,另一種就是從事短視頻黑色產業鏈的人,他們將帳號買過去是為了進行各種隱蔽身份的違法或灰色行為;制假到售賣就是他們購買帳號的動機之一。」
與此同時,就在前兩天,9月27日,抖音在國慶假期前重點清理了一批違規帳號,這波清掃力度極大,刪除了104833個視頻,34893個音頻,1593個挑戰,永久封禁了大約60萬個抖音帳號。
這些被封的帳號,有垃圾剪輯的,有營銷矩陣的,還有頻繁引流的,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搞色流」的,也就是請「喝茶」的抖音帳號。
無論是造假質假,還是「搞色流」,為了擴大生意,本質上就是要通過批量製作抖音號和批量購買、出售抖音號來實現更多的交易,如果不打擊買賣抖音號的灰色產業鏈條,不制訂更嚴格的入駐機制和交易機制,即使不斷封號,無非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一個簡單的交易行為,就可能面臨著被欺詐和洩露個人隱私的風險,不知不覺走進違法的底層圈套,上面的人在大笑在狂奔,下面的人在刀尖上不知所措,維權艱難。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