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光/圖
原標題:牛奶「暗碼」讀出生產日期?
近日,網絡、微信等平臺上流傳著一條題為《牛奶包裝袋上的秘密,真正的生產日期》的帖子,稱牛奶包裝上有一個生產日期,還有一個英文和數字組成的「暗碼」,而這組「暗碼」才是真正的牛奶生產日期,連結裡面還詳細地介紹了如何解讀「暗碼」。8月25日,記者購買了3家企業的牛奶製品,進行了求證。
傳聞
「暗碼」才是真正生產日期
在這則題為《牛奶包裝袋上的秘密,真正的生產日期》的帖子舉例稱,牛奶的包裝印刷生產日期080510HDC8H,其中生產日期080510則是「給消費者看的」。「暗碼「HDC8H」才是真正生產日期。
「暗碼」第一個英文字母代表年份,行業內規定A01年、B02年、C03年、D04年、E05年,以此類推H08年(有的時候年份會省略,只顯示幾月幾日), 第二個英文字母代表月份,行業內規定A01月、B02月、C03月……以此類推。第三個英文字母和數字代表日期,行業內規定1日至9日前面加A,A1、 A2……A9,10日至19日前面把1變成B,B0、B1……B9,20日至29日前面把2變成C,C0、C1……C9,30日、31日前面把3變成D,D0、D1。
帖子總結,比如HDC8代表2008年4月28日,而包裝上列印生產日期則是080510,差了12天。廠家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是因技術條件不達標,牛奶保存時間較短,再加上儲存和運輸及商場調配的時間,如果如實寫明生產日期,可能剛擺上貨架就要過期了
記者調查
包裝「暗碼」沒法破譯
8 月25日下午,記者從省會一家超市裡隨機購買了伊利、三元、君樂寶3家乳製品企業的牛奶製品。3個廠家產品的生產日期後面,的確有幾個字母加數字組成的「編碼」,分別是9位、5位、3位。按照帖子裡介紹的方法嘗試破譯「暗碼」,要麼無法解讀出信息,要麼讀出的信息十分可笑。
如記者購買的三元牛奶包裝袋上印刷的是「20140819S1B4T」,按照帖子的介紹,「S1B4T」應當才是真正的生產日期,但「破譯」出來的「S」生產年份就是「2019年」,再看第二位的「1」找不到對應方法。
網上有網友留言稱,按照帖子裡介紹的方法,無法破譯牛奶包裝上的「暗碼」。
企業揭秘
只是企業內部碼
那麼生產日期後面的這些數字和字母到底是什麼?記者分別撥打了3家乳製品企業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均稱,這些不過是企業內部用的信息,代表了生產廠家、生產車間、生產的班組或者生產罐等信息,與生產日期無關,「暗碼」說法毫無根據。
君樂寶0018號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生產日期後面的編碼,企業稱之為「追蹤碼」,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方便企業追查。客服人員稱記者購買的產品後面的信息是「Y2014081924V」,那麼「追蹤碼」便是「Y24V」,分別代表了生產地是銅冶的幾號「罐」、幾號「流水線」、幾「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