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與時代接軌,現在很多學校也裝備了多媒體設備。新教材的使用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掀起了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也有幾點認識,#教育方法#在此拿出來與同行分享一下:
01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內容形象化,激發學生的興趣
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如此。它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要動力。物理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
在物理教學中有許多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如電流概念,磁場概念,光學中的反射,折射及顯微鏡,望遠鏡,以及照相機的成像等,單憑語言很難講清楚;還有一些課堂上無法實現的實驗,如日食月食等,教師只能用語言講解其形成的原理,但光靠講解就會顯得很空洞,學生無法理解透徹,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現在的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實驗教學,在屏幕上模擬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學生對日食月食的形成掌握得更好了。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實驗會比傳統演示實驗更生動、更形象。這樣就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在講解「運動的描述」這一節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電視電影中那些武林高手一個跳躍就像飛一樣快是如何拍成的。讓學生了解動與靜事實上是相對的,關鍵看參照物的選擇。這樣的教學才是真實的,學生才能夠去主動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進行力的平衡教學時,首先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小石頭上壘大石頭,雜技演員走鋼絲、託舉、造型表演等錄像。然後針對平衡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接著講解該節內容,講完後再讓學生分析前面的問題,讓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運用到解釋實際現象和解決具體問題上,從而激發對物理的興趣。
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增加了他們對知識感知的寬度和深度,培養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02創建情景、渲染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輕鬆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模擬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就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例如:在講授「動能的影響因素」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單刀直入,急於把兩個因素亮出來。但我們現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被龍捲風颳過後嵌在鐵板上的樹葉,被泥石流破壞過後的現象來引入情景,學生會被大自然的威力所震撼,所吸引。教師適時提出問題:樹葉為什麼會嵌在鐵板上?泥石流的破壞性大還是洪水的破壞性大?這樣可啟發學生的思維,再由教師結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導學生得出影響動能的因素是質量的速度這一結論。這樣會給學生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
03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模擬,有助於突破重點和難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好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初中物理中一些定理、規律來源於兩種途徑:一是實驗,二是在實驗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推理。所以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教師演示實驗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由於種種原因,物理實驗有些過程很難分步觀察與判斷,如能合理、恰當地應用好多媒體,不但可以增大實驗的能見度,還可以突出實驗的關鍵環節,彌補實驗之不足,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
在物理課堂中,演示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操作時,因器材、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總有許多力不從心之處,從而使得演示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彌補其中不足。現在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軟體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驗過程,並可獲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是八年級物理的一個重要的實驗,同時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實驗。在學生實驗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操作步驟和要求展示出來,然後要求學生按要求實驗。本實驗中對數據的分析,及結果的理解是一個難點,為此在總結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實驗,將學生的實驗過程再現出來,找到凸透鏡的成像的兩個轉折點「焦點」,「二倍焦距處」及「物體向焦點移動像逐漸變大」,這一直觀的實驗可降低學生理解這一規律的難度。
04複習課中應用多媒體,可以增加容量,提高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複習課中,課堂上必須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與鞏固練習,如果教師使用黑板和粉筆,既費時又費力,又很麻煩,而且寫擦的過程會佔用大量時間。這樣一來不僅課堂容量小,還會導致課堂節奏慢,學生注意力分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可以能根據複習內容的需要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所需的內容進行加工製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序把圖文呈現出來,既清晰又規範,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節奏。當教學環節和信息變換頻繁時,學生也必須加快反應速度,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05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見一些汙染、浪費等不良現象,讓學生去分析、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能源節約、保護環境的意識。物理學史中有許多科學家在成功的背後有著感人的故事,我們可以把他們的故事,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展示給學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鑽研科學的精神。比如:牛頓的故事,愛迪生的故事等,錢學森的故事,鄧稼先的故事等,讓他們的故事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利用多媒體技術採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方法滲透在各學科中,可以說是對學校現行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且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我們有些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理解有失偏頗,有的教師可以一節課就是用一個課件講下來,他們所做的事就是點滑鼠。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造成學生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不會去記筆記,不會去動腦思考。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手段而已,不能完全依賴於它。它的應用要合理,只有這樣才能使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更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總之,如何讓多媒體技術在物理課堂做到盡善盡美,借屈大夫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需要我們這些一線物理教師不斷去探索,去完善。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助力我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