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留學顧問工作這麼久,也見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姑且不談一些太過分的情況,一個有職業操守的顧問,儘量會做到耐心講解,有問必答。長時間以來,我見過很多在別家機構辦理過留學,但是最終跟中介鬧掰,尋求我們幫助的情況。如果尚未申請學校,那麼還能夠及時補救,但是一旦下達在留,我們也無法補救。
通常學生跟自己中介鬧掰的主要原因有三種:
霸王條款我們並不陌生,最常見的就是某某酒吧設置「最低消費」,其實在留學界也是有霸王條款存在的。比如一些大型的機構,十分有公信力,因此經常會收取一筆不小的中介費,但是在語言學校階段這筆中介費是可以省下的。加上在留下達後,中介會捆綁住宿:想要去日本必須住該機構提供的宿舍,或者是他們合作的不動產商自有的樓房。
現如今,很多家長會在網絡上多方對比,因此留學信息也是非常透明化的。在得知交了一筆能省下的中介費後,就已經心不甘情不願的吃下啞巴虧,但是知道了還要捆綁住宿,一下子就激起了他們心中的怒火,由此大戰一觸即發。
有的同學和家長在辦理好出國材料後,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出國,這就涉及了退費的問題。注意:這裡的退費並不是指學費,而是中介費。
那麼問題來了,這筆費用大部分機構都不會退還,只有少部分良心機構會酌情退還。這也是雙方衝突的主要原因。
作為同行來說,這一點我要為中介討個說法:你說幫你辦了這麼長時間留學,你一句不去了,完事還要退錢,那中介這邊不都白幹了?以前在高速路口帶路還收你5塊錢呢,哪能這麼不尊重人力物力。
這裡所指的溝通不暢,是指顧問老師的態度給人不快的感覺,因此學生和家長在積壓了一定的情緒後,在某一個節點徹底爆發。當然衝突的造成必定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由於顧問是服務行業,因此一定要做到的是面對客戶如春天般溫暖。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告訴大家,在選擇中介機構時一定要擦亮雙眼,而且一定要在辦理之初就把所有的問題都協商好,這樣在籤署合同時才能做到全透明,也能規避後續一些不必要的麻煩。