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學排行榜的主編菲爾·巴提(Phil Baty)表示,亞洲正在演變成超級教育地區,尤其是中國,是歐洲的強烈對比。
2016-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出爐,英國牛津大學首次成為榜首學府,把五連冠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推到第二位。
最新的排行榜也顯示亞洲高等學府排名繼續攀升;歐洲的大學則喜憂參半。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教學、研究和國際展望(例如海外學生和教職員數目)作為標準,為全世界最好的980大學排列名次。
這是排行榜第一次由英國的大學佔據榜首。
不過,報告指英國公投退出歐盟可能令高等教育不穩定,影響英國與海外大學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合作。
新加坡亞洲之冠
一如以往,亞洲的大學在最新的排行榜中繼續爬升,在頭二百大當中更新增了四家亞洲大學至19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所有亞洲學府中排名最高,位於24位,也是這家大學歷來最高的排名。
北京大學是中國52家高校中排名最高,從去年的42位躍升至29位,清華大學則從去年的47位上升至35位。
香港六家高校的其中五家在頭二百位之內,是所有亞洲地區中最多頭二百位大學的地方。
排名最高的是在43位的香港大學。
臺灣方面,國立臺灣大學在26所高校中排名最高,在195位,其餘的大學均在二百大之外。
「脫歐威脅大學表現」
上榜的美國大學有148家,其中63家位於頭二百位,排名最高的是在第二位的加州理工學院。
大學排行榜的主編菲爾·巴提(Phil Baty)表示,亞洲正在演變成超級教育地區,尤其是中國,是歐洲的強烈對比。
巴提對牛津大學登上榜首表示高興,但擔心脫歐影響英國的高等教育。
「這個公投結果已經為教育界帶來不穩定。」
「有報導說一些英國與歐盟學者合作的研究項目被凍結,很多人承認他們可能會離開英國的大學。這樣將影響英國吸引國際人才的前景。」
歐洲國家當中,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連續第二年排第九位;德國的41家大學有九家在頭一百位;荷蘭的13家大學全部在二百大之內。
不過,法國的27所大學中,三分一的排名下跌;義大利29家大學的一半排名下滑。
中歐和東歐的學府也不如理想,捷克只有一所大學在頭六百位之內,去年則有六家;羅馬尼亞的四家大學排名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