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嬰期刊
一個人的童年應當是快樂的,幾歲而已的孩子,對社會沒有太多了解,但沒關係,家裡所有人都會是他的護盾。
他有時候會偶爾犯錯偶爾跌倒,但這沒關係,因為這些都是他成長路上所必須要經歷的,因為只有這樣在以後的路上他才能經得住風雨。
可是當一個人提前被風雨衝洗,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遭受不公平待遇,那麼這不僅是他的悲慘遭遇,更是父母家人的失職。
冬天的風很是凜冽,不僅會傷害皮膚而且還會讓整個人的健康受到威脅,所以家長們就會在這個時候把自家孩子保護好,可這個時候有個家庭卻相反,他們夫妻雙雙把魔手伸向了自家孩子。
01
讓人憤怒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她是一個才六七歲的孩子,一眼看上去長相很是可愛,齊肩的短髮襯得她更是天真,相信沒有人會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可是你再仔細一瞧,在那雙無邪的眼睛裡分明藏著幾分悲哀和呆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她已經成為一個只希望能夠安靜度過每一天並且吃飽飯的孩子,沒錯,她每天都在挨打和挨餓中瑟瑟發抖。
當別的孩子還在大人懷裡撒嬌鬧著不吃晚飯時,她卻躲在牆角一言不發,她連哭也不敢,肚子早就餓得受不了,渾身的疼痛也像大雪天的北風颳在臉上一樣,三個月的痛苦經歷,麻木和恐懼。
她面前站著兩個人,他們都是成年人,按說應該有理智講道理做一些為人父母應該做的事情,然而事實卻相反。其實那個穿裙子的女人是她的親媽,那個一臉嫌惡的男人是她的繼父,在他們眼裡,小女孩就是個隨意打罵的透明人。
他們不僅經常讓她挨餓,還會找各種方式來打她,尤其是那個繼父,滾水澆頭導致頭上好幾塊傷疤,一頭烏黑短髮完全找不到當初的模樣。
誰來保護孩子
他還有更殘忍的方式,那就是用鉗子拔牙,就那樣生生把一顆牙齒扯下來,渾身上下的骨頭更是被打得多處損傷。
小女孩每天在這種日子裡熬著,她看不到希望,因為她離她最近也是她最親的媽媽也是幫兇,一位媽媽看到自己女兒被虐待非但沒有出手阻止加以保護,還冷眼旁觀暗自允許甚至自己也動手。
童年應該是彩色的,然而風雨襲來,窗戶沒有人去關,慢慢地整個房屋不再是避風港,這個六歲女童,她的童年是痛苦的,她的天空是灰色的。
好在最後她的親生父親趕來,姥姥也一邊哭泣一邊找律師,惡人最終得到懲罰,可是卻讓人歡喜不起來,那個本應該最快樂的年紀,本應該最幸福的人,她的記憶裡全是噩夢。
02
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一生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好久不見的鄰居們總會說,這孩子和他爸媽一個樣,你看這裡那裡裡怎麼樣之類的話,其實有時候,不僅模樣相似,父母和孩子連脾氣也會一樣。
還有有些人總會覺著小孩子而已懂什麼呢?整天吃飽了去玩不就行了,哪裡有多難教育?其實孩子的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和輕鬆,別看現在他年紀小,但往往是小時候的事情影響他長大以後的行為。
網上曾說,一個孩子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這話不假,有些人的童年太過沉痛,那麼他成年以後也會深受影響,不能說是耿耿於懷,只是傷痕太難恢復,記憶也難以消散。
至於大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呢?記得曾經有個人小時候非常討厭他的家長,討厭他們對他說話的方式,討厭他們幹擾他交朋友,討厭他們對他指手畫腳管東管西,讓他一個小孩子整天像沒有思想的籠中鳥一樣。
然而許多年後當他成年了,卻發現自己已經和當年的父母一樣,不管是說話方式還是處事風格,他都成了他當初最討厭的那個人。很奇怪是不是,孩子總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成長著,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話語和行為,以為是無關痛癢,但其實都在無形中改變孩子。
03
兩種角色缺一不可
很多人會認為爸爸怎麼能溫聲細語陪著孩子,家裡有媽媽就夠了,自己應該全心都在工作上,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在孩子漫長的成長路上,他會遇到很多事情,不解或者孤獨甚至是猶豫彷徨,而這個時候,只有媽媽是不夠的,所以爸爸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父親的陪伴不能少
不管是品行還是健康,爸爸都會影響到孩子,比如一個人在玩遊戲時,當他發現有點小困難,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時候,一旁的爸爸會給他鼓勵讓他充滿自信,
所以作為父親的那種獨立和敢於承擔以及勇氣,都會影響到孩子,而且和爸爸在一起的孩子,可以到處跑,對新生事物也沒有那麼恐懼,不論從健康程度還是心理來說,都會積極向上。
母親呵護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曾經有位教育專家說,當家裡的小孩子一個人在那裡玩遊戲或者寫作業時,不管你在幹什麼有多忙,只要他喊了一聲媽媽,你一定要給回應,不用每次都走到他身邊,但一定要回答一聲。如果他沒有聽到你的聲音。
那麼他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東西,去看看媽媽有沒有在家,或者到底因為什麼沒有應自己一聲,因為那個時候他是沒有安全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叫了一聲媽媽,當沒有人來給自己回應,當下那一刻對他來說就是慌亂的。
當一個小孩子受委屈的時候,他第一個總會跑到媽媽跟前,因為這個人會理解他,並且給他溫暖,是讓他能夠隨意撒嬌和信任的人,所以說媽媽的言行對孩子至關重要。當一個人從媽媽這裡找到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他才會更加自信,人也更加開朗。另外媽媽的脾氣或者品性對孩子來說也是重要的,而且孩子的善良情商也多數從母親這裡繼承而來。(作者:jmd02)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